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鹽務政策研究/文史哲博士文叢

中國鹽業歷史悠久,鹽稅又是歷代中國政府的重要財政來源之一。 中國近代歷史上抗戰時期的鹽政問題是民國史研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資料雖說浩瀚,而整理出版的卻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這也說明近代鹽務問題研究及其意義得到了學術界的肯定。

內容介紹

本書作者是我前些年指導的碩士畢業生,後來他考入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攻讀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的博士學位,仍由我指導。他的碩士學位論文題目是《試論1927—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關稅、鹽稅和統稅的整理與改革》(1991年5月),應該說這是他在1996年進行博士論文選題時的考慮基礎。這部書稿是他在博士畢業論文的基礎上完成的,傾注了他十餘年的心血。
過去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鹽是人們的日常必需, 同時又有著多方面的用途; 中國鹽業歷史悠久,鹽稅又是歷代中國政府的重要財政來源之一。因此,有關鹽務問題涉及著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由於以前歷代政府都過於重視鹽的財政功能,凡是稅收增收舉措每多因襲,而對於鹽政中的弊端陋習卻不能盡力糾改。時間長了,便積重難返。歷史上有“鹽糊塗”的說法。古代鹽史研究一向為學術界所重視。
抗日戰爭是一場以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自主為主要任務的戰爭,同時也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帝鬥爭史上規模空前的、第一次取得了徹底勝利的民族自衛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又為反對法西斯侵略保衛世界和平做出了偉大貢獻。對近代中國這一非同尋常的歷史給予充分的重視是很自然的。中國近代歷史上抗戰時期的鹽政問題是民國史研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資料雖說浩瀚,而整理出版的卻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選題本身富有挑戰性,同時也極具學術價值。據我所知,有關國民政府鹽務檔案資料是很多的,不僅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有,各個省(市)檔案館,乃至一些縣市檔案館也有相當豐富的保存。由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經濟史研究室編輯、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代鹽務史資料選輯》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中國近代鹽務史資料選輯。近年來,隨著實事求是作風的大力落實,隨著學術視野的不斷拓寬,民國鹽務史的研究工作也越來越細化,相關的研究成果開始多起來了,學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9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鹽業史》等專著,更是在2002年獲得中國史學界最高獎——第二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這也說明近代鹽務問題研究及其意義得到了學術界的肯定。
學術研究需要不斷創新,而創新不是輕而易舉的。真正的學術創新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信息網路時代可以給學術研究提供更便利的條件,卻不可能帶來做學問的捷徑。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鹽務研究,前人雖已有若干成果,但仍嫌薄弱,有待深入探討。本書作者對此在理論上做了深刻思考,在資料蒐集方面付出很大的努力,充分參考並認真審視前人成果,做出可喜成績,對於中國近代經濟史和抗日戰爭史的研究,都是很有意義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