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倒退假說

"亦即個體遭受挫折後

簡介

frustration regression hypothesis
挫折-攻擊假說相對,指個體退縮式反應來適應挫折境遇。亦即個體遭受挫折後,喪失追求目標的動機,對挫折情境以較幼稚的依賴行為來應對困境

表現形式:

1)冷漠,即個體對挫折情境持漠不關心的態度。這是比攻擊更為複雜的一種反應,原因很多,如長期遭受挫折、挫折情境表明已無希望、以往體驗過的攻擊無效,或因攻擊而招致更多的痛苦等,故表現出冷漠。
2)幻想,即個體遭受挫折後企圖以自己想像的虛構情境來應對挫折,藉以脫離現實。白日夢就是常見的幻想之一。
3)倒退(或退化),即個體遭受挫折後表現出與自己年齡不相稱的幼稚行為,亦即倒退回到原來較低的心理發展水平。如有了新弟妹的四五歲兒童,常表現出尿床、吮手指、啼哭等退化行為,以引起承認的注意,安慰和愛撫。承認遭受挫折時有人蒙頭大睡、裝病不起;而有婦女受挫愛啼哭,或跑回娘家等均屬正常人的幼稚退化行為。神經症和精神病患者也有倒退行為,如癔症患者可退化到嬰兒期,表現為“童樣痴呆”,疑病患者以為自己有“病”就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幫助,甚至可以像兒童依賴父母那樣依賴別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退化甚至可倒退到“子宮內生活”狀態。
4)受暗示性,即個體遭受挫折後易感性增強,容易盲目地相信別人,盲從地執行某人的指令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