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電商2(雙色)

我看電商2(雙色)

《我看電商2(雙色)》是2016年6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若。

內容簡介

《我看電商2》是行業暢銷書《我看電商》的續集。

《我看電商》自出版以來,連續印刷14 次,受到業界人士和廣大讀者的高度好評。《我看電商2》承續作者一貫的風格,以行業觀察、經驗分享為出發點,重點分析了過去一年中國電商界的最新動態與趨勢,包括雙11點評、京東關閉拍拍、上市公司私有化等。

電子商務是我國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作者作為這個行業的長老級領軍人物,善於思考,長於實操。《我看電商2》內容對於所有電商從業人員、研究人員、學生和有興趣了解這個行業動向的讀者,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必讀書。

編輯推薦

《我看電商2》承續作者一貫的風格,以行業觀察、經驗分享為出發點,著重分析電商行業2015年新行業動向和發展趨勢:包括跨境電商,公司合併,移動風潮,供給側改革與電商的新機會等。

對於所有從事網際網路或電商運營的企業及個人,對於投資電商或服務電商的相關業界人士,對於有志進軍電商領域的年輕學生、創業者,以及對於將要觸電的線下企業,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必讀書。

內容提要

《我看電商2》是行業暢銷書《我看電商》的續集。

《我看電商》自出版以來,連續印刷14 次,受到業界人士和廣大讀者的高度好評。《我看電商2》承續作者一貫的風格,以行業觀察、經驗分享為出發點,重點分析了過去一年中國電商界的最新動態與趨勢,包括雙11點評、京東關閉拍拍、上市公司私有化等。

電子商務是我國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作者作為這個行業的長老級領軍人物,善於思考,長於實操。《我看電商2》內容對於所有電商從業人員、研究人員、學生和有興趣了解這個行業動向的讀者,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必讀書。

目錄

1 剖析雙11 / 1

雙11 實際上是中國電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雙11 於2009 年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7 年。從一開始的一年只做幾千萬銷售額到2015 年達到了932 億元,一天之內,淘寶和天貓做了900 多億元,再加上京東和其他電商公司一起發力,當天總交易額超過1 千億元的銷售,應該可以申請金氏世界紀錄了。

2 再見拍拍 / 13

拍拍網原本是騰訊旗下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 成立於2005年。早期主要依託騰訊QQ 的用戶資源, 經營網遊、數碼、女人館、運動、學生、哄搶、彩票等七大頻道,並同步推出騰訊的線上支付平台——財付通。上線兩年內,其註冊用戶數已接近5000 萬人,線上商品數超過1000 萬件。2014 年併入京東集團。

3 供給側改革與電商的新機會 / 24

隨著國內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生產端的著眼點將逐步從來料加工、製作低端便宜商品向有品質、有品牌附加值的方向發展,對於電商企業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4 對話O2O / 30

這是一盤可以下得很大的棋,但是開局沒有布好,開局沒有布好就是把整個棋盤做亂了,大家都是靠補貼的方式來試圖搶別人的生意,很少去挖掘新的服務潛能, 缺乏以“我怎么去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的定位來構建O2O 行業新格局。

5 圈子行銷與社交紅利 / 42

社交紅利最大化的釋放,其基礎就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特別是微信工具的普及,社交平台用戶黏性大大增加,碎片化時代的需求被幾何級數放大,天然的紅利因此釋放。而能夠

最早捕捉並獲得這些紅利的人,大多是那些善於運作社交平台的深度網民,他們以85 後,90 後人群為主體,也有不少意見領袖參與其中。

6 合併大舞台的背後 / 50

從這些收購、合併的案子中,我們看到了什麼?這背後存在著各種關聯,各種利益的牽扯,各種未來趨勢的判斷。

7 跨境電商面面觀 / 57

我始終認為跨境電商只是一個投機倒把的生意,構不成一種真正的商業生態。

8 關於假貨的理性思考 / 66

關於電商和假貨之間的關聯,我們需要有一種更加理性的態度來看待,而不是相互作為攻擊對手的公關炮彈,總是在指責別人。

9 電商投資實體零售 / 73

電商和實體零售其實可以比喻為同父異母的兩兄弟,一先一後,彼此為了各自更好的商業利益在兩個軌道上競爭。電商這幾年發展很快,實體零售也逐漸意識到網際網路的影響力,開始布局電商。

