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製作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該片以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為基礎,選取我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變遷故事,呈現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宏偉實踐。該片於2018年12月2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每天播出兩集,次日晚間21:18央視財經頻道重播一集。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我們一起走過 我們一起走過
全片以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為基礎,通過選取中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變遷故事,充分呈現改革開放40年來,靠著一次次解放思想,中國人突破了一道道難關險阻;靠著艱苦奮鬥、勇於變革,勇於創新,中國人用雙手書寫了一部發展的壯麗史詩;沿著成功開闢的這條道路,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分集劇情

我們一起走過我們一起走過
第1集 弄潮兒向濤頭立

第一集《弄潮兒向濤頭立》聚焦40年思想解放歷程。以改革開放前的深圳大逃港故事、杭州娃哈哈集團“小魚吃大魚”的兼併故事、入世後中國汽車配件產業闖關故事以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的改革故事,重點反映從1978年“真理標準大討論”、上世紀九十年代“姓社姓資”的爭論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中國共產黨以思想的不斷解放推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歷史進程。時光倒轉回40年前,那時候的深圳,還只是寶安的一個小漁村。1982年,劉起棠創辦了深圳第一家服裝廠。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劉起棠,改革開放前,卻是最想逃離深圳的人。劉起棠曾不顧生死,逃往海對面7公里外的香港。上世紀70年代,像他一樣逃港的人,有幾十萬。深圳特區成立以後,當時身在香港的劉起棠,被蛇口不斷傳出的改革故事深深震撼。特區一系列優惠政策,讓香港先進技術和大批資金紛至沓來。家鄉經濟發展了,像劉起棠一樣的逃港人,又成批成批地回來了。大膽闖,勇敢試。一個個“深圳第一”,激勵著中國前行。各個領域的改革,釋放出無窮的活力。

第2集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們一起走過 我們一起走過
第二集《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現了40年來“農業”“農村”“農民”發生的巨大歷史變遷。以河南 商丘 三權分置改革、山東壽光大棚蔬菜、江蘇無錫鄉鎮企業發展以及農民工進城務工創業的故事,講述從1978年“ 大包乾 ”到新時代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重大創新。展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下,農業正在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40年前的冬天,在安徽小崗村,一雙雙手突破命運的禁錮。當時的生產隊隊長嚴俊昌聯契約村21戶農民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帶頭搞起了包乾到戶。18枚紅手印,最終成為惠及億萬農民的改革浪潮。改革開放,徹底結束了中國人挨餓的歷史,創造了中國碗裡裝滿中國糧的奇蹟。充盈了糧袋子,還要豐富菜籃子。1985年冬,在山東壽光三元朱村,王樂義從外地學習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術,準備在村里試種黃瓜。而想建大棚,就需要砍掉玉米地,在當時,毀壞青苗就是犯法。試種大棚要承擔的巨大風險,王樂義和村里17名黨員扛了起來。當年,三元朱村第一代大棚種出的黃瓜趕在冬天上市,成了市場上獨一份兒,賣出了10元一斤的天價。就在那一年,國家開始實施“菜籃子工程”。今天的壽光,平均每天有1000萬公斤蔬菜要運往各地,並出口海外。當年的闖市場,結束了中國北方冬天只有白菜蘿蔔的歷史,帶動整箇中國蔬菜產業向前發展。

第3集 打開國門搞建設

我們一起走過 我們一起走過
打開國門,中國有著沉痛的記憶,近一百八十年前,古老落後的中國,國門被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從此開啟了一段屈辱的近代史。40年前,迫切希望改變落後面貌的中國主動打開了國門,從此中國快速融入世界,大踏步趕上時代,40年過去,我們見證了這一決定有多么非凡、多么偉大。

第4集 到世界市場的大海中去

改革開放40年,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日益融為一體的40年,既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到世界經濟的大海中經風雨、見世面。毅然走出去,展示的是堅定的決心和巨大的勇氣。從勞務輸出到工程承包,從投資辦廠到共建“一帶一路”,從推進合作共贏到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正在加快融入世界。

