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地回族鄉

捷地回族鄉

捷地回族鄉位於河北省滄縣,緊鄰滄州市區,西與滄州運河郊區南陳屯古運河相望,南與張官屯接壤。104國道、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橫穿轄區而過。總面積24.4平方公里,人口2.76萬人,耕地面積3.1萬畝。

基本信息

簡介

捷地回族鄉位於河北省滄縣,緊鄰滄州市區,西與滄州運河郊區南陳屯古運河相望,南與張官屯接壤。104國道、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橫穿轄區而過。總面積24.4平方公里,人口2.76萬人,耕地面積3.1萬畝。市西外環線斜切本鄉農業科技范園直達市區.建有捷地火車站,交通便利、水源豐富,素有“交通要塞”、“水旱碼頭”之稱。
1984年建立捷地回族鄉,1996年順利通過驗收,實現小康。捷地回族鄉位於滄縣政府南5公里處,東鄰汪家鋪鄉,北接滄州市區,西瀕京杭大運河,與滄州市區南陳屯隔河而望,南與張官屯接壤。京滬鐵路,104國道,石黃高速公路,越境而過,地理條件優越,市西外環線斜切本鄉農業科技示範園和工業小區直達滄州市。全鄉總面積38.5平方公里。捷地回族鄉以農業為主,耕地3.6萬畝。
作為歷史悠久的回民聚居地,捷地回族鄉有三座清真寺,捷地東、西兩寺建寺較早,在回民當中享有盛名。曹莊子清真寺在1997年重建以後,已成為滄州最大的清真寺。另外,在捷地境內的運河閘所旁,屹立著一座由乾隆皇帝御筆親提的石碑——乾隆碑。石碑背靠大運河,立於大堤之上,綠樹之下,蔚為壯觀,為捷地的主要景觀。
捷地回族鄉成立以來,一直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歷任鄉長均由回族幹部擔任,四個民族村的村班子主要由回族或滿族幹部組成。這樣不但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也協調了回、漢、滿三族之間的關係,形成了團結和睦的良好社會風氣。

發展

多年來,捷地鄉黨委、政府創新思路,制定了“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四靠服務”的發展戰略。農業確定了“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引推科技,走特色、高效、合作的發展之路”。2002年11月與河北農大“聯姻”,建立了捷地鄉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園區內現有京選三號蟠桃等優質桃樹630畝,紅提、黑提等優質葡萄220畝,優質金絲小棗320畝,金太陽凱特優質杏樹60餘畝,並建成占地12畝的苗圃一個,年繁育捷地回族鄉苗木達2。4萬株。鄉鎮企業發展堅持內強素質,外抓項目,按照“經濟發展抓項目,項目建設抓園區,園區規劃抓特色,特色產業抓龍頭,龍頭企業抓規模”的發展思路,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形成了以飼料、食品、養殖、水泥、管制品、木器加工、建築運輸、農用拖斗焊接等八大主導產業。工業小區位於西二環與104國道連線處,距市區5公里,距104、307高速公路入口4公里,占地400畝,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區內有固定資產超千萬元企業三家,現有公路五條,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區內有深機井三眼,變壓器十五台,共1100千伏安。捷地鄉按照“生產一代,儲備一代,開發研製一代”的經營模式,注重科技學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形成了促進經濟發展的良好科技環境。

特色農業

捷地鄉於樹宏大棚種植基地占地20畝,是縣級農業示範基地,集棗園、杏園、苗圃、特色菜種植為一體,其果品金太陽杏、台灣大青棗和日本紅紫貝、金絲架等新鮮果,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捷地鄉冬棗良繁基地是滄州市農科院掛牌的棗樹研究示範基地,基地內建有200平方米的保鮮冷庫,現有棗樹1100株,飼養蛋雞1000餘只,並種植特色蔬菜,形成了立體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兩大基地的發展為全鄉推廣標準化、無公害立體園提供了經驗和樣板。

特色養殖業

捷地鄉馬辛莊養殖孵化基地有種雞孵化廠15家,種雞孵化設備21套,年孵化能力可達4000萬隻,形成了養雞—產蛋— 孵化— 銷售雞苗和條龍產業鏈。奶牛養殖是本鄉養殖業中的一顆新星,河北綠奧乳業有限公司成為縣、市重點發展企業,占地120畝,奶牛存欄320頭,先後從內蒙、北京等大型養殖場引進高產奶牛——中國、荷斯坦奶牛30餘頭。2003年4月,綠奧乳業與河北農大聯手新上“奶牛胚胎移植繁育”項目,該項目投產達效後,到2005年綠奧乳業奶牛存欄將達5000頭,為本鄉奶牛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食品業

食品業中以滄州市化興、冀閩兩個食品廠為主,其規模均達6000平方米。年產值在1800萬元以上,主要產品分韌性、酥性兩大類,有餅乾系列、雪餅系列、米餅系列等二十多個品種,產品遠銷山東、山西、河南、內蒙古及東北三省等地,為本地糧食產業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飼料業

滄州市保建飼料有限公司和運河飼料公司是本鄉飼料業的龍頭,在省、市、縣都具有較大影響,產品遠銷內蒙、新疆、山東、河南等地區,年銷售收入均在5000萬元上以,被命名為市級農業化“龍頭企業”,均獲得ISO9002產品質量
認證,其中保健飼料開發的預混飼料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集科研、開發、產銷於一體的跨省企業集團。

規劃

遠景規劃:
為保持全鄉經濟持續、強勁的發展勢頭,鄉黨委、政府制定了以突出“生態、民族”特色,按照“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的發展定位。實施“兩河分三區,二道通南北”的城鎮建設規劃。南北大街延伸線把規劃區分成東西兩部分,老104線在規劃區東緣橫切過,捷地鹼河、曹莊子乾渠把規劃區分成三大區。目前,行政區、工業區、古運河、商品、住宅開發區、商業區、觀光旅遊農業區、專業市場、廣場、倉儲用地、市政設施用地等位置已確定,計畫利用7-15年時間實現經濟型小城鎮目標。其中旅遊觀光農業區計畫在運河兩岸大面積發展桃、杏、柿子等具有觀賞價值及經濟價值的果樹,逐步形成“春賞花、夏垂釣、秋摘果、冬踏雪”的綠色走廊。設定專線班車,讓人們輕鬆遊覽乾隆碑亭、石姥姆廟、大鐵橋、抗戰遺壕和殘堡等景點,使捷地鄉城鎮面貌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