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刮痧·拔罐家用圖典

出痧 原穴 絡穴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紡織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叢書名: 優品生活
平裝: 16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2
ISBN: 7506467771, 9787506467773
條形碼: 9787506467773
尺寸: 23.2 x 20.2 x 1.6 cm
重量: 640 g

作者簡介

崔曉麗,出身中醫世家,其父系黑龍江省名中醫,名字已被載入《中國中醫名人錄》,在中醫界享有盛譽。畢業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系“紅牆醫生王連清教授的入室弟子。崔曉麗醫師秉承先父遺志,博釆眾長,曾先後在上海、天津、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廣安門醫院等針灸科交流學習。近20年的潛心研學及臨床實踐中,深得恩師王連清教授真傳及其父的影響;創造性地繼承祖國醫學精髓,在中醫養生保健、針灸(埋線)減肥、中醫經絡美容(面部提升、祛皺、祛眼袋、面斑、頑固性痤瘡)及亞健康中醫調治等領域,具有豐厚心得,深受患者信賴。同時,還擅長治療各種關節炎、痛風、頭痛、失眠、便秘、肩周炎、滑膜炎、面癱、更年期綜合徵及月經不調等慢性病證,為萬餘患者提升生命質量。前來就醫的人中,既有影視明星、知識分子、大學生,也有公職人員和普通百姓,更有來自各大洲的國際友人。其精湛的專業技術和良好的信譽,在廣大患者中口口相傳,深得信賴。

內容簡介

《按摩?刮痧?拔罐家用圖典》主要內容簡介:中醫世家傑出女掌門人崔曉麗,率專家團隊為讀者打造科學、有效的保健書籍。圖文並茂的精彩展示,把深奧的養生原理通俗化、形象化,上讀者輕而易舉地學會居家養生。用按摩、刮痧、拔罐改善健康狀態,提高生活品質。

目錄

第一章 從皮膚作用於臟腑的通經活絡療法——按摩
按摩的發展歷程
尋按摩的發展軌跡
自古就有的小兒按摩
按摩在現代的發展
簡單取穴法——快速找到按摩位置
依據體表標誌取穴
依據人體骨節定位取穴
依據手指尺寸定位取穴
藉助小工具,讓按摩更容易
按摩常用工具
按摩常用介質
提升按摩舒適度的錦囊妙計
準備兩塊浴巾
塗抹按摩介質
採取恰當的按摩姿勢
按摩的神奇功效
調節自律神經
改善腸胃的功能
增加血流量,調節血壓
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排毒
注意細節,發揮按摩的最大效力
給他人按摩的注意事項
自我按摩的注意事項
按摩前須知的適應症、禁忌症
按摩適應症
按摩禁忌症
第二章 消除人體代謝廢物的防病祛病療法——刮痧
刮痧的發展歷程
刮痧的起源
刮痧在古代的發展
刮痧在近現代的發展
中西醫的刮痧論
中醫認識刮痧
西醫認識刮痧
了解刮痧過程中的出痧和退痧
出痧
退痧
科學選穴,合理配穴
選穴原則
配穴原則
刮痧必用的夕大穴位
五腧穴
募穴及俞穴
原穴
絡穴
八脈交會穴
八會穴
郄穴
下合穴
交會穴
刮痧的適應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項
刮痧的適應症
刮痧療法禁忌症
刮痧的注意事項
刮痧的工具及介質
刮痧工具
刮痧介質
第三章 深入腠理引導氣血運行的扶正祛邪療法——拔罐
拔罐的發展歷程
先秦時期
隋唐時期
宋金元時期
明代
清代
拔罐能保健治病的原理
單純拔罐法的治病原理
綜合拔罐法的治病原理
拔罐祛病的神奇功效
活血化淤,舒筋活絡
行氣活血
溫經、散寒、通絡
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增強皮膚滲透性
調節體溫
防止肌肉萎縮
增強消化功能
拔罐常用工具
常用罐的種類
輔助用品
學會選穴、配穴,輕鬆療疾
就近選穴
遠端選穴
特殊部位選穴
病理反射點選穴
拔罐的注意事項
拔罐前的注意事項
拔罐時的注意事項
拔罐後的注意事項
識拔罐的正常及異常反應
拔罐後的正常反應
拔罐後的異常反應
異常反應的預防及處理
拔罐的適應症及禁忌症
拔罐的適應症
拔罐的禁忌症
第四章 循經按摩,刮痧、拔罐治病強身的常用經穴
了解人體經絡,讓治病有“法”可依
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
良性刺激經絡可祛病養生
手太陰肺經
手厥陰心包經
手少陰心經
手陽明大腸經
手少陽三焦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陰脾經
足厥陰肝經
足少陰腎經
足陽明胄經
足少陽膽經
足太陽膀胱經
督脈
任脈
沖脈
帶脈
陰維脈
陽維脈
陰躋脈
陽躋脈
第五章 了解按摩、刮痧、拔罐的正確手法
正確的按摩手法
按壓類手法
叩擊類手法
摩擦類手法
震動類手法
擺動類手法
正確的刮痧手法
國醫推薦的刮痧方法
常用的刮痧手法
刮痧時必須注意的補瀉手法
身體部位不同,刮痧方法各異
正確的拔罐手法
拔罐的常規手法
拔罐的特殊操作方法
第六章 手到病除的按摩、刮痧、拔罐療法
內科疾病
腹脹
腹痛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慢性胃炎
膽石症
慢性膽囊炎
咳嗽
冠心病
高血壓
低血壓
糖尿病
肥胖症
外科疾病
頸椎病
肩周炎
腰肌勞損
肋間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
腰椎間盤突出症
膝關節痛
踝關節扭傷
痔瘡
皮膚科疾病
皮膚瘙癢症
痤瘡
玫瑰糠疹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