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桂冠青年的半身像

戴桂冠青年的半身像,42厘米(不帶基座),50厘米(帶基座)。作者是多那太羅。

戴桂冠青年的半身像 戴桂冠青年的半身像

名稱:戴桂冠青年的半身像

創作時間: 15世紀中葉的製作方式

材質: 青銅

規格:42厘米(不帶基座),50厘米(帶基座)

收藏地: 義大利,佛羅倫斯,國立巴爾傑洛博物館

簡介:

國立巴爾傑洛博物館的領導機構繼續認為,這件青銅半身像是多納托·迪尼科洛·迪貝托·巴爾迪所作,在15世紀佛羅倫斯的雕刻家中,他無疑是最富革新精神的一位。這件青銅半身像沒有引起近期評論界的注意。而且可以說,由於這件作品在風格上的仿製特徵,很難認為它是15世紀某個藝術群體的作品。半身像的切割方法非同一般,介於兩種切割方法之間,一種是完全使用聖物盒半身像的平面切割,例如也是出自大師之手的青銅燙金作品《聖羅索雷》,另一種是16世紀用來複製古羅馬肖像的下部為新月形的切割。人物肩上的衣褶在右肩用一個平頂針或者叫作帶扣的扣子固定。領口衣邊上,有一段庫費式的連續伊斯蘭字母銘文,這種做法在佛羅倫斯手工業行會在“奧爾聖米凱萊”教堂的壁龕內建造的保護他們的聖徒的高大青銅像中經常可以看到。戴著月桂“花環”(正如古羅馬人在取得勝利時的情況一樣,花環在額前張開)的這個年輕詩人或英雄的面部顯出淡淡的迷惘神情,目光游移,缺乏多那太羅特有的那種內心的如火一般的激情,而更接近於聖十字架教堂陵墓中已故文學家和人文主義者萊奧納爾多·布魯尼(阿雷佐,1370-1444年)的肖像面容和造型。後者也曾是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文書長,他請貝爾納爾多·羅塞利諾(佛羅倫斯,1409-1464年)為他做陵墓,工程於1446-1447年完工。奧爾聖米凱萊教堂的那些青銅像同這一展品之間在年代上的距離,使確定這件半身像的製作時間成為難題,但不管怎么說,這一半身像仍是一個具體的實例,說明三維肖像藝術已在佛羅倫斯復活,這種藝術在中世紀就已經有所萌動,藉助於一些理想化了的世俗君主或教皇的畫像,再加上這些高貴人物體現的普遍價值,這種藝術的抽象意義也很快得到理解。我們從文字資料和某些作品中了解到,與這件作品相似的還有按自然主義手法製作的彩繪陶質半身像、臘質半身像或者保存時間短暫的彩色紙漿製作的半身像,用來鑲嵌在門的上方或放在擱板上,佛羅倫斯市民以這種方式來裝飾他們的住宅。這些模擬已故親人面容的半身像,常常是按照製作死者面具的方式,從真實的面孔上複製而成,或者是複製那些用於放在聖堂里、祭壇上用以獻給特定聖人或聖母瑪麗婭的表現死者“生前容貌”的肖像。在這些地方還經常可以見到真人那么大的形象,像古代的習慣做法一樣,甚至身上穿的是真正的服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