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是中國作家韓寒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第一版於2010年7月6日《獨唱團》刊發。小說延續韓寒以往的風格,語言犀利而富有幽默。開創了韓寒“公路小說”的新概念,新品牌,較之之前作品有更鮮明的人性,更深的現實意義。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作品以一部旅行車為載體,通過在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以韓寒本人對路上所見、所聞引發自己的觀點。這場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層面,如果說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韓寒是“叛逆的”,他“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

目錄

第一部分

空氣越來越差,我必須上路了。我開著一台1988年出廠的旅行車,在說不清是迷霧還是毒氣的夜色里拐上了318國道。

第一部分(1)

第一部分(2)

第一部分(3)

第一部分(4)

第一部分(5)

第一部分(6)

第一部分(7)

第一部分(8)

第一部分(9)

第一部分(10)

第一部分(11)

第二部分

那一天我的屁股坐開了花,你能想像在一根單槓上坐了兩個小時無所事事該是多么的蛋疼,但是我依然堅持坐在前面,因為如果坐在后座,丁丁哥哥高大魁梧,把我前面的視線擋得死死的。

第二部分(1)

第二部分(2)

第二部分(3)

第二部分(4)

第二部分(5)

第二部分(6)

第二部分(7)

第二部分(8)

第二部分(9)

第二部分(10)

第二部分(11)

第二部分(12)

第二部分(13)

第二部分(14)

第二部分(15)

第二部分(16)

創作歷程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這部小說完成在2009年至2010年之間,我從2009年的夏天就開始落筆,多事之夏,最終停滯。到2010年初的冬天繼續開始,再停滯。一直到2010年的夏天,一樣多事之夏,但成了1988。1988是裡面主人公那台旅行車的名字。本來這本書就叫《1988》,序言是——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不料期間日本的村上先生出了一本《1Q84》,我表示情緒很穩定,但要換書名。又是幾經周折,發現再無合適。就好比在孩子要出生之前,你已經為她想好了名字,並且叫了一年,忽然間隔壁鄰居比你早生了一個和你叫了差不多名字的小孩,你思前想後,發現其實你內心已經無法更改。最後她還是叫《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如果有未來,那就是1988——我也不知道。故事在書的末尾告一段落,不知道它是否能有新的開始。我從來沒有用這種方式和文字寫過小說,仿佛之前的一切準備都是為了迎接她。在過往,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做好準備,我是否能這樣去敘述。但是在這個凌晨,我準備好了,讓我們上路吧。以此書紀念我每一個倒在路上的朋友,更以此書獻給你,我生命里的女孩們,無論你解不解我的風情,無論我解不解你的衣扣,在此刻,我是如此地想念你,不帶們。

經典語錄

1、這是我生命里第一次的信仰崩塌,因為以前我一直以為我是不死鳥,我覺得我的生命的存在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上天讓我在這個世界上,肯定有上天的安排,我不知道這個安排是什麼,但一定有一個使命,所以,在這個目標實現之前,我是不能夠死的。

2、這樣的旅行在我年少時曾經幻想過無數次,夜晚的國道里,我帶著自己夢寐以求的女子,開著自己夢寐以求的車,去往未知旅程的終點。未知旅程怎么會有終點。旅途上沒有疲勞和困意,我們聊著電影和音樂,穿越群山和叢林,最終停在一泓無人的湖水旁邊,有一個沒有任何經濟頭腦的人開的酒店,乾淨便宜。

3、你懂得越多,你就越像這個世界的孤兒。

4、但我更要迎接的是夏天的到來。我要迎接漫天的星斗。我要迎接滿河的龍蝦。我要迎接能刺痛我皮膚的帶刺的野草。我要迎接能刺痛我眼睛的我從不敢正視的太陽。

5、親愛的,生活它不是深淵,它是你走過的平原和你想登上的高山,它就像我們睡過的每一張床,你從來不會陷下去,也許它不屬於我們,但它一定屬於你,你覺得它往下,是因為引力,它絕不會把你拖下深淵,它只想讓你伏在地上,聽聽它的聲音,當你休息好了,聽夠了,你隨時可以站起來。

