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擊時事

是香港衛視推出的一檔全新電視新聞雜誌節目,於2011年10月18日 19:30正式推出,是香港衛視知名欄目之一。

基本信息

節目名:截擊時事
類型:時事新聞
語言:國語
播出頻道:香港衛視

節目時長:60分鐘
首播時間:19:30(周一至周五)

內容簡介

醞釀已久的香港衛視全新電視新聞雜誌節目——《截擊時事》於2011年10月18日 19:30正式推出!2011年10月16日,香港衛視副總裁兼執行台長楊錦麟率領節目的主播團隊陳揚、虹韻、袁苑等親臨廣州,向媒體及客戶作出隆重推介,這也是觀眾眼中兩位傳奇的“讀報王”楊錦麟與陳揚的首次攜手露面,陳揚為領導、也是自己新聞路上的“偶像”楊錦麟獻上了鮮花,兩人惺惺相惜,誓言在一個不足周歲的新平台上,為他們的新聞理想再次“發光發熱”,再“玩命”一回。
主 持 :陳揚、張宗月、袁苑、虹韻 節目簡介:《截擊時事》以豐富的信息容量,開放的欄目平台,容納全球最新資訊,由“截擊300秒”、“陳Sir讀報”、“連線台灣”、“眾說紛紜”四大板塊組成。

前期宣傳

來源:羊城晚報| 2011-10-18 14:54:24 | 羊城晚報記者 肖執纓 實習生 陳健瑋
前日下午,香港衛視國際傳媒集團在廣州舉行了新節目《截擊時事》媒體及客戶見面會。香港衛
視副總裁、綜合台執行台長楊錦麟攜該節目主持人陳揚等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今晚正式開播的日播大型直播新聞雜誌節目《截擊時事》,由已加入香港衛視的“陳SIR”陳揚攜虹韻、袁苑兩大美女主播共同主持,播出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19:30至20:30,它由“截擊300秒”、“陳SIR讀
報”、“連線台灣”、“眾說紛紜”四大板塊組成。發布會後,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楊錦麟與陳揚。轉型 關鍵字: 兩大“迎客松”雙雙華麗轉身 主辦方在介紹兩位“讀報王”時笑說:“他們,一個曾在太平山下讀報,一個曾在白雲山下讀報,每當讀得酣暢淋漓時,總有兩棵迎客松撲面而來,故曾得到‘粵港兩棵迎客松’之美譽。如今這兩棵迎客松相遇了……”台下笑聲一片。
今年5月30日,楊錦麟“不帶走一片雲彩”地離開服務了10年之久的香港鳳凰衛視。說到自己的“華麗轉身”,他表示:“在曾經服務的平台上養尊處優久了,我已看到了自己60歲的狀態,無非白髮更多,說話更加顧左右而言他。為什麼轉身?我希望在一張白紙上重新繪畫,或許我能畫得更好呢?”對於是否要將香港衛視打造成“第二個鳳凰衛視”,楊錦麟予以否認:“第一,我不敢這樣想;第二,我也不可能這樣做。我們應該走自己的路。”而陳揚則笑稱自己是一堆“放錯了地方的垃圾”:“感謝楊錦麟先生和幾位高層將我廢物利用!我告誡自己,年紀大的人應該堅持做到三點———繼續發光、發熱和繼續發牢騷!”合作 關鍵字: 楊錦麟看好陳揚說“國語” 楊錦麟與陳揚一樣,都因讀報節目一炮而紅。楊錦麟說:“我一直想跟他合作,有一段時間他‘不見’了,我就蠻懷念的。”於是在加盟香港衛視後,他隨即趕到廣州與陳揚會面。陳揚“一張床、一張被、一個便當”的生活,讓楊錦麟感慨不已,陳揚給他留下的印象是:“一個內心很純淨的人,有赤子之心。”
陳揚以粵語讀報聞名,他是否適應國語節目?楊錦麟態度明確:“很多人會對此有點忐忑,但就像我在進入鳳凰台主持《有報天天讀》之前,誰知道楊錦麟是誰?陳揚是個資深新聞人,雖習慣於用粵語表達觀點,但我相信只要他願意,用什麼語言去表達都是一樣的,他一定會比原來用粵語表達更加張揚、更加有個性。”
對於陳揚加盟香港衛視後的表現,楊錦麟在讚不絕口之餘還有些小小的內疚:“他已經到了該享受生活的階段了,但現在又要開始拼搏。陳揚為此捨棄了很多生活樂趣———他家的金魚、愛犬、無線電……他願意住到一個很偏僻的地方,三餐都是吃便當或自己做飯,這讓我很感動。我們這代人總是這樣,我們不是閒不住,而是想把自己的青春年華補回來。”尺度 關鍵字: 不能讓怨氣在螢幕上蔓延 對於節目的收視率,楊錦麟和陳揚均表示“沒有壓力”。陳揚非常看好網路的“二次傳播效應”,而楊錦麟眼下關心的是“市場廣告效益”,“因為在正式落地前,人們對你節目的認可度是比較低的,有些平台要10年以後才能盈利,希望我花的時間會短一點”。
前些天,《截擊時事》做了一期樣片,楊錦麟看完後對陳揚更加有信心:“我不敢給他太高分,我怕他會驕傲自滿。這個樣片會讓這一群人興奮得緊緊擁抱,因為你們不知道我們是在多么簡陋的條件下做到的。”至於《截擊時事》的“尺度”,楊錦麟說:“我不是要讓陳揚發揮娛樂性,也不是要讓他單純地發牢騷,我要給他一個說話的平台。我對陳揚完全放開。我跟他講,有時候你偶爾‘冒冒泡’無所謂,出了事我來承擔。當然天天‘冒泡’也不好,會喘不過氣來。”
而陳揚對於節目“尺度”的理解則是:“‘尺度’是一個原則和底線,那就是‘善意’。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的衝突,它缺少的是和解精神,只有善意才能達到‘和解’目標。我覺得憤怒是與正義感相關的,當然憤怒也是有‘度’的。”他強調:“我不想表達怨氣,怨氣是生活的毒藥,也是社會的毒藥。這種毒氣不能讓它瀰漫。”他對《截擊時事》的定位是“銳利、多元、善意”:“我在做《新聞日日睇》時,有人說我很敢講話,也有人在網上評價我很怕死,這是兩個極端的評價。我想如果只用‘敢不敢’來衡量做新聞的標準,那真是新聞的悲哀。所以我想,作為大眾媒體,新聞人要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這就是‘善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