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

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

《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是由益西彭措堪布創作的圖書作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類 別:藏傳佛教
作 者:益西彭措堪布
全文長度:59237字
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梵語云:希喇桑耶達思札
藏語云:赤誠揚達巴丹波多
漢語云:成就真實戒經

內容簡介

真實戒是指在佛的開示教誨下深刻認識到輪迴虛誑、無常、痛苦的本性,而從內心深處真實生起畏懼、厭離、捨棄之心,同時深知涅槃的安樂、解脫與清涼,而從內心深處真實生起強烈的希求心、欣慕心。這兩種心若能真實生起就具足了出離心,在以出離心攝持的基礎上如法依羯磨所得的戒,則不是怖畏戒也不是正願戒,而是真實的別解脫戒。

內容概述

頂禮一切智智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比丘,若分別心漸減、性命漸趨於斷滅、捨棄壽相,則導師之法亦將滅盡,云何不起精進並披堅固甲而修持也?人身極為難得,已得人身,值遇佛陀正法,得以出家,被不合解脫之義所欺誑而遭痛苦。諸比丘,寧可離命而死,非可摧壞戒律。何以故?離命而死,唯令此生壽量窮盡,毀壞戒體,乃至百俱胝生,常離種姓,永失安樂,當受墮落痛苦。
是故世尊贊戒言:具戒之人值遇佛,
具戒之人最勝飾,具戒之人妙香塗,
具戒之人諸歡喜,具戒之人清涼水,
具戒之人世間贊,人天聖位以戒得,
毒蛇黑龍亦不害,具戒之人何況它?
具戒比丘具光芒,具戒獲得名聲樂。
猶如無眼不見色,無戒之人不見法。
猶如無足不入道,無戒之人不解脫。
猶如妙瓶珍寶器,戒律能生諸法因,
如破瓶不成寶器,毀戒之人滅諸法。
首先成為無戒者,後欲獲得涅槃耶?
何人無鼻殘鼻等,彼者不需要明鏡,
雖耳未聞眼未見,護法者定轉善趣。
多聞受持趨善趣。豈能依止女人耶?
豈會歡喜王宮殿?受用豈能恆久有?
一切女人不能依,一切國政無歡喜,
一切水泡無實質,一切受用無實義。
一切受用如流水,彼舟如何家亦然,
鮮花如何色亦然,生命好似水中泡。
世尊說此偈已,優婆離等眾比丘悉皆歡喜讚嘆世尊所言。
成就真實戒經科判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造
善逝佛語之精華,一切功德之基礎——《成就真實戒經》科判分三:首義;正義;末義。
甲一、首義分二:釋題;譯禮。
乙一、釋題。
乙二、譯禮。
甲二、正義分三:初善法會因由之五圓滿;中善教誡護持清淨戒律;後善隨喜讚嘆
乙一、初善法會因由之五圓滿。
乙二、中善教誡護持清淨戒律分四:觀壽命無常而教誡護持戒律;觀暇滿難得而教誡護持戒律;觀輪迴過患而教誡護持戒律;觀業因果而教誡護持律。
丙一、觀壽命無常而教誡護持戒律。
丙二、觀暇滿難得而教誡護持戒律。
丙三、觀輪迴過患而教誡護持戒律。
丙四、觀業因果而教誡護持戒律分二:宣說真實護戒;宣說護戒方法。
丁一、宣說真實護戒分三:持戒利益;破戒過患;為直接間接顯示利益過患而輪番宣說取捨處。
戊一、持戒利益。
戊二、破戒過患。
戊三、為直接間接顯示利益過患而輪番宣說取捨處。
丁二、宣說護戒方法分二:教誡增上助緣;教誡斷除違緣。
戊一、教誡增上助緣。
戊二、教誡斷除違緣。
乙三、後善隨喜讚嘆。
甲三、末義成就真實戒經圓滿結束。
講此《成就真實戒經》時,阿旺洛珠聰美自然顯現而口述出,由受持三藏者?桑隨即記錄成文。善哉!

目 錄

甲一、首義分二:釋題;譯禮 10
乙一、釋題 10
乙二、譯禮 14
甲二、正義分三:初善法會因由之五圓滿;中善教誡護持清淨戒律;後善隨喜讚嘆 15
乙一、初善法會因由之五圓滿 15
乙二、中善教誡護持清淨戒律分四:觀壽命無常而教誡護持戒律;觀暇滿難得而教誡護持戒律;觀輪迴過患而教誡護持戒律;觀業因果而教誡護持戒律 20
丙一、觀壽命無常而教誡護持戒律 21
丙二、觀暇滿難得而教誡護持戒律 31
丙三、觀輪迴過患而教誡護持戒律 44
丙四、觀業因果而教誡護持戒律分二:宣說真實護戒;宣說護戒方法。 56
丁一、宣說真實護戒分三:持戒利益;破戒過患;為直接間接明示利益過患而輪番宣說取捨處。 56
戊一、持戒利益分九:值遇佛陀;最勝莊嚴;得戒功用;人天歡喜;清涼安樂;世間讚嘆;得增上定勝果;懾服暴戾;獲尊勝美名。 57
己一、值遇佛陀 57
己二、最勝莊嚴 60
己三、得戒功用 63
己四、人天歡喜 66
己五、清涼安樂 67
己六、世間讚嘆 68
己七、得增上定勝果 69
己八、懾服暴戾 71
己九、獲尊勝美名 73
戊二、破戒過患 75
戊三、為直接間接明示利益過患而輪番宣說取捨處分二:以妙瓶喻輪番宣說利益過患;輪番宣說持犯功過 79
己一、以妙瓶喻輪番宣說利益過患 79
己二、輪番宣說持犯功過 82
丁二、宣說護戒方法分二:教誡增上助緣;教誡斷除違緣。 85
戊一、教誡增上助緣 85
戊二、教誡斷除違緣分二:指出過患違品;宣說真實斷除。 88
己一、指出過患違品 88
己二、宣說真實斷除 97
乙三、後善隨喜讚嘆 101
甲三、末義 102
相關之三問題 103
一、在家過患與出家功德之差別 103
二、破戒過患與持戒功德之差別。 119
三、基於以上原因,故當出家守持淨戒。 1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