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古代史

承德古代史

本書借鑑《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高校教材編纂思路,分3篇19章,詳細介紹了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直到清朝末年承德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歷史。包括人類的起源與承德人群的發現、人類母系氏族的形成與承德母系氏族的萌生、人類父系氏族的家庭形成與承德父系氏族家庭的建立等。全書按歷史編年和考古學文化編年撰寫,大量引證考古資料,並配以圖表、圖片,每章後有小結,令人耳目一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承德古代史》介紹了:我們力圖貫徹如下三個原則: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觀點,以承德地下、地上文物文獻史料為依據,用新的眼光、新的觀點和方法重新認識承德古代史,並在認真學習《中國通史》的基礎上,按歷史本來面貌理解歷史真相,研究和肯定承德古代地方史實。其中對於有爭議的觀點留有餘地,沒有硬下結論,避免傳播錯誤的歷史知識。

第二,編纂時分清主次,或從細,或從簡,或省略。要以借鑑《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高校教材編寫經驗為編纂思路,既要增加物質文化遺產,又要擴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既要按照正史每個時期社會綜合敘述,又要有突出典型的事例(包括歷史傳說與故事的折射);既要敘述歷史事實,又要在認識上升華;既要以北方王朝為主,又要有中原王朝簡述;既要有北方王朝興旺發達的偉績,又要有它腐敗滅亡的史實;既要有聯繫當今對中國歷史偏見觀點的實際,又要有正本清源的歷史事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我們編纂《承德古代史》可作為高校輔助教材的地方性和政治性特色。

第三,編纂時以史學家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綱要》為框架,參照翁獨健主編的《中國民族關係史綱要》和白壽彝作序、龔延明主編的《中國通史》(繪畫本)以及上海師範大學政教系編寫組編的《社會發展史》等書籍,從而使《承德民族開發史》一書內容充實、認識升華、通俗易懂,使人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便於大眾接受。

圖書目錄

寫在前畫的話

源遠流長的承德古代文化史(序)

緒論

原始社會篇章

原始社會時期,承德人群的生存與成長

第一章 人類的起源與承得人群的發現

第一節 古生物群在承德的分布

第二節 人類起源的過程與承德人群的發現

第三節 人類的形成與人類社會的產生

第二章 人類母系氏族的形成與承德母系氏族的萌生

第一節 人類母系氏族的形成及其在承德的萌生

第二節 人類母系氏族的農業和畜牧業及其在承德的成長

第三節 人類母系氏族的原始文化與紅山文化及其在承德的體現

第三章 人類父系氏族的家庭形成與承德父系氏族家庭的建立

第一節 人類父系氏族的家庭形成及其在承德的建立

第二節 人類父系氏族私有制的產生及其在承德的體現

第三節 人類父系氏族的原始文化及其在承德的實踐

奴隸社會篇章

奴隸社會時期,夏商周王朝及燕國對承德少數民族的征服與統治

第一章 夏王朝漢族的形成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第二章 商王朝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和對承德少數民族的征服與統治

第一節 商族的崛起、滅夏建商和對承德少數民族的征服與統治

第二節 商朝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及其在承德的成長

第三節 商朝社會文化的進步及其在承德的體現

第三章 西周王朝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和所封的燕國對承德少數民族的征服與統治

第一節 周人氏族的崛起、西周王朝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和所封的燕國對承德少數民族的征服與統治

第二節 西周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及其在承德的成長

第三節 西周社會文化的進步及其在承德的發展

第四章 春秋時期承德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

第一節 東周初年和春秋時期,燕國對承德少數民族的征服與統治

第二節 春秋時期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及其在承德的成長

第三節 春秋時期社會文化的進步及其在承德的繁榮

封建社會篇章

封建社會時期,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民族和諸侯國經過這個歷史發展階段,並統治與推進承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第一編 封建社會成長時期,秦漢王朝統治和帶動承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第一章 戰國時期燕趙秦列國在承德爭霸的形勢