10 風雨一號店 / 81

在中國所有的電商企業里,一號店是一個特殊的現象。之所以成為一個特殊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號店擁有沃爾瑪的血液。

11 又見百度做電商 / 92

2015 年中國電商還有一個比較大的事件,就是百度高調宣布他們重新進入電商領域,他們決定做百度MALL。 套用當年曾國藩奏摺的名句,百度做電商,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12 中國特色的平台主義 / 99

中國特色的平台主義,即通過經營網路平台實現銷售最大化的商業模式,是中國電商不同於其他國家最顯著的一個特點。任何人希望了解中國電商,首先要全面了解這種平台模式的來龍去脈。尤其在B2C 買賣模式一直整體難以盈利的市場環境下,平台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13 關於內容電商 / 113

這是最近兩年新出現的電商銷售名詞。以前大家只是一味地拼價格,搞各種活動促銷。現在隨著移動社交平台的普及,以及各種內容APP 的出現,例如視頻、專題介紹、發燒友圈子等,內容與電商銷售的結合正在成為一個新趨勢,以至於連阿里這樣的大企業都把2016 年定義為內容電商年。

14 又說資本寒冬 / 121

2015 年的風投對於電商和O2O 上演了一部寵愛和冷眼的溫差大戲。上半年的時候,隨便什麼項目都能拿到融資,大概從2015 年7 月開始,風向忽然調轉,很多創業者發現融資越來越困難,很多O2O 融不到錢,倒閉數上升,有人就說資本寒冬到來了,要咬緊牙關。

15 移動電商的崛起與困惑 / 129

移動電商時代,購物車的明顯套用,我們怎么去做購物車行銷,怎么跟進購物車做反向推動。公車效應,我們怎么利用上下班時間推出更適合今天這個環境節點這個場景的主題銷售。路徑壓縮,我們如何讓用戶在3 分鐘內實現一次購買,這些都是移動時代給予的機會和新的運營課題。

16 傳統企業再闖電商路 / 141

傳統企業里的線下零售公司,具有發展電商的更好條件,因為它們天然的具有供應鏈的把控能力,這恰恰是所有零售業態的核心。

17 聚美優品的轉型 / 152

一家從零開始迅速崛起的年輕電商公司,正在經歷著上市以後的轉型之痛。

18 進口快消品的機會與特購社 / 164

我對於中國用戶消費升級以後對優質食品、快消品的追求趨勢堅信不疑。我們看到富裕起來的國人一開始大量購買豪車名表,滿足的是“面子工程”,隨著中產階層的誕生,隨著80後、90 後群體進入家庭階段,他們對於優質的日用商品、居家生活食品的需求快速上升。

19 電商“末班車” / 175

在中國電商進入成熟發展期以後,新進入者需要用新的方法去耕耘市場。

20 給2016 年電商創業者的幾點建議 / 181

又一個新的年頭開始了,在今天,創業機會一點都不比幾年前少。核心在於,如何將時代賦予的機會,變成自己的機會。

附錄A 移動電商行銷和品牌打造”——第一場千人視頻論壇 / 185

2016 年1 月27 日,視頻類電商自媒體“我看電商”第一場直播論壇開始,歷時兩個小時,邀請了我的好友徐智明、許曉輝兩位,和我一起打造這場千人視頻直播論壇,圍繞主題“移動電商行銷和品牌打造”,一起探討,一起與網友互動。

後記 “我看電商”自媒體 / 219

精彩節摘

供給側改革與電商的新機會

背景:供給側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新動向,伴隨而來的,是消費者對於優質商品的強烈需求及電商在傳播和銷售形式上的升級。

供給側改革是近期網路的一個熱點詞,政府在這方面釋放了明確的鼓勵信號。

從經濟學上說,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分別代表提升社會經濟的兩大體系。需求側管理主要通過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這也是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主線條。加大各種投資,不斷刺激消費,鼓勵更多出口型生產。國內這些年的GDP 發展主要來源於上面這三個動力。但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效率成為核心。著力提升生產端的產能,減少無效庫存,降低生產和流通成本,提高供給端的靈活性和對消費市場的適應能力成為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新思路。在國際上,美國的里根執政和英國的柴契爾時代都實行過有效的供給側改革,包括減少稅負,減少政府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干預,縮減政府開支,加速推進國企私有化進程等。如今中國政府也開始把供給側改革提上議事日程,希望有效改變大量國有企業、殭屍企業低效運作的普遍現象。