第5集 血,總是熱的

我們一起走過 我們一起走過
第五集《血,總是熱的》聚焦國企改革。以馬勝利、關廣梅等改革闖將的敢闖敢試、瀋陽防爆器械廠的破產經歷、東北老國企三年脫困,以及今天馬鋼“刀刃向內”背水一戰和大型海外工程組團出海等故事,重點展示40年來國有企業克服千難萬險,在改革中不斷壯大的艱難歷程。40年前,人們眼中的國有企業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計畫經濟的標誌。國企改革也因此尤為艱難。每一步,都是解難題、闖難關。由計畫走向市場的國企,最先需要鬆綁的就是經營自主權。1978年, 四川 6家國企率先實行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拉開了國企改革的大幕。櫛風沐雨,大浪淘沙。國有企業在改革中日益壯大。今天的國有企業,正向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奮進。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國有企業也有了更強的底氣。“十二五”以來,中國企業海外承包工程總額,央企占了六成以上。中國的國有企業已在世界500強中占到82席。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總資產已突破150萬億的中國國有企業,依然需要在市場的風浪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

第6集 愛拼才會贏

我們一起走過 我們一起走過
第六集《愛拼才會贏》聚焦非公有制經濟的誕生和發展。通過中國第一批個體戶、中國第一位私營企業主、劉永好的“新希望”、李書福的造車夢等故事,講述從允許非公經濟主體參與社會財富創造,到給予他們平等的市場機會,從確立市場地位到參與改革頂層設計,國家一步步以政策、法規、制度等方式,肯定非公經濟主體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大軍中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之前,即便是倒騰針頭線腦,也是不允許的。那個年代,只允許國營和集體企業做生意。1979年,國家決定恢復發展個體經濟,這一決定在當年可謂石破天驚。改革的突破立竿見影,全國大約有10多萬人加入到個體戶的行列。然而,個體經濟的放開也並非一馬平川。馮愛倩是浙江義烏最早擺攤的小商販。當城市的個體戶們拿到營業執照的時候,在農村,因為沒有政策,馮愛倩他們還得偷偷摸摸,被抓住,還是會以“投機倒把”論處。1982年8月,義烏先於全國,撕開了一道市場的口子,允許設立臨時商販聚集點擺攤賣貨。馮愛倩他們,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搞經營了。從街巷起步,以一張張的小門臉為舞台,個體戶們,用汗水揮灑著人生。非公有制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今天的他們,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今,越來越多的戰略領域已向民營企業敞開了大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石油、電信、航空、核電,在這些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領域,越來越多的民企和國企攜手並肩,一同鍛造著國家脊樑。

第7集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我們一起走過 我們一起走過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以“解決短缺”“產品豐富”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消費升級為線索,以白馬服裝市場商戶的親身經歷、江蘇儀征化纖廠解決穿衣問題、“三大件”的變遷以及加拿大龍蝦進入中國等故事,講述從計畫經濟到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人徹底告別了憑證憑票定量供應的物資短缺時代,正在從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轉變。百姓的日子正過得紅紅火火,正在創造未來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第8集 知識改變命運

《知識改變命運》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戰略、科技創新戰略的改革發展歷程為線索,通過恢復高考、海歸創業、重載火箭研製團隊、“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格力自主創新等故事,呈現40年來中國從科教興國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的同時努力攻克短板的艱難歷程。在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引領下,今天的中國在趕超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第9集 集中力量辦大事

我們一起走過 我們一起走過
《集中力量辦大事》以敦格鐵路、太行山高速公路、寶鋼建設、三峽工程建設等故事,呈現改革開放40年間,我們黨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建設了一個個通江達海的世紀工程、一個個邁向現代化的重點項目。站在新起點,眺望未來,中國將集中力量完成新的歷史跨越,全國一盤棋的發展新版圖正從藍圖變為現實。

第10集 一枝一葉總關情

《一枝一葉總關情》以重慶海關通關作業改革、湘潭政府職能轉變助力企業發展、杭州電梯改造、機構改革等故事,呈現從109枚圖章收繳,到“最多跑一次”的承諾;從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到營造親清政商關係;從“有權任性”到全面依法治國,從管理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40年來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改革正在讓百姓有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11集 百花齊放春滿園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百花齊放春滿園》聚焦文化領域改革。以40年來文化建設如何讓中國人不斷擁有更加豐富的精神世界為線索,以作家莫言、歌唱家李谷一的親身經歷、烏蘭牧騎和浙江麗水鄉村春晚、橫店影視基地發展等故事,講述從貧乏的文化產品到琳琅滿目的文化享受,從文化事業不斷發展到文化產業崛起壯大,從百姓由文化享受者到文化參與者、創造者的轉變,從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中國正向全世界彰顯著自己的文化自信。

