換個活法: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

換個活法: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

《換個活法: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是大津秀一編寫的一本書籍,由中信出版社於2010年3月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換個活法: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集合作者多年來的行醫經驗,從上千例臨終病患的“人生至悔”中總結出25個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提醒人們從生活方式上入手,重新開啟積極的人生。《換個活法: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所提到的種種後悔之例,均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犯的,卻又總是被忽視的。無數讀者從中受到啟發和鼓舞,體會到生命的寶貴和活著的價值。

《換個活法: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另附錄有韓小蕙方方肖復興等著名作家抒發的人生“永遠的悔”以及一批年輕作家描述的生活中的悵恨事。意在讓大家都能從“悔”中走出,換個活法,換種人生。

作者簡介

大津秀一日本最年輕的臨終關懷醫師(1976年出生),目前就職於東京世田谷區的松原城市診療所,對住院和住家的癌症患者實施臨終關懷。除此之外,他還通過演講和寫書等活動不斷地研究臨終關懷、生死等問題。

前言

“醫生,您這一生有什麼遺憾嗎?”

你躺在床上,靜靜地問。

“我的遺憾……”

“嗯。”

你點點頭,努力睜大眼睛,抵擋著深深的倦意。

“我的遺憾?”

“是啊,我想您應該沒什麼可遺憾的。”

我緊握著聽診器,感到一絲涼意順著手指滲入骨髓,大腦轟然作響。

“當然有啊。”

“真的嗎?”

“是,遺憾,經常會有。”

通常,在人們的印象中,醫生是冷靜與理智的代表,做事不會衝動,時刻保持理性,似乎醫生的生命中沒有任何遺憾。

其實不然,作為一名臨終關懷醫生,每天面對的是即將結束生命的患者,我根本無法完全抽離出來,總要投入深深的感情,因此也產生數不清的遺憾和後悔。

“假如當初那樣做就好了。”“假如我換一種說法去溝通,效果會不會更好些?”

這樣的想法成了每天的例行功課,頻繁出現在日常生活里。

想到這,我豁然開朗,因為我發現原來自己也不過是個具有七情六慾,會遺憾會後悔會捶胸頓足會向隅而泣的普通人。

“我也有遺憾啊!”

我望向你的眼睛,肯定地說。我看到你露出了滿足的微笑。

“是嗎?”

聽到我的回答,你似乎安心了,聲音也變得平靜。

“嗯,是的。”

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向我確認好幾次了。

我是一個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的醫生,我的職責就是幫助癌症晚期患者解除身心痛苦,在他們生命行將結束之際,盡力給予他們撫慰與關愛,讓他們平靜安寧地走向人生的終點。在我的行醫生涯中,大概已經陪伴一千人走了這樣一段路。

癌症晚期會給病人帶來莫大的痛苦,無論心靈還是肉體。

肉體的痛苦可以憑藉堅強的意志力忍過去,可是心靈上的痛苦,無以排解,必須依靠醫生的協助與疏導。

我也有抑鬱和迷茫的時候,因為我只是凡人,只是個旁觀者,很多事實,我無力改變,很多問題,也無從解決。

你我心裡都清楚,你的時日無多,也許只剩下短短几周時間。

你已經不能隨意活動,甚至下床走兩步都成了奢望。你白天睡覺的時間越來越長,除了昏睡,還是昏睡,唯有如此,才能為你稍微補充些體力。

你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敏銳地思考,大腦也開始罷工,疲倦得無力運轉。

健康時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情,現在都望塵莫及,不可實現。衰弱的體力不再支撐你的各項機能,使你舉步維艱。

如果這就是你最大的遺憾,那么對此我也只能說聲“遺憾”,因為我們都無力回天。

我知道從做醫生的第一天起,就要學會冷靜面對生離死別,但是,我仍然哽咽了。

我真的不想看到任何人帶著遺憾離去。

我問你:“你的遺憾是什麼?”

你艱難地嚅動著嘴唇,氣息微弱地說:

“我的遺憾是……”

人類是一種無法和遺憾割捨的生物。

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的遺憾,後悔那些“沒有做完的事”,“說錯的話”,“不理智的行為”。

如果我們都能意識到,我們在這世上的日子是有限的,生命終有結束的一天,於是,我們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度過,那么遺憾一定會減少。

因為我們知道人生苦短,不可重來,有時候等運氣等了一生,過盡千帆,頓生倦意,剛一瞌睡,它來了都不知道,沒主動把握,稍縱即逝,難以挽回,它連影子都不見,遺憾終生。

前面說過,我大概陪伴了一千個人走到生命終點,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發現,人在臨終前的遺憾大同小異,而幾乎每個人都會有的遺憾就是:健康的時候沒有好好活著。