那么,這樣的巨觀環境給予電商行業什麼樣的機會呢?中國電商一路高舉高打下來,基本上都是圍繞著低售價經營。低價是零售的一個殺傷力最強的武器,但過度低價,以及普遍流行的補貼性低價,本身不可持續。賣低價商品影響的是生產端的創造能力。尤其在國人消費水平快速上升的今天,一味低價遠遠無法滿足消費者追求品質生活的需求。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大量中國人出國買日本馬桶蓋、德國鍋具皮箱、澳洲奶粉,而國內大量商品售價超低,依然賣不出去。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在於生產端和消費端的嚴重不匹配,或者說是供給側的明顯滯後。

幾十年來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誕生了一代80 後、90 後為主體的新興消費族群,他們不再像其父輩那樣,只追求吃飽穿暖,他們有著明顯的個性化消費意識和對優質商品的推崇。同樣是一個手包,20 世紀80 年代大家出門只用一個塑膠購物袋,90 年代賣得好的是仿皮包,而現在人們需要外觀絢麗、手感順滑、品質優秀的品牌包。可是國內生產方面節奏跟不上,還是幾十年前的低端貨充斥市場,消費者只好把目光轉到國外。最近幾年跨境電商發展如此迅猛,除了政府政策的鼓勵扶持,更內在的原因是消費者消費升級以後其購買需求在國內供給端難以得到滿足。

我們看到,一方面,淘寶天貓,創造了雙11 過千億規模的銷售紀錄,每天上千萬件包裹流通。另一方面,只要你到歐美澳已開發國家走一走,在那些地方的主要商業區,購物人群最多的都是中國人,以及幫助國人購物的代購行為。今年春節我在悉尼見幾位以前做零售的當地同事,他們告訴我,在澳洲商場,一些中國人熱衷的商品類目例如嬰兒奶粉尿布、營養品、化妝品,中國人的消費已經占了將近一半。類似愛他美、Blackmores 這樣的品牌,藉助中國人超乎尋常的購買力,早就已經賺翻了。這個時候有些人喜歡拿“土豪”、“不愛國”這樣的帽子橫加指責,這樣的非議本身就帶有扭曲的心理。追求優質商品是消費者的權力,以前沒有買,那是因為經濟能力不夠,現在大家具有這樣的消費實力,想怎么買那是消費者自己的事。要說指責,那恰恰是國內的生產端和銷售端跟不上,否則誰願意大包小包地從海外背幾口炒菜鍋回來?

隨著國內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生產端的著眼點將逐步從來料加工,製作低端便宜商品向有品質、有品牌附加值的方向發展,對於電商企業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十幾年前開始的淘寶現象,抓住的是中國製造商品豐富、價格低廉的優勢,藉助網路強有力的推廣能力,迅速獲得廣泛用戶群體和海量的交易額。現在的情況是,消費升級倒逼生產環節提升,人們從買得到商品,淘到便宜商品進入希望買到優質商品。從便宜貨到優品,不僅僅是生產端的改革,更是包括電商在內的零售行業的新挑戰。記得20 年前各個大賣場做促銷最常用的形象商品是1 元錢每斤的雞蛋,1.8 元的燕京啤酒。以前電商做活動,最常見的招數也是五折區、八折區。如今的情形是用戶推著生產企業要革新,政府的推動力在加大,順應這個形勢,更多電商發展的機會一定會出現在傳播、推薦、銷售優質商品這個全新領域。大家都知道日本有無印良品,瑞典有宜家家居,他們在中國生意都十分興隆,周末時間你到宜家購物不排隊根本別指望結賬。這種代表中產階層消費的優品概念一定能成為電商下一個發力的機會。而恰恰在這個領域,淘寶京東這種巨無霸電商的優勢並不明顯,因為他們所銷售的商品涵蓋太廣,品質也良莠不齊。當用戶開始追求優質商品的時候,他們對於購物路徑的選擇一定會發生變化,這也是線下零售發展被反覆驗證過的。最早的時候,農貿市場、批發市場流行,那時候大家喜歡湊熱鬧,喜歡討價還價。接下來大賣場、百貨公司興旺,提供一站式購物的方便。而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出現和購物能力的提升,專賣店、品牌品類店這種深入經營的零售業態廣受歡迎。供給側改革給電商行業帶來的一定是優品銷售的機會。

