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安

懷安

位於河北張家口市西北,縣治於柴溝堡鎮。北接內蒙山西,素有雞鳴三省之稱。戰國之時趙取之於匈奴,初設於唐代穆宗長慶二年(822)年。至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並左衛,柴溝堡,西洋河,縣境基本劃定。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夷輿縣,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置懷安縣。相傳,懷安乃取“朝廷施仁政,百姓懷恩而安”之意。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位於河北張家口市西北,縣治於柴溝堡鎮.北接內蒙山西,素有雞鳴三省之稱.戰國之時趙取之於匈奴,初設於唐代穆宗長慶二年(822)年.至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並左衛,柴溝堡,西洋河,縣境基本劃定.

行政區劃

11
1997年,懷安縣面積1692.5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4個鎮、7個鄉:柴溝堡鎮、左衛鎮、懷安城鎮、頭百戶鎮西沙城鄉、渡口堡鄉、王虎屯鄉、太平莊鄉、第三堡鄉、第六屯鄉、西灣堡鄉。縣政府駐柴溝堡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24710人,其中:柴溝堡鎮70655人,左衛鎮33410人,頭百戶鎮14259人,懷安城鎮27775人,渡口堡鄉15968人,第六屯鄉9453人,西灣堡鄉8296人,西沙城鄉9665人,太平莊鄉9884人,王虎屯鄉12309人,第三堡鄉13036。
2002年底,懷安縣面積1706平方千米,人口24.57萬。轄4個鎮、7個鄉,10個社區、27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柴溝堡鎮。

下轄鎮

柴溝堡鎮
鎮政府駐工業路2號。面積164平方千米,人口7.10萬。轄9個社區、34個行政村:長勝南街、長勝北街、解放街、勝利街、民生街、民主街、生產街、建國街、新民街;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大寨、西河、新壩房、二道台、三道台、園子溝、東沙窪、西沙窪、富民溝、阮家窯、龍王塘、金家莊、水濠窪、第十屯、沙家屯、崛侖屯、劉家窯、南忻屯、郭家房、興隆窯、李家窯、呂家房、關帝廟、馬家辛窯。
懷安城鎮
鎮政府駐西大街8號。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1.72萬。轄1個社區、41個行政村:懷安城鎮;建國街、興隆街、勝利街、永寧街、民主街、幸福街、至善街、文德街、解放街、永安街、和平街、朱家屯、張家屯、楊家屯、左家房、馬家房、常家房、袁家房、胡家房、張家台、紅溝房、右所堡、郭家窯、楊家莊、柳南窯、李家窯、瓦窯口、陽房寨、北瓦窯、窯子頭、黃家窯、水溝口、(席蔴溝自然村·蔓菁溝自然村·)七里店、十里舖、頭卜頭、顧家窯、曲家房、山旗屯、張玘屯、官莊、陽房。
左衛鎮
鎮政府駐建國街1號。面積269平方千米,人口3.65萬。轄33個行政村:建國街、解放街、生產街、太平街、西房子、東房子、化皮嶺、葉家莊、景泉堡、喬子溝、兩旗屯、第四屯、喬家房、山旺莊、雙家房、胡家屯、鄭王莊、劉家堡、下果園、中果園、上果園、葉家房、石坡底、尖台寨、古家房、廉家寨、趙家窯、冀家莊、三里台、葉家辛窯、北高家窯、殷房、大眾。
頭百戶鎮
鎮政府駐頭百戶村。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1.70萬。轄23個行政村:頭百戶、武玉寨、磨泥灣、牛家莊、朱家窪、上王莊、高家窯、黃家灣、耿家屯、王家窯、第九屯、小南堡、任家窯、一堵牆、舊懷安、後所堡、二卜子、李家窪、梁家窯、謝家窯、劉家口、西韓家屯、馬排子溝。