人總是這樣,擁有時不覺珍貴,一旦即將失去,便痛悔莫名,但已於事無補。

這就是我想寫這本書的原因,我不希望任何人,包括我自己,在生命中留下過多的遺憾,趁一切還來得及,我們一定要用心地,投入地,正確地活著。

換個活法,會讓有限的生命重新燃燒,變得光彩奪目,燦爛溫暖。

這樣,當我們回首人生時,一定能大聲而自豪地說:我沒有遺憾。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個遺憾 沒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二個遺憾 沒有實現夢想

第三個遺憾 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

第四個遺憾 被感情左右度過一生

第五個遺憾 沒有盡力幫助過別人

第六個遺憾 過於相信自己

第七個遺憾 沒有妥善安置財產

第八個遺憾 沒有考慮過身後之事

第九個遺憾 沒有回故鄉

第十個遺憾 沒有享受過美食

第十一個遺憾 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

第十二個遺憾 沒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第十三個遺憾 沒有和想見的人見面

第十四個遺憾 沒能談一場永存記憶的戀愛

第十五個遺憾 一輩子都沒有結婚

第十六個遺憾 沒有生育孩子

第十七個遺憾 沒有讓孩子結婚

第十八個遺憾 沒有注意身體健康

第十九個遺憾 沒有戒菸

第二十個遺憾 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意願

第二十一個遺憾 沒有認清活著的意義

第二十二個遺憾 沒有留下自己生存過的證據

第二十三個遺憾 沒有看透生死

第二十四個遺憾 沒有信仰

第二十五個遺憾 沒有對深愛的人說“謝謝”

後記

附錄 人生中永久的悔

永久的悔 韓小蕙

永久的內疚 方方

痛悔生命只有一次申慧輝

諾言 肖復興

黑水周佩紅

那棵大樹飛走了 唐池子

如果可以堅強 小線

Lay it down陳靜

彼岸人生 蕭蕭若水

文摘

第一個遺憾

沒做自己想做的事

● 不要壓抑真實的感情

人生彈指一揮間,如白駒過隙,剎那芳華。回首已是百年身。

剛過而立之年的我,對這樣的說法還無法完全感同身受,總覺得生命的道路還長著呢。

可我的患者們經常感喟的就是這句話:

人這輩子,太短了。

迄今為止,有誰敢說,我想做的事情都義無反顧地做了,想實現的夢想都去努力實現了,想抓住的機會都沒有放過。我的人生不留遺憾。

大概,沒有人能拍著胸脯這樣說吧。

人生有各種各樣的活法,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有的人一輩子逆來順受,也有的人放蕩不羈,還有的人自甘平庸,但也有人孜孜以求。

我們無須評判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其實任何一種活法都是人的自由選擇,只要從心出發,活得適意而滿足,求仁得仁,是謂幸福。

我只想提醒大家一點,那就是無論選擇何種活法,都不要壓抑與忍耐地活著。一味勉強自己,什麼事都憋在心裡,想說的不肯說,想做的不去做,完全失去自我,只是為他人而活,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從而無限度地隱忍,這樣的人生是很辛苦的,也是最容易留下遺憾的。

日本被稱作大和民族,一個和字,充分透露出日本的國民文化,追求平和,講究忍耐。這種文化有其好的一面,但過分和極端的“和”則會導致抑鬱症,長期的壓抑,更是惡疾滋生的根源。

尤其是中年人,為著生活,為著家庭,為著老小,從來不敢爭意氣,強出頭,總是忍耐忍耐,以大局為重,只要能讓家人溫飽,眼淚牙齒和血吞下,在所不計,漸漸背駝了,志短了,身體出現問題了,也只能深深嘆一口氣。

雖然我也是日本人,但我敢想敢說敢做,沒有太多顧慮,也不那么在意後果。當然,我的這種直率性格也惹了不少麻煩,不過我並不後悔,至少我做到了問心無愧,也沒有因壓抑而產生心理困擾。假如我的心理不健康,又如何為我的患者做輔導和治療呢?

舉個例子,如果我在工作中發現了上司的錯誤,我會毫無不猶豫地指出來,而不是悶在心裡。於公於私,發現他人的錯誤都應該及時給予提醒,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假如上司因此而發火不滿,那只能說明他心胸狹窄

有時連家人都勸我,要注意影響,別老那么直言不諱,像個火藥筒子似的,當心禍從口出,給自己找麻煩。

我能理解家人的良苦用心,可是我做不到那樣八面玲瓏,也許,我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老好人”,只懂委曲求全,一味以和為貴,直到現在,我仍然堅持,人一定不能虛偽壓抑地活著,這是身心健康之大忌。

● 人生永不言悔

日本人一向忍辱負重,默默耕耘。也許心裡偶爾會想:如果能稍微休息一下,該有多好啊。假如能自由隨意一些,生活是否會更美好。

可想歸想,回到現實,他們仍然為各種看不見的枷鎖禁錮著,無法解脫釋懷。

特別要說明的是,以上提到的人群是中年人。在日本,有一部分年輕人恰恰缺乏忍耐與克制,他們過分放縱,自我中心,很少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

