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家村

應家村

村民勤勞、樸實,節簡,其中90歲以上人口4人,80歲以上10人,是附近村莊少有的“長壽村”。 原本叫“蘆田村”,後稱“蘆田應家村”,上世紀改叫“應家村”。 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全村上下依託鄱陽工業園的開發建設,策應村委會構建“園企村”的思路,抓緊鄉村公路改造,搞好新農村建設。

江西省鄱陽縣蘆田鄉應家村

地理位置

應家村位於鄱陽縣南部,新農村建設村點,鄱陽縣蘆田鄉應家村委會所在地,屬於行政自然村,毗鄰鄱陽蘆田輕工業基地,緊靠鄱陽水泥廠、洪門口煤礦,景鷹高速公路、洪老省級公路穿村而過,離鄱陽縣城23公里,樂平火車站20公里。全村處處通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

人口文化

全村轄4個村民小隊,人口約1000人左右,居民99%以應姓為主,屬家族聚集地,全村有水田640畝、旱地300畝,山林650畝、水庫3座、水塘4口。村民勤勞、樸實,節簡,其中90歲以上人口4人,80歲以上10人,是附近村莊少有的“長壽村”。村民歷來重視教育,重學愛才,擁有良好的親職教育傳統。在人口構成中,大專學歷以上有30餘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1人,大專及本科20人,中專學歷10餘人,大學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居全鄉前列。重文之風盛行,素有“載秀村”的美譽。

歷史沿革

據1683年《鄱陽縣誌》載,應家村屬文北鄉五十七都管轄。原本叫“蘆田村”,後稱“蘆田應家村”,上世紀改叫“應家村”。據應家村保存的傳世族譜《汝南應氏家譜》記載,應家村始祖韜公,河南南頓人(今河南汝南),西晉黃門侍郎應紹之子。明朝成化壬辰老譜載,早在公元875年,應氏十七世祖光公就居住在蘆田村,後因黃巢兵變,光公後代盡死,村落遂廢。
“成化壬辰老譜紀雲謂公因燧而卜居窮以為非也盍蘆田自參軍韜公由浙省金華宦遷蘆田而後歷居一十七世以至元公宗聖者唐僖宗乾符末為歙州刺史因黃巢兵變公幸宦遊而縣世系至叔興寧一公始遷廣石老屋場之山嘴頭居住七世而公復遷蘆田何之公之遷是非為田地膏腴而卜也非為山水秀麗而遷也蓋公之所以卜居於斯者重念祖之孝也故公之孝行傳文詳焉用志之聊以傳公所不傳之隱耳十三世繇謹忘”(應武星提供)
明朝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農曆四月二十三,應氏三七世祖征一公應長述(1413-1485)攜其二子從槐樹下(今老屋場村)復遷蘆田村。距今(公元2013年),已繁衍至五十八世,共延二十二代子孫,復遷至今已有541年的歷史。應家村的應氏後裔共分二支,西房,前後房。西房為節六公後裔,前後房為啟明公後裔,前房分支有“八祠低”,“前房四棗”。目前全村前房後裔居多。

經濟發展

全村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出產稻穀、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等糧油作物。大多數年輕人都塌實、低調努力的工作,有魄力的後生選擇在外做生意開公司,懂技術的到工業園上班,有膽識的在家自主創業,做到人人在努力,天天在進步,努力使自己早日奔小康。村民的勤快、樸實的作風,使他們在外工作受到很多企業青睞,也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改善。走進村,一幢幢別墅式的樓房拔地而起,呈現一副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全村上下依託鄱陽工業園的開發建設,策應村委會構建“園企村”的思路,抓緊鄉村公路改造,搞好新農村建設。目前村級主幹水泥公路全部建成,正積極籌集資金修建村民活動中心,健身場所,爭取早日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

台州楚門鎮應家村

應家村位於楚門鎮東部,海拔300多米高的應家山頭,全村總人口1158人,總戶數416戶,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有水田225畝,旱地365畝,山林1800多畝,果園425畝,以生產楊梅、文旦、優柑、高橙、枇杷等水果為主。在實施高山移民前,由於受山區地域交通不便的制約,應家村村民信息閉塞,生產落後,村民大多以種植業和外出打工為主,人均收入只有一千多元錢。
為了改善這種經濟極度落後的現狀,1998年應家村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在縣、鎮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下,依靠黨和政府實行了高山移民的優惠政策。2003年,村里總投資5000多萬元,歷時四年建成的“朝陽小區”投入使用,70%的村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在村兩套班子的帶領下,應家村積極開展山區特色經濟的發展,成立了應家村綠色果蔬專業合作社,聯繫農科院引進名特優特色農產品,形成高山楊梅、高山西瓜、高山盤菜的規模種植。依託應家山頭小溪、瀑布、老房子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建成了應家村農家樂,垂釣、捉蝦蟹、吃土雞、嘗農家菜……引了一撥又一撥的“回頭客”,讓城裡人享受到山裡人家的愜意生活,也為山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2008年全村實現工業總產值896萬元,村集體收入63萬元,人均收入7820元。近年來,應家村先後被授予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台州州黨建示範點、縣先進黨組織、科技興農先進集體的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