下轄鄉

渡口堡鄉
鄉政府駐渡口堡村。面積203平方千米,人口1.72萬。轄27個行政村:渡口堡、馬市口、南堰截、西洋河、景家灣、陰家灣、王家灣、翁家灣、良民溝、趙家窯、朱家窯、新龍灣、菜鹼灘、盤道門、兩界台、瓦溝台、景家山、滿洲坡、耙齒溝、西坪山、馬圈灣、長條溝、雙落溝、大南溝、沙溝、桃溝、新民。
第六屯鄉
鄉政府駐第六屯村。面積88平方千米,人口1.01萬。轄12個行政村:二堡子、第六屯、第三屯、第九屯、僧官莊、常家溝、楊家窯、郭家窯、龍泉寺、三合屯、閻家嶺、店溝。
西灣堡鄉
鄉政府駐西灣堡村。面積116平方千米,人口0.92萬。轄15個行政村:西灣堡、莊科寺、南辛莊、黃榆溝、田家莊、西沙灘、北高崖、董家房、安家溝、張家場、羅家窯、趙家坡、向陽、花山、四里房子。
王虎屯鄉
鄉政府駐王虎屯村。面積204平方千米,人口1.42萬。轄26個行政村:王虎屯、湧泉堡、李信屯、劉家洞、陳家窯、閻家溝、榆林屯、白玉莊、枳兒嶺、黃家窯、油房灘、塔岩寺、黃家莊、中所堡、魏家山、下王屯、史家莊、北李家莊、南李家莊、七家辛窯、西李家窯、舊堡、團山、寺溝、暖店、井溝。
西沙城鄉
鄉政府駐西沙城村。面積85平方千米,人口1.08萬。轄11個行政村:西沙城、閻龍莊、水閘屯、王龍莊、北莊堡、范慶莊、段家莊、劉家窯、雙屯堡、東沙城、朱家莊。
第三堡鄉
鄉政府駐第三堡村。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1.48萬。轄34個行政村:第三堡、東北口、西北口、廉家寨、秦家寨、黃家寨、前所堡、曹家莊、李家莊、李家溝、小屯堡、何家窯、白家窯、鈕家窯、黃家窯、小莊子、二百戶、俞家屯、第十梁、第五窯、第六窯、白寨溝、獅子口、徐杜窯、石門口、小北梁、牛家堡、寨溝、強地、廟岩、塔兒、南頭百戶、南胡家屯、少欽大同。
太平莊鄉
鄉政府駐太平莊村。面積173平方千米,人口1.11萬。轄17個行政村:太平莊、牛家窯、梁家灣、牛心川、流水溝、高家寨、井兒灣、南九場、小要子水、大要子水、北夏家屯、南夏家屯、三十里店、東韓家屯、陡坡、纏道、辛窯。