6、我不知道是否有一種奇怪的感情,它深到你想去結束它,或者冰封它。只因它出現在錯誤的時間裡,於是你要去等待一個正確的時間重啟它,而不是讓錯誤的時間去消耗它。少則一天,多則一生。

7、人生愛情是什麼,我也正沉淪在裡面,自閉和防備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

8、人們埋怨一成不變,但也埋怨居無定所,人們其實都無所謂,只是要給日子找點岔子而已,似乎只有違背現在的生活,才真正懂得了生活。生活就是一個婊子,一個戲子,一個你能想到的一切,你所有的比喻就往裡扔吧,你總是對的。因為生活太強大了,最強者總是懶得和你反駁,甚至任你修飾,然後悄悄把鍋蓋蓋住。

9、移動的人永遠比固定的人更迷茫

10、我站起身,企圖將窗簾拉上,但是這個窗簾不管怎么拉都有一個缺口,我想如果這個缺口一直存在,我將心中難受,一夜無眠。

11、我緩緩地轉過頭去,珊珊依然高高的站在原地,伸出手拉著窗簾,最頂上無法嚴合的那個部分透出最後一絲光芒,正好勾勒了她一個金邊。隨著窗簾微微的顫動,她的光芒忽暗忽亮。

12、對於不相愛的一男一女,在一個旅途里,始終是沒有意義的,www.lizhidaren.com她的生活艱辛,我願意伸手,但我不願意插手。我有著我的目的地,她有著她的目的地,我們在一起,誰都到達不了誰的目的地。

13、我回憶過去,不代表我對過去的迷戀,也不代表我對現在的失望,它是代表我越來越自閉。

14、世界就像一堵牆,我們就像一隻貓,我必須要在這個牆上留下我的抓痕,在此之前,我才不會把爪子對向自己。

15、生活就像一場電視劇,粗製濫造,沒有邏輯,但卻猥瑣前行,冗長,不過不能罷手。

16、你相信么,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你用腦子想過的事情,你總是以為你已經做過了。

17、當我的生命里只能講一個故事的時候,我願將這個故事說出來,這個故事平淡無奇,平鋪直敘,既沒有曲折,也沒有高潮,也就是尋找,相識,分開,就如同走在路上看見一盞紅綠燈一樣稀鬆平常,但若駐足,你會發現,它永遠閃著黃燈。我就一直看著這盞信號燈,在燈下等了很久,始終不知道黃燈結束以後將要亮起的是紅色還是綠色,一直等成了一個紅綠色盲。

18、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從高牆裡走出來更好,雖然外面也只是沒有高牆的院子。

19、無論是多么面目猙獰的人們,除了他們指著鼻子罵我以外,我其實始終都能記得他們不經意間的嘆息,我不認為那是人類在壓迫下容易滿足的賤,而是不經意間流露出來本是同類的交流。但當我想去挖掘的時候,大地馬上就把井蓋給蓋住了,說,朋友,你想都不要想。

20、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場膚淺的自駕游,不要以為我是無根的漂泊,我的根深深地扎在這片土地上,我一度以為自己是種子,被這季風吹來吹去,但是我終於意識到,我不是種子,我就是連著根的植物,至於我是一棵什麼樣的植物,我看不到我自己,那得問其他的植物,至於我為什麼一直在換地方,因為我以為我扎在泥土裡,但其實我扎在了流沙中。

21、這么多年來,一直是我腳下的流沙裹著我四處漂泊,它也不淹沒我,它只是時不時提醒我,你沒有別的選擇,否則你就被風吹走了。我就這么渾渾噩噩地度過了我所有熱血的歲月,被裹到東,被裹到西,連我曾經所鄙視的種子都不如。

22、我發現我生命里所崇拜的都是那些熱血的人們,雖然我不是一個冷血的人,但我的血液是溫的,我總是喜歡看見那些熱血的人們,我希望我成為他們中的一個。我總是發現,當我在發獃的時候,他們已經在思考了,當我在思考的時候,他們已經行動了,當我行動的時候,他們已經翹了,然後我又不敢行動了。翹了的他們就成為我生命里至高的仰望。我天生佩服他們,希望他們身上的血能夠溫熱我的身體

