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紀邢台抗大紀念館

抗大紀邢台抗大紀念館

1940年11月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由延安輾轉遷址到河北邢台,留下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鄧小平、劉伯承、羅瑞卿、何長工及抗大學員生活、學習、戰鬥的崢嶸歲月。抗大紀念館陳列著自抗大1936年建立到新中國成立14年的建校史和艱苦卓絕的戰鬥史的大量圖片和實物。

基本信息

簡介

抗大紀邢台抗大紀念館 抗大紀邢台抗大紀念館 抗大紀邢台抗大紀念館抗大紀邢台抗大紀念館 抗大紀邢台抗大紀念館 抗大紀邢台抗大紀念館

邢台縣前南峪村,是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敵後總校所在地。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陳列館坐落在河北省邢台縣漿水鎮前南峪村,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2年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該館北依滔滔大河,南眺巍巍太行。居高臨下,氣勢恢宏,整個建築由青石砌成,顯得格外質樸、莊重。該館由省、市、縣三級政府投資建造,總投資約250萬元,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工程於1997年奠基,於1999年4月30日竣工,是一座規模較大的抗大專題陳列館。陳列館門楣鑲嵌著楊成武上將題寫的匾額。館內由序廳、主題廳和西展廳三部分組成。序廳的中央黑色的花崗岩臥碑上鐫刻著金色的前言。毛澤東同志為抗大制定的"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尤其引人注目。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2700年以前,漿水鎮曾是邢國國都和襄國國都,抗日戰爭時期是邢台縣解放區政府所在地,同時也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部所在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劉伯承、滕代遠、何長工等部分中央領導曾在這裡學習和工作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