歷史沿革

懷安縣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地處冀、晉、蒙三省(區)交界,東經114°08′-114°48′,北緯40°20′-40°48′。“外毗邊塞,內屏京都,古道通衢”,是通往西北的要道。地勢優越,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根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以前,就有古人類聚居,遠祖就在這裡勞作、生息和繁衍,懷安人民以其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和光輝的歷史。
夏朝及商期間屬夏王朝九州中之冀州,進入西周分屬於幽、並兩州,春秋時屬西周王朝分封之諸侯國--代國,戰國時期屬趙國之代郡地,秦統一六國後,懷安隸代郡之代縣(今蔚縣代王城)。
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於縣境南部舊懷安村北置夷輿縣,轄今縣境南川,屬幽州代郡,鏇即廢。其地併入下洛縣(今涿鹿縣),屬幽州刺史部上谷郡。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在縣境西北部(今東洋河村西南)置馬城縣,轄今縣境西部與萬全縣西南部,為代郡東部都尉治所,屬并州刺史部。
東漢,仍屬上谷、代兩郡地。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為避匈奴,上谷、代郡吏民寄治於居庸關內,二十六年(50年)復還故地,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幽并二州入冀州,縣境為冀州地。三國和魏,屬幽州上谷郡。曹魏中後期,縣境東部之夷輿縣亦省廢,鏇即又改置下洛縣。
西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分上谷郡置廣寧郡,縣境大部屬幽州代郡,東北部屬廣寧郡下洛縣地,馬城縣廢。
東晉,縣境被突厥、鮮卑占領。晉成帝鹹康四年(338年)被後趙石勒占領。晉穆帝永和六年(350年)被前燕慕容雋占領。晉廢帝司馬奕太和五年(370年)被前秦符堅占領。晉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被後燕慕容垂占領。太元二十一年(396年)被北魏拓拔珪占領。
南北朝,仍屬北魏地。今縣境西部屬恆州代郡,受北靈丘軍管轄;孝文帝(拓跋元宏)太和十年(486年),於今南忻屯置大寧郡,轄小寧(今萬全縣境)與大寧(今張家口市區)二縣,本縣東部屬燕州大寧郡管轄。北魏滅亡後(534年)屬東魏,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四年(546年)燕州廢,分恆州東部置東燕州(治今昌平縣)轄大寧郡地。550年,屬北齊。後主(高緯)武平三年(572年)分東燕州地置北燕州(治今涿鹿)廢大寧郡,置長寧、永豐二郡,縣境屬永豐郡地。565年屬北周,577年改北燕州為燕州,縣境屬燕州。
隋,縣境屬涿郡懷戎縣(今涿鹿保岱),懷安此時為涿郡懷戎縣地。
唐,618年縣境為突厥所據,屬北燕州,630年突厥降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改北燕州為媯州,今縣境東部屬媯州懷戎縣地(今懷來)。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改媯州為媯川郡。唐王朝統治者取儒家經典“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懷恩而安”之意,並以此為縣名。於穆宗長慶二年(822年),於今舊懷安村北置懷安縣,屬河北道新州(今涿鹿)。武宗會昌年間(841-846年)新州改稱山北八軍之武定軍,懷安縣受武定軍管轄。
五代十國,後唐莊宗同光二年(924年)改武定軍為威塞軍,廢懷安縣。後晉高祖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燕雲諸州給契丹,縣境全部入遼。南部,初屬奉聖州,後改屬西京路大同府。東北部屬西京路宣德州。
遼穆宗(耶律璟)應歷十三年(963年),分文德縣地置懷安縣(治今舊懷安)領戶3千,鄉兵6千,屬奉聖州。遼聖宗(耶律隆緒)開泰三年(1014年),於左衛西置德州,領威寧縣(與德州同治)與懷安縣,1044年改屬西京路大同府。
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於大新鎮(今萬全縣宣平堡)置宣平縣,遼天祚帝保大二年(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金打敗契丹,將新州等地歸還宋,金太宗天會二年(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又歸金,縣境屬西京路大同府。金世宗大定七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省德州建置,縣境又分屬於宣德州(今宣化)和大同府。
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懷安縣從宣德州割出,屬隆興府所轄。世祖中統三年(1262年)今縣境西部改屬中書省興和路,東部宣平縣仍屬上都路宣德州。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將宣平縣移治辛南莊(今左衛西十里),屬中書省上都路順寧府,後改屬宣德府。西南部屬興和路。
明初隸屬京師(北京)興和府,後改屬山西大同府。洪武三年(1370年)縣境被韃靼占領,廢懷安縣。民移居庸關改置懷安守御千戶所。洪武四年廢宣平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廢千戶所,置懷安衛,二十六年二月由舊懷安村移衛於今懷安城;先屬山西行都司,後改隸於北平都指揮使司。永樂十六年(1418年)革北平都指揮使司,隸屬京師。十七年保全右衛,由順聖川(今陽原)徙至西沙城。二十年(1422年)移治懷安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置萬全都指揮使司,轄懷安衛,萬全左衛,保全右衛等。是年六月,保全右衛改屬懷安衛。英宗正統二年(1437年)柴溝堡築堡,並設參將,屬萬全都指揮使司。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於柴溝堡置分守西路參將。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分西路為上西路與下西路,左衛屬上西路,柴溝堡、西陽河、懷安屬下西路。明崇禎八年(1635年)上下西路及懷安南界的南山路,又改屬分守道。
清世祖順治初,延用明制,仍屬直隸。順治八年(1651年)裁柴溝堡參將,懷安衛屬萬全都司。聖祖康熙四年(1665年)改隸山西。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西陽河、柴溝堡、左衛併入懷安,改懷安衛為懷安縣,屬直隸保定布政使司宣化府,柴溝堡設守備。世宗雍正十年(1732年)柴溝堡改設都司。
中華民國2年(1913年)裁直隸宣化府,懷安縣改屬口北道。民國18年(1929年)改道為省,直隸為河北省。察區升為察哈爾省,懷安縣屬之。民國30年3月(1941年4月1日),懷安、萬全合併,稱萬安縣,治柴溝堡鎮,稱萬安鎮。抗日戰爭時期,為中共冀察區第十三專區。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1月,察哈爾省恢復,懷安縣屬察南專區,懷安縣治懷安城。民國35年至民國36年解放戰爭期間,中共政權轉入地下,建有臨時聯合縣,縣境分屬天陽懷(天鎮、陽高、懷安)聯合縣、興天懷(興和、天鎮、懷安)聯合縣及宣涿懷(宣化、涿鹿、懷安)聯合縣。1948年聯合縣撤銷,恢復懷安縣制屬察南專區。1948年11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次解放縣境。新中國建立前後,北以洋河與萬全縣為界;東以古垛山與宣化縣為界;南以靈官廟山、虎窩山與山西天鎮縣為界。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51年縣政府由懷安城遷至柴溝堡。1952年11月15日察哈爾省撤銷,改屬河北省,懷安縣屬張家口專區。1958年10月,懷安、萬全兩縣合併,縣治柴溝堡。1959年5月張家口專區和張家口市合併,懷安縣屬張家口市。1961年12月25日懷安、萬全兩縣分制,懷安屬張家口地區,1993年,張家口地市合併,懷安縣隸屬於張家口市至今。