點評鑑賞

一個人,一部車,為一個朋友,為了自己也不知道追求和探索的什麼,主人公上路了。人是陸子野,車是1988,朋友是改裝1988的人,地點是318國道。這場聲勢浩大的旅程就此開始了,從《獨唱團》中的連載到單行本,萬眾囑目。 

不得不說,看似主人公在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都是荒誕的,其實不然。你像主人公和珊珊被抓的時候,得知娜娜懷孕並且堅持要生下來的時候,做記者曝光黑幕的時候......這些根本源自於這個社會。文學誕生了黑色幽默,社會則把黑色幽默發揚光大。

在這個小說里,不管是娜娜,陸子野,劉茵茵,孟孟還是丁丁哥哥,肖華哥哥,10號還有配角孫老闆等,他們都得到了光環。作者賦予了他們在小說里的責任。但是你要明白,這責任不是引你發笑的,而是讓你醒悟的。

主人公陸子野最後拿到了朋友的骨灰,旅程也隨之結束。娜娜被檢查出體藏病毒於是懷著孩子潛逃。兩年以後,陸子野帶著娜娜生下的孩子駕駛1988向五千公里外的海岸線出發。於是,新的旅程開始了。又或者,陸子野的這場人生旅程就從未停止過。娜娜,也許活著,也許死了。但這並不是我們所需要探索的。我想到小說開頭娜娜的真實姓名不停地變換,最終停在娜娜這裡。難道這又是作者在小說中玩兒的一次偶然嗎? 

法國小說家愛彌爾·左拉創作的系列小說《盧貢·瑪卡爾家族》中有一部就叫做《娜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位娜娜是屬於同一類人。《娜娜》一書中最後說:愛神正在腐爛!左拉是位善於描寫情感與心理的作家。雖然《1988》中沒有什麼情感描寫,但是主人公們簡短的對話中卻流露出最真摯的情感,這種情感自然而然地感動了作為讀者的我們。這仿佛是一種宣洩,又如同一次精神上的自我救贖。 

你或許覺得小說的某些描寫太過於黑暗陰霾了,現實到讓人覺得冷酷與害怕,但是沒有關係,因為每個新生命的到來,與之俱來的還有希望。有希望在,光明就不會被黑暗吞噬。你也許會感嘆作者為何要素造出這么一個新生命新希望,其實他多年以前就說過了。總會有光明的東西的,在未來。

總之,《1988》帶給我們太多太多的問題,這些問題誰也擺不平,包括作者自己。但是這些似乎又不是問題,因為車聲轟鳴,塵土飛揚,《1988》帶著新生命伴隨著新希望走在一個充滿未知而神奇旅程中,它在路上。

成就與影響

1、韓寒在《獨唱團》(第一輯)中連載了自己的長篇小說《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獨唱團》的熱情尚未退卻,《1988》又成為當時最受矚目的作品,這部作品於2010年9月21日在全國統一上市。

2、《1988》的首印量達到70萬冊,這部作品首次開創了“公路小說”的新概念。作品以一部旅行車為載體,通過在路上的見聞、對過去的回憶以及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向讀者娓娓道來。如果說這場真正的旅途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那么韓寒的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精神層面找到信仰。

3、韓寒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韓寒稱這是他迄今為止最滿意的一部小說。也有人評論《1988》將成為2010年以來最具看點和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小說。

4、《1988》從寫作到發行,每個環節都嚴格保密。從創作到送印刷廠,能接觸到圖書內容的人不超過5個,並且這些人都簽有保密協定。而全國統一上市的時間選擇在2010年9月21日12時整,時間精確到秒,這在中國,能做到此種地步的,韓寒獨一無二。此前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哈利·波特》。

