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艾斯納

托馬斯·艾斯納

1929-2011,美國著名生物學家,被譽為“化學生態學之父”。

托馬斯·艾斯納的昆蟲之戀
在自然界中,昆蟲種類最多,目前已定名的有近100萬種。每一種昆蟲都有它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性、不同的敵人及特殊的禦敵方法,正所謂“一蟲一世界”,大量的昆蟲秘密需要人類去探索。在美國,就有這樣一位一生致力於探索昆蟲秘密的生物學家,他成長經歷曲折、精力充沛、多才多藝,他就是托馬斯·艾斯納。3月25日,這位在昆蟲行為和化學生態學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著名生物學家逝世,享年81歲。
艾斯納酷愛昆蟲,在其輝煌的職業生涯中,他不斷地揭示出昆蟲的秘密。也正是由於對昆蟲的“眷戀”,使他最終在昆蟲學中獨闢蹊徑,開創了化學生態學這一分支,他也被譽為“化學生態學之父”。
艾斯納1929年出生在德國柏林,父親是位化學家,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費里茨·哈伯的關門弟子。1933年艾斯納全家離開德國,先後在西班牙、法國、烏拉圭等國家居住,直到1947年才舉家移居到了美國。
在青年時期,艾斯納養成了帶著探究的目的進行散步的習慣,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儘可能多的去散步,純粹是為了“偷聽”自然。
為了熟悉美國的地理和昆蟲,23歲的艾斯納曾懷揣200美元,與朋友一起開著一部老爺車環繞了48個州,過後朋友風趣地回憶,那次旅行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周內老爺車壞掉的次數可創國內記錄”。
1955年,艾斯納在哈佛獲博士學位。1957年,他開始在康奈爾大學工作。由於家庭的關係,他對化學有著天生的敏銳性。當艾斯納愛上生物學後,特別是昆蟲後,他一直想把生物學與化學結合起來,探索昆蟲取食、防禦等行為的本質,即是什麼化學物質在這些行為中起作用。他是化學生態學(即研究絕大多數的生物——99%以上的植物、無脊椎動物和微生物——如何用化學的方法來定位、交流、征服獵物和保護自己)這一學科的先驅者之一。
20世紀50年代,化學分析儀器有了革命性的進步。以往需要大量的樣品才能分析,而現在只要一小滴昆蟲分泌的液滴就可以分析多種化學成分。分析水平的提高對於研究個體較小的昆蟲來說,是一個天賜良機。艾斯納抓住了這個機會, 豐富的經歷和銳利的眼光,使他以及他的合作者揭示了許多昆蟲的秘密,並撰寫了九本著作和四百多篇學術論文,成績斐然。
艾斯納多才多藝,他不僅是科學家,而且是不錯的鋼琴演奏家和傑出的攝影家。他與BBC合作拍攝的電影《秘密武器》被英國科學促進協會命名為最佳科學電影。
艾斯納一生曾獲許多榮譽,他分別當選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哲學學會會士。1994年,因為“在昆蟲行為和化學生態學領域的巨大貢獻以及在生物多樣性方面所作出的國際成就”,艾斯納榮獲美國科學最高榮譽——國家科學獎章
在他深受世界讀者歡迎的科普代表作《眷戀昆蟲:寫給愛蟲或怕蟲的人》中,艾斯納用啟迪性的散文筆法和吸引人的漂亮圖片描繪著昆蟲世界:昆蟲為什麼顏色艷麗、為什麼要有奇特的隆起和為什麼會分泌惡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