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三首

憫農三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簡介

李紳

李紳像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作品憫農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
春天,農民把一粒粒穀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其三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飢。
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譯文:
在田地里扶犁耕種的男兒,理應有飯吃,吃得飽,但是實際上卻挨餓;在窗牖下投梭織布的婦女,理應有衣穿,穿得暖,但是實際上卻在受凍。我希望燕地趙地的美女,都變成面目醜陋而德行賢惠的嫫母;那么,她們的笑,就不可能再那樣值錢,也就再不至於有一笑千金的揮霍現象了。這樣於國於家都有利,都會好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