5、2011年1月獲2010年《亞洲周刊》十大小說。

2011年5月獲2010年中國“十大途書”。

作者簡介

作者韓寒作者韓寒

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於中國上海金山。中國職業拉力賽及場地賽車手、作家,《獨唱團》雜誌主編,並涉足音樂創作。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賽以《杯中窺人》獲一等獎。1999年3月韓寒開始寫作小說《三重門》,出版後至今銷量已逾190萬多冊。現為上海大眾333車隊職業賽車手。2010年4月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很多人願意稱呼他為80後的領軍人物,因為他是80後名氣最大的一位,也是80後出道最早的代表人物。已出版作品:《三重門》、《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飛馳》、《通稿2003》、《毒》、《毒2》、《韓寒五年文集》、《長安亂》、《就這么漂來漂去》、《一座城池》、《寒》、《光榮日》、《雜的文》、《草》、《他的國》、《1988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青春》、《光明與磊落》(三重門手稿)。或有其他則是偽作。

其它

此書分為平裝版和限量版。平裝版售價25元。限量版,僅售100本。每本售價998元(內附10克純黃金)。

韓寒2010年9月22日接受錢江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對此前飽受爭議的《1988》限量版賣出988元高價做出說明。

記:你說這本書是迄今為止最滿意的一本書,為什麼這么說?

韓:因為每次寫完我都挺滿意的,但很快我就忘記這事了。

記:有一個你的鐵桿冬粉跟我說,《1988》讀到三分之一的時候,有些不耐煩了,覺得行文隨意、毫無章法,但慢慢讀著也覺得接受了,讀完了以後覺得很好,才發現剛開始的不耐煩是虛驚一場。這是否也印證了你之前說的“小說里情節和人物是次要的,情緒是重要的”?

韓:我覺得這本小說是我最注意情節和人物的,我甚至特地列了一個人物關係表,生怕我自己給忘了,我從來不列這樣的表的,當然,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可能寫懸疑小說偵探小說很不合適。小說和生活一樣,它是會隨時發生的。

記:幾乎所有人拿到《1988》的第一反應都是:怎么封面和《獨唱團》這么像?這個封面是你選的嗎?為什麼選擇一樣風格的?

韓:當時《長安亂》也是這樣的封面,我其實一直挺喜歡牛皮紙的,我朋友說我是草紙控。我喜歡牛皮紙是因為很多出版社都套不準顏色,牛皮紙省事,大差都不會差。

記:彭浩翔導演說:“實際上《獨唱團》第二期的稿子我已經交了,正在寫第三期的稿子。”前段時間,你說《獨唱團》第二期因為颱風耽誤了,那么,第二期什麼時候能出?我們都很期待。

韓:儘量在明年年初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具體的原因我不方便告訴你。彭浩翔的小說很多人都等著看,我前幾天看了他的新電影《志明與春嬌》,依然很簡單有趣,我很欣賞他的電影態度。

記:《1988》為啥弄個限量版,而且賣988元這么高的價錢?打聽了一下,杭州地區暫時沒有限量版賣,那這100本會在哪裡賣?準備賣給誰?

韓:因為這幾十本今天已經在噹噹和我的淘寶書店裡銷售完畢了,所以我可以告訴你答案,因為除了每一本將近一千的製作成本以外,我們還在書的最後送了價值3000元的十克千足金。這就是為什麼這個版本不能在實體書店銷售的原因,如果有人拆開來看一看就什麼都知道了。

從小有人對我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句真理,但這在我們這裡沒能體現出來,往往書讀得越多,日子還越不如意,我對此也無能為力,只能用最直接最粗俗的方式印證一回。因為每製作一本虧損將近3000多,所以才做了這么少。

記:聽到部分讀者說,《1988》太陰鬱,感覺不到人性的溫暖。他們好奇,為什麼你還這么年輕,但是寫得這么沉重,而且最後把這個故事的希望放在一個孩子身上而不是靠自己這代人的努力?

韓: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也許自己不能夠嘗到果實,希望是在下一代,因為那個時候的資訊和科技是完全不一樣的,國家也將變得更合群。而且一個孩子並不是小說里未來的希望。說不定主人公還嫌麻煩呢。當這個世界在我們手裡的時候,我們留給我們下一代的,一定不能像我們的上一代留給我們的一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