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澤

手澤

手澤,漢語辭彙。 拼音:shǒu zé 猶手汗。後遂以”手澤“指稱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等。

基本信息

詞目

手澤

拼音

shǒu zé

基本解釋

[handwriting or articles left byone's forefathers] 先輩存跡。

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禮記·玉藻》

出處與詳解

多用以稱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等。

1、《禮記·玉藻》:“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 孔穎達 疏:“謂其書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潤澤存在焉,故不忍讀也。”

2、晉 潘岳 《皇女誄》:“披覽遺物,徘徊舊居,手澤未改,領膩如初。”

3、宋 李清照 《後序》:“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

4、明 李東陽 《先府君墓焚新刻手稿感而有述示兆蕃》詩:“殘篇半零落,一一費探討。嗟哉手澤存,字法有遺稿。”

5、清 湯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孫)墓志銘》:“憶旭髫年時,常往來外家,見外王父文學公,陳設先代彝器,凡圖書鼎,盎皆前人賞鑒,遺風流韻,手澤猶存。”

6、葉聖陶 《從西安到蘭州》:“我們如今看見的那些平田以及山上一鱗一鱗的梯田,哪一處不留著歷代農民改造自然的手澤?”

典故

原文

《禮記註疏》卷三十〈玉藻〉
父命呼,唯而不諾。手執業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走而不趨,親老。出不易方,復不過時。親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節也。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譯文

在父親有事招呼時,兒子答應要大聲而不要小聲,手裡捧著書本就要放下,嘴裡吃著東西就要吐掉,要跑步而不是要走步。父母年老的,兒子出行時不要變動地方,回來時不要超過(講定的)時間。父母有病或者臉色不好,這就是孝子的疏忽。父親死後就不能讀父親的藏書,因為父親手的潤澤留在書;母親死後就不能用母親的杯、盤,因為母親嘴裡的潤澤留在杯、盤上。

釋義

唐·孔穎達疏:「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者,此孝子之情。父沒之後而不忍讀父之書,謂其書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潤澤存在焉,故不忍讀也。」後遂以”手澤“指稱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