文化發展

11
懷安縣素有“文化縣”之稱,明清時進士、舉人、生員達400多人;進入現代,湧現出如康世恩、阮慕韓、李健生等國家領導和志士仁人。圍棋文化影響深廣,是全國5個“圍棋之鄉”之一。
飲食文化精深廣博,燻肉、豆腐皮、一窩絲餅並稱“懷安三寶”,已入選《中國食品辭典》,享譽晉冀蒙和京津一帶。自然景觀較多,目前已有龍洞山狩獵場、上水源國際生態示範區、台灣新東陽休閒度假區等旅遊景區3個。名勝古蹟有明昭化寺、古長城等。

自然環境

氣候狀況
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數2156小時,極端最高氣溫39.4℃,極端最低氣溫-28.1℃,年均氣溫7.5℃,有效積溫2335-3486℃,平均無霜期140天,年均降水量383.5毫米
地理地貌
屬淺山丘陵區,地勢南高北低,境內海拔670—1900米,山區、丘陵區、平川區約各占1/3。現已探明有金、鐵、銅、含鎂白雲岩、花崗岩、膨潤土等30多種礦產。

基礎設施

交通四通八達,有京包鐵路,以及丹拉高速公路、110國道、207國道、張同公路等國省幹線,全縣公路通車裡程1423公里,所有鄉鎮和60%的行政村均通油路。供電設施完善,輸變電網接口便利,電力容量充足,擁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7座,總容量17萬千伏安。國電懷安熱電有限公司2×330MW機組工程正在建設之中,220千伏變電站即將開工建設。有線電視、移動通訊覆蓋全境。

經濟發展

懷安縣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近年來,經過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基本形成了蔬菜、馬鈴薯、林果、畜牧四個主導產業。馬鈴薯種植面積15萬畝,林果面積30多萬畝。特別是豬、羊養殖和蔬菜種植均有了長足的發展,全縣豬、羊的年飼養量均在25萬頭(只)以上,蔬菜面積7萬多畝(其中設施蔬菜1萬多畝)。建有柴溝堡燻肉製品廠、華凌清真肉聯廠、南海·北國蔬菜物流廣場、宏都食品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工業形成了以能源、煤化工、新型材料、礦業開發、農產品加工為支柱的產業框架,雙環化肥、三圓水泥等一批支柱企業運行平穩,主要產品有化肥、水泥、啤酒、建築材料、石墨、鐵精粉、燻肉製品等,全縣工業企業總數達466家。以煤炭轉運為主的第三產業形成良好發展格局,各類煤炭經銷企業達198家,2005年煤炭交易量達到5000萬噸。正在建設京西最大的生態型煤炭交易城和石油儲備基地,建成後,煤炭年轉運量力爭達到1億噸,石油儲備能力達到10萬立方米。2005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2.5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3.5億元、3.1億元、5.9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5億元。全部財政收入達1.86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3993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2005年,懷安縣入選“第五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縣(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