第一節 燕趙秦列國在承德的爭霸與修建長城

第二節 戰國時期封建制經濟的成長及其在承德的體現

第三節 戰國時期社會文化的發展及其在承德的萌生

第二章 秦王朝對齊楚燕韓趙魏諸國的征服與對承德的統治

第一節 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的建立及其對承德的統治

第二節 秦朝實施修建長城和屯兵戍守的國策及其在承德的實施

第三節 秦朝封建制經濟的成長及其在承德的體現

第四節 秦朝社會文化的發展及其在承德的繁榮

第三章 西漢王朝對承德少數民族的征服與統治

第一節 西漢的建立和長城的修建及其在承德的實施

第二節 西漢封建制經濟的成長及其在承德的體現

第三節 西漢社會文化的發展及其在承德的繁榮

第四節 東漢王朝的建立及其對承德少數民族繼續管轄與統治

第五節 東漢末期,曹操北征三郡烏桓

第二編 封建社會發展時期,魏晉南北朝隋唐王朝統治和帶動承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第四章 兩晉十六國時期,三燕爭奪北方統治權在承德地域的興衰

第一節 前燕割據政權的建立與滅亡

第二節 後燕割據政權的建立與滅亡

第三節 北燕割據政權的建立與滅亡

第五章 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對承德的占據統治與全面建設

第一節 鮮卑拓跋部的興起和北魏的建立及其對承德的占據統治

第二節 北魏封建經濟的發展及其在承德的體現

第三節 北魏社會文化的開放及其在承德的發展

第四節北魏分裂,齊周對立和北方的統一

第六章 隋唐王朝對承德少數民族的征服與統治

第三編 封建社會繼續發展時期,五代十國宋遼金元王朝統治和推動承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第七章 五代十國的興起和遼國相關活動

第八章 遼國對承德的點據統治與全面建設

第九章 全國對承德的占據統治與全面建設

第十章 元王朝對承德的占據統治與全面建設

第四篇 封建社會衰老時期,明清王朝統治和推動承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第十一章 明王朝初期對承德少數民族的征服與統治

第十二章 清王朝前期對承德的占據統治與建設部都——清廷統治全國的第二人政治中心

……

序言

承德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一個縮影,是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只是占了一個角落,但是不容忽視。古代的灤河西遼河流域孕育了這一地區的先民。從舊石器時代起,歷經新石器時代和進入有史時期有近八千年延綿不絕的人類發展史。吏前時期古代人類的歷史文化只有靠考古學者探索。半個世紀以來,在古代歷史文化的研究上,通過考古發掘證明,在西遼河以南,燕山以北,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發展脈絡,需要我們認真地對待,去研究、去探索。承德歷史文化上所形成的多元一體格局是客觀的存在,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承德始終處在中國古代文化南北交融的地帶,這個地帶就是燕山南北長城內外。燕山及其以西的軍都山似是一個天然的分界線,歷史文物也反映了南北明顯的不同。

文摘

第一章 人類的起源與承德人群的發現

人類起源、發展是由原始哺乳低等動物——從猿到人轉變過程形成的。從熱河古生物群看,承德市灤平縣、承德縣、豐寧縣、朝陽市北票縣發現早期哺乳低等動物化石——距今2億年至1.25億年前。承德發現的人群早在舊石器時代,距今約5萬年至3萬年,承德地域就有了原始人群的存在與成長。鷹手營子礦區鎮“四方洞”、平泉縣“老獾洞”、喀左縣“鴿子洞”石器遺物的發現。不僅證明承德原始人群同中國境內各地人類起源相同。即從猿到人的發展過程,而且有進步的體現。

原始社會是經歷了一個形成、發展和瓦解過程的社會。人類是怎樣起源的?人類社會是怎樣產生的?只有樹立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才能做出科學的回答。對人類起源、發展問題,恩格斯於1876年寫了《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書,分析了“從猿到人”的發展過程,創立了“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學說。這是對包括中國人類在內的全世界人類起源問題的學術定論,自然,承德地域人群起源與中國境內各地人類起源相同,也是由原始哺乳低等動物——從猿到人轉變過程形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