而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家庭負擔重,生活壓力大,又受到各種傳統禮教束縛,最容易過度壓抑。這些人往往被不明就裡的年輕人譏笑為窩囊。

他們不明白長年累月緘默地苦幹需要多么大的勇氣與毅力。

人到中年,是疾病多發的高危階段,是應該格外注意的時期。

讓身心獲得自由,釋放自我,灑脫真實地活著,就像敞開塵封許久的窗戶,拉開厚重的窗簾,讓清風吹進斗室,陽光灑向心房。

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簡單,實際,唯心。

我們要抓緊一切機會,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過分隱埋自我的人,最終一定會後悔。

想換工作,現在就行動吧。

想談戀愛,現在就行動吧。

想學點什麼,充實自我,現在就行動吧。

人生就像個旅行團,反正你已經加入了,不走畢全程,豈不可惜,不如多走走,多看看,盡情享受每一天,看遍天下美景。

循規蹈矩,一成不變,呆板保守的人生,會留下無數遺憾。你會感覺自己只是個忠實的接力賽運動員,不緊不慢地跑了一段路,把接力棒交給下一代人,然後功德圓滿,消失在賽場。

人們很快忘記你,仿佛你從未存在過。

優秀的運動員會拼盡全力,在賽場上展示自己,也許表情狼狽誇張,但始終全力以赴,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落後”,這種爭分奪秒的人生是輝煌壯麗的,也是無怨無悔的。

因為你來過,愛過,用力過,獲得過。

● 更自由還是更忍耐

對於未知,我們總是充滿恐懼。

所以史上傑出的探險家為數極少,太多人耽於安逸,不肯冒險,裹足不前。

無人的荒島,險峻的山嶺,茫茫的沙漠,鮮有人涉足,皆因懼怕那些不可預

知的艱難與障礙。

人生也是一樣,沒有既定路線,無法預見未來,我們只能憑藉勇氣摸索前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儘量少給自己留下遺憾。

我接觸過的患者里,有位女士,她為了追求真愛,不顧周圍人的議論,毅然決然地與新的伴侶走到一起。在她看來,女人的青春極其短暫,女人的所有法力將隨青春逝去,之後就是一個普通人了,再無人關心在乎你的喜樂,你的心靈是否受傷,如果不能聽從內心指引,選擇真正自己想要的人,將來一定會後悔。

還有個公司白領,他放棄了人人稱羨的優越工作和高薪,逃離了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奔赴從小就嚮往的高原,在那裡,他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身心都得到極大舒展,仿佛開始了第二次嶄新的人生。

有位作家,雖然一直勤奮耕耘,但始終顆粒無收。但他沒有停止過努力,堅持創作,因為這是自己人生最大樂趣所在,他全心投入,樂此不疲。直到生命行將結束,他仍然艱難地用筆記錄下人生的真實感悟,令每一位讀到的人落淚。

這些人的人生都散發著美妙而聖潔的光芒,沒有瑕疵和污點,他們離去時的表情也都很平靜祥和,沒有掙扎與痛苦。在我看來,他們今生無憾。

忍是日本人的人生哲學。有句名言,得意事來,處之以淡,失意事來,處之以忍,忍無可忍,重新再忍。忍苦耐勞的人總是得到大家的尊敬。

可是,總有那樣一些人,他們活得灑脫自由,敢想敢做,這樣的人生令我們心嚮往之。

當然,這裡講到的自由是有限度的,是在不脫離社會軌道,不違反道德標準的前提下,聽從內心的呼喚,從心出發,積極而大膽地活著。

這樣的人會帶給旁人莫大的力量,人生陡然開朗,仿佛山谷間自由穿梭的風,大海邊激烈拍岸的浪,天地任我行,俱懷逸興壯思飛。

與此相反,如果只一味盲從所謂社會規範,畏首畏尾,瞻前顧後,把想做的事情想說的話全部埋藏在心底,這樣的人就會經常後悔,會反覆思量:我這樣的忍耐,到底有什麼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而且,如果只重視他人看法,為別人而活,過分體諒別人的心情,壓抑自我,久而久之,精神健康就會受到極大影響,同時給別人帶來無窮的壓力。

壓抑過久無法釋放,總有一天積鬱成疾,帶來嚴重的後果。

無論是自由地活著還是忍耐地活著,人活在世上,都難免被人議論。既然如此,那么何不選擇更隨心所欲的生活呢?至少,我們對得起自己,沒有白來這世上走一遭。

不後悔的生活方式就是“回歸最原始的自我”。不刻意隱瞞自己的真實感情,像孩子一樣,呈現出發自內心的歡樂與悲傷。

不造作,不壓抑,不偽裝,不猶疑。

人生因此而無悔。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