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政策

懷柔政策

懷柔政策和戰爭手段相對應,是對於境內少數民族採用封王、賜爵、經濟扶助、連親等手段使其對已歸附;是用政治手段籠絡其他的民族或國家,使歸附自己的一種政策 。懷柔政策是清王朝前期的民族關係與民族政策,這些措施的施行,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在當時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基本信息

出處

清王朝前期的民族關係與民族政策

清王朝統治者為拉攏蒙、藏上層貴族,加強思想政治統治而採取的一項措施。清朝滅明後,一方面在北方軍事要衝地區,憑藉明長城或設定柳條邊加強防守;另一方面鑒於明亡國的教訓,決定不再興築長城。康熙帝曾在一首詩中評價秦始皇修長城,雖然工程浩大,費盡了民力,但是仍然沒有保住天下。因此,他便改變統治的政策,採取以重視德化及人心向背的“懷柔”政策,以 拉攏蒙、藏各族的上層王公貴族,利用宗教信仰,用思想統治的辦法代替浩大的長城工程。這項政策包括優給廩祿、減免徭賦,封以爵位官職,保證他們的世襲權利。規定他們輪流到北京或承德覲見皇帝,觀光賜宴,待遇優渥。特別重視蒙族上層,強調“滿蒙一體”,以皇室子女和他們通婚聯姻。又在蒙族、藏族中扶植黃教,尊崇活佛,優禮喇嘛,各地大興土木,修建許多喇嘛寺廟,利用宗教進行統治。這些措施的施行,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在當時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措施

1 用政治手段籠絡其他的民族或國家,使歸附自己的一種政策 。

2 和戰爭手段相對應,對於境內少數民族採用封王,賜爵,經濟扶助,和親等手段使其對已歸附。

3 以和平手段、施以小恩小惠、加強思想教育的來拉攏對方的手段,使其臣服 。

4 通過政治策略,文化侵略加招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