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讓

揖讓

揖讓指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揖讓之禮按尊卑分為三種,稱為三揖,一為土揖,二為時揖,三為天揖。揖,舊時拱手行禮。

基本信息

拼音

yī ràng

分類

揖讓之禮按尊卑分為三種,稱為三揖:

一為土揖,專用於沒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

二為時揖,專用於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於前;

三為天揖,專用於同性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

一指禪讓,即讓位於比自己更賢能的人。

引證詳解

1、賓主相見的禮儀。
①《周禮·秋官·司儀》:“司儀掌九儀之賔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②《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子大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鏇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
③漢劉向《說苑·君道》:“今王將東面,目指氣使以求臣,則廝役之材至矣;南面聽朝,不失揖讓之禮以求臣,則人臣之材至矣。”
④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含淳詠德之聲盈耳,登降揖讓之禮極目。”
⑤晉葛洪《抱朴子·審舉》:“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讓盤鏇,吾未見焚之自息也。”
⑥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次早,兩君集於壇下,揖讓而登。齊是晏嬰為相,魯是孔子為相。”

2.指禮樂文德。
《漢書·禮樂志》:“揖讓而天下治者,禮樂之謂也。”參見“三揖三讓”。

3.禪讓。讓位於賢。
①《韓非子·八說》:“古者人寡而相親,物多而輕利易讓,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當大爭之世而循揖讓之軌,非聖人之治也。”
②《南齊書·劉祥傳》:“故揖讓之禮,行乎堯舜之朝,干戈之功,盛於殷周之世。”
③《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今君殺兄得國,假天子以令諸侯,小人又不知於唐虞揖讓何如也?”
④徐特立《關於研究歷史的幾個重要問題》:“由堯舜揖讓進到禹傳子,是歷史發展一個必然階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