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另外一個機會就是農村電商。2015 年的電商界,農村電商是個炙手可熱的關鍵字。政府關於推動農村電商發展、“扶持農業+ 網際網路”的字眼屢屢見諸政策檔案。農村電商已成為中央及地方政府解決農民生產出路問題、拉動消費的新增長點。而在這個“催化劑”的引導之下,下鄉刷牆成了電商巨頭們的共同特徵,都試圖在農村電商這片藍海中占得先機。

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可以說是零售端突破城鄉鴻溝的兩條路徑。長期以來,工業品下鄉這條路徑一直走得比較通暢,原因很簡單,大量的工業化商品具有一定的品牌特徵,本身有著較強的識別性和傳播力。而且在當今中國,城市居民引領消費潮流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城裡人用得好的商品再往鄉村推廣,是順水借力。而農產品進城這條道,一直困難重重,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流通環節成本疊加,效率低下,損耗嚴重,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山東農民寧可讓大白菜爛在地里,江西種水果的果農因為價錢不好連果子都不想收的報導。究其原因,農產品本身難以構建品牌識別,缺乏有效的現代流通渠道,這是主因。供給側改革勢必涉及農副產品,這是關係到幾億農民生活的大事。電商恰恰可以藉助自身強有力的跨區域傳播力和品牌行銷能力,藉助直達終端用戶的觸達能力,為農副產品送達千家萬戶提供銷售端的支持。

作者簡介

黃若:中國傳統零售和電商行業長老級領軍人物,人稱黃藥師。 三十年零售管理經驗,歷任易初蓮花、麥德龍高管、阿里巴巴副總裁、天貓創始總經理、噹噹網營運長等職。是一位極具前瞻力並且注重實戰的零售管理者。現創辦會員制進口電商特購社,並主持分享型自媒體“我看電商”。

前言

自序

《我看電商2》是繼《我看電商》、《再看電商》、《走出電商困局》之後的第四本關於電商行業經驗分享的圖書。本書沿用“我看電商”系列風格。

這一切緣於眾多朋友、同仁和廣大讀者的鼓勵和厚愛。

最開始寫作《我看電商》的初衷,是想把自己多年從事這個行業的體會和感觸,儘可能原汁原味地表述出來,與大家分享,所以在寫作上也是隨筆式的,類似熟人間的喝茶聊天。出版以後得到大家的厚愛,接連印刷十幾次,發行量達到十萬多冊,這讓我感到誠惶誠恐。我本人不是專業寫作出身,和大多數讀者一樣,在電商這個新興行業里試水游泳,一起經歷其中的歡樂和不時被水嗆到的窘迫。

2015 年中國電商經歷了許多風雲變幻。新的機會、新的挑戰,這是一個任何人都可能抓住機會,任何人又都無法高枕無憂的時代。我們在驚嘆電商驚人的市場爆發力的同時,也看到無數的溝溝坎坎,無數創業路上曲折的教訓。這份書稿,更多是對過去一年行業發展的反思。人們常說成者王敗者寇,在我看來,最有價值的借鑑,是同行們在摸索前行過程中留下的足跡,他們給予後

人珍貴的啟發和警醒。

寫東西是件十分艱辛的苦力活,特別是抱著分享“乾貨”心態的時候。和以往幾本書稿一樣,這次依然是和大家聊電商,聊過去一年中國電商行業的大事件、新動態。網際網路開啟的是揚帆奮進的模式,不論先行後進,任何企業都不能高枕無憂。移動時代的快速來臨,賦予了這個行業全新的風貌。我們都應當感恩這個時代,給予我們從未有過的豐碩人生。

祝願更多優秀企業走向成功!

黃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