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淺:南宋兩淮軍事防禦體系研究

作品目錄

導 論/1
一、歷史事實和概念/1
二、歷史敘述及其角度/8
三、基本思路和結構/18
第一章 南宋兩淮地理形勢及其軍事意義/24
第一節 兩淮自然地理條件/25
一、兩淮地勢和氣候特徵/25
二、兩淮水系分布/28
第二節 兩淮自然地理的軍事意義/32
一、兩淮地形對軍事防禦體系的影響/32
二、兩淮水系的防禦功能/35
第二章 南宋兩淮防禦策略/39
第一節 宋朝國防思想概述/40
一、崇文抑武治國理念確立的原因/40
二、北宋消極國防戰略的形成和貫徹/46
三、南宋國防戰略分析/49
四、守內虛外國防戰略評價/52
第二節 南宋兩淮防禦戰略戰術/54
一、防淮與防江之爭/54
二、南宋兩淮防禦戰略/61
三、南宋兩淮防禦戰術/69
四、兩淮防禦策略的套用———以山水寨防禦為例/79
第三章 南宋兩淮防禦工事體系(一)
———沿淮沿江橫向防禦工事體系/85
第一節 南宋兩淮防禦工事體系探析/86
一、兩淮防禦工事體系的分布特點/86
二、兩淮防禦工事體系的成因/89
三、兩淮防禦工事體系的歷史地位/93
第二節 南宋兩淮沿淮防禦工事體系/98
一、淮河水勢/98
二、控淮瞰泗———招信軍(盱眙)防禦部署/103
三、淮西屏障———光州防禦部署/105
第三節 南宋兩淮沿江防禦工事體系/107
一、淮東沿江防禦工事體系/107
二、淮西沿江防禦工事體系/110
第四章 南宋兩淮防禦工事體系(二)
———沿金軍進兵路線縱向防禦工事體系/118
第一節 兩淮東線防禦工事體系/119
一、俯江制淮———揚州城防禦部署/119
二、南北必爭之地———楚州(淮安軍)防禦部署/123
三、揚楚運河沿線的其他防禦工事/129
第二節 兩淮中線防禦工事體系/132
一、濠梁遮蔽———濠州防禦部署/132
二、淮江捷徑———滁州防禦部署/135
三、江防要地———和州防禦部署/137
第三節 兩淮西線防禦工事體系/141
一、淮西必爭之地———壽春(安豐軍)防禦部署/141
二、兩淮交通中樞———廬州防禦部署/145
第五章 南宋兩淮防禦工事體系(三)
———山水寨及其他軍事設施/148
第一節 南宋兩淮山水寨的發展歷程/149
一、在宋金戰爭中興起/149
二、在紹興年間的初步發展/150
三、南宋中期以後進一步完善/152
第二節 南宋兩淮其他軍事設施/156
一、比較寬裕的部隊營房/156
二、用作放牧的揚州、和州牧場/158
三、沿江烽火台/162
第六章 南宋兩淮軍事指揮系統/164
第一節 南宋兩淮軍事指揮系統的形成和變化/165
一、杜充防守江淮始末/165
二、建炎紹興之際兩淮其他軍事指揮官/168
三、南宋初年兩淮軍事指揮系統的混亂/172
四、南宋中後期兩淮軍事指揮系統/176
第二節 南宋兩淮軍事指揮系統的運行/178
一、兩淮軍事指揮系統與南宋中央政府的關係/178
二、兩淮軍事指揮系統內部運行機制/182
三、兩淮軍事指揮系統運行的一般特點/186
第三節 南宋兩淮的軍事力量/188
一、南宋兩淮地區軍隊和兵種/188
二、布防區域/193
第七章 兩淮軍事防禦體系的調適———以宋金和戰進程為例/204
第一節 紹興和議前後南宋在兩淮地區的軍事防禦/205
一、紹興十年宋金第一次戰爭/205
二、紹興十年宋金第二次戰爭/206
第二節 隆興和議前後兩淮軍事防禦體系的被動形成/208
一、金海陵王攻宋/208
二、隆興北伐後的金軍反攻/212
第三節 嘉定和議前後兩淮軍事防禦體系的建設/214
一、開禧北伐後的金軍反攻/214
二、金宣宗南下拓地/217
第八章 南宋兩淮軍事防禦體系的歷史作用和效果/223
第一節 文臣統兵體制的恢復與加強
以李曾伯守淮事跡為中心/223
一、南宋中後期兩淮軍事防禦體系的特點/225
二、李曾伯守淮事跡述論/230
第二節 南宋兩淮軍事防禦體系的評價/242
一、與川陝、荊襄兩防區的比較/242
二、南宋兩淮軍事防禦體系建設對經濟、社會的影響/245
三、兩淮地區的特殊性/247
結論 南宋兩淮軍事防禦體系的歷史考察/251
參考文獻/264
後記/27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