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罾

一般來說,拗罾的捕魚規模較小,頂多只是半專業人員的捕魚方法。 另將這個“×”架的中心點與另一根長竹竿的末端拴緊在一起。 作業時,漁人站在這裡操動“車仔”上面的手柄,緩慢地放鬆繩索,讓罾網平穩地沉入水中。

在潮汕的江河出海口沿岸,常可看到拗罾及車罾的捕魚法。它們的道理其實是相同的,即都是在水中“守株待兔”。這個株都是人工設定的,結構上有些不同且操作方法上也稍有不同,在捕魚所得上更不相同。
一般來說,拗罾的捕魚規模較小,頂多只是半專業人員的捕魚方法。所謂的“罾”其實一張可開可合的活動漁網,大者其邊長也不過五六米。這張細目魚網的四個角被兩根架成“×”型的竹竿的末端捆住。另將這個“×”架的中心點與另一根長竹竿的末端拴緊在一起。同時由此處接駁出一根粗繩作為牽引繩操在漁人的手裡。在要捕魚時將那根長竹竿的頭部頂在岸邊底下;拉住牽引繩緩慢放鬆,讓罾網靠著自身的重量慢慢沉入水中去。當一切恢復平靜之後(這個過程約需10分鐘,就會有魚兒、蝦兒等從網的上方水中不斷游過,操控者這時要用雙手快速將罾網拉出水面因此它另有個俗名叫做“手罾”)。之後用長柄小勾網袋將魚蝦提取上岸。如果將這種拗罾裝置固定在漁船上,就叫做“船罾”;它的優點是看哪兒魚多就可以把船開到那兒;這是專業戶所為。
車罾是專業戶所為,通常搭建後連作幾個月不搬遷。它採用的魚網每邊長達10多米。其罾網結構大體相同,只是規格大一二倍。因此要花費較大的力氣才能將這個大型罾網拉出水面。因此,漁民們聰明地運用物理學上轆轤的省力原理,用4塊中間鑽了洞的長木板和許多個竹槌做成了一個直徑約1.5米的有手柄輪子(行話稱為車“仔”)。又在輪子上先繞上幾圈粗繩子,把粗繩子的一端連結罾頂的“×”架中點。採用這種方法捕魚的時候,一般把架設地點選擇在離岸20多米的平緩海(江河)床上,要選擇當海水退潮時也有水的地方才可設定車罾。因此須先設定一段離岸約六七米長的架空獨木橋,先到達一座架空的海平上的小棚寮。這座小柵寮約有6平方米麵積,可容納一個小睡鋪和小廚間等等。在寮棚處又有一條小獨木橋往外延伸10多米,其盡頭處安裝著那個活動的竹木輪子(即“車仔”)和其它附加裝置,還有那個活動大罾網。作業時,漁人站在這裡操動“車仔”上面的手柄,緩慢地放鬆繩索,讓罾網平穩地沉入水中。約半小時後,他又站在這裡操縱“車仔”拉緊繩索,平穩地把罾網吊出水面,以收穫魚、蝦、蟹、水母等等。 有意思的水上作業方法目前好像轉化成了一種休閒方式。一幫來自城鎮的“業餘漁民”一邊喝工夫茶,吸納新鮮空氣,一邊享受漁獵生活帶來的樂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