第12集 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聚焦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和巨大變遷。以“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一個地區都不能少”“一個人都不能少”為線索,通過講述雲南獨龍族正在進行的脫貧攻堅、廣東對口幫扶貴州畢節、湖南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的點滴實踐等一個個生動故事,呈現40年間,中國大地上動人的扶貧故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堅定決心。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第13集 芝麻開花節節高

《芝麻開花節節高》聚焦民生改革。通過急性心肌梗死黃金120分鐘的救治故事、青島百姓的養老故事、廣西百色鄉村教師王文美、北京市民周延喜遷新居等故事,講述40年來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就業等民生領域,一張張保基本、兜底線、廣覆蓋的保障大網逐步織就的歷史進程,呈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小康社會千年夢想,正在中華大地上變為現實。

第14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聚焦生態文明建設。以“生態保護和修復”“生態制度建設”“生態治理”“生產生活方式變遷”“國際承諾”為線索,以延安退耕還林、廣西紅樹林濕地修復、大熊貓國家公園、江蘇鎮江生產方式轉型和冰川研究第三極環境國際計畫等故事,講述從1978年第一次在憲法中對環境保護作出規定,到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從1983年正式把環境保護確立為基本國策,到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從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到為世界綠色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在新的發展理念下建設美麗中國的決心和成效。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第15集 強軍戰歌最嘹亮

《強軍戰歌最嘹亮》聚焦強軍興軍。通過陸軍某部連續兩次移防至西藏衛國戍邊、甘肅嘉峪關某合成營演習、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夜間著艦訓練、以及空軍戰機實戰化訓練、南蘇丹維和等故事,突出展現廣大官兵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奮鬥的昂揚風貌。

第16集 我的中國心

《我的中國心》“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和實踐。以“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提出和實踐為線索,以台灣捐獻骨髓救治大陸患兒、台商宣建生投資祖國大陸,華商郭鶴年、港商胡應湘和伍淑清投身內地建設故事以及澳門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故事,講述港澳台作為引進外資、人才的橋頭堡,為改革開放做出重要貢獻。呈現“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讓兩岸三地榮融與共,中國夢緊緊相連。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第十七集 聚焦黨的建設

本集聚焦黨的建設。以港珠澳大橋黨員團隊攻堅克難的故事、徐工集團、傳化集團的黨建故事以及崔繼先、林俊德、支月英等一批先進共產黨員的故事,呈現改革開放中黨的舉旗定向作用、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突出反映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著眼於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把黨的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使黨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的偉大實踐。

第十八集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有夢想的奮鬥者

本集聚焦新時代有夢想的奮鬥者改革再出發。以駐村幹部、醫務工作者、女排運動員、航天科技工作者、國企工人、鄉村教師等各行各業奮鬥和改革再出發的故事,呈現站上新起點,步入新時代,各行各業的奮鬥者正在用行動鑄就新的偉業,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幕後花絮

除了現場拍攝以外,攝製組還從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和音像資料館挖掘到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我們一起走過 我們一起走過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樣一個 歷史 節點,拍攝一部紀錄片,對40年的歷程進行全景式的回顧,向改革開放致以敬意,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作為國家媒體,應當承擔起的光榮使命。

後期製作

整部紀錄片展現了107個典型的改革故事,攝製組採訪了183位改革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還挖掘了大量歷史素材,用40年來的時代歌曲、影視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歲月。

攝製組歷時幾個月共拍攝了超過1000個小時的4K高清素材,最終用18集紀錄片的形式展現超過180位改革人物及他們背後的動人故事。

影片評價

我們一起走過 我們一起走過
第一,紀錄片講述了各行各業、普普通通人的故事。觀眾能夠從這些故事當中找到自己相同的經歷,從這些人物當中找到自己當年的影子。

第二,紀錄片挖掘了大量的史料。作為一部歷史紀錄片,這次製作組從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和音像資料館,挖掘到了許許多多珍貴的歷史資料,許多當年的生活場景真的是難得一見。

第三,紀錄片使用了大量的影視片段和經典老歌。全片共使用了27部影視劇的片段、40多首老歌,讓人一聽一看就會立刻勾起往年的回憶,產生強烈的共鳴。

播出信息

2018年11月19日,大型電視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播出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

2018年12月2日起,《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在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每天播出兩集,次日晚間21:18央視財經頻道重播一集。

播出時間播出頻道
2018年12月2日央視綜合頻道
2018年12月3日央視2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