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覺鎮

慧覺鎮

慧覺鎮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境東部,距縣府18公里。1940年設慧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4年建鎮。“5.12“地震後,按照“苦戰七個月,年前住新房”的農房重建要求,羅江縣慧覺鎮因地制宜,精心組織領導,以“一發揮,兩統一,三做到”抓好農房重建,既保證進度,又保證質量,全鎮應重建農房549戶,2008年9月,已有195戶開工,58戶完工。慧覺鎮二龍村一個大院內,群居著4000多隻雉雞。

基本信息

概況

慧覺鎮慧覺鎮柑桔
慧覺鎮面積23平方公里,人口1.2萬。羅(江)慧(覺)、譚(家壩)慧(覺)公路橫穿鎮境。轄富榮、五營、螢煌、龍王、二龍、月、漕溝、黃荊、三井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人造棉化工建材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花生油菜子水果。養殖生豬淡水魚、小家禽

羅江縣慧覺鎮黃荊柑桔專業合作社,是四川省德陽市優質柑桔基地,種植柑桔歷史已有60餘年了,種植的柑桔色澤鮮黃,味美酸甜,皮薄肉嫩,易化渣,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品種有興津、山下紅、宮本、宮川、豐臍、碰柑、雜柑(天草、不知火、諾瓦、春見)等早中晚系列品種。

農房重建

慧覺鎮慧覺鎮領導
“5.12“地震後,按照“苦戰七個月,年前住新房”的農房重建要求,羅江縣慧覺鎮因地制宜,精心組織領導,以“一發揮,兩統一,三做到”抓好農房重建,既保證進度,又保證質量,全鎮應重建農房549戶,2008年9月,已有195戶開工,58戶完工。

慧覺鎮充分發揮黨員示範做表率。該鎮黨員、幹部應重建59戶,已動工31戶,完工18戶,在黨員幹部們的帶動、影響下,全鎮災後重建如火如荼。

在農房建設中,慧覺鎮統一技術規劃,統一培訓、建檔。將農房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按照適度集中、科學布局、合理規劃的要求,統一劃線規劃,在富榮村、明月村落實兩處集中重建點,集中重建43戶,使災後農房重建的布局更加合理。該鎮聘請專業技術人員,以村為單位對重建中的技術標準質量要求、安全防範措施等進行了統一培訓,由鎮重建辦統一核發施工許可證,全部簽定施工契約,對重建戶建檔立冊,做到一戶一表一卡一證。

在農房建設實施過程中,慧覺鎮做到市場穩定打基礎,做到社會監督求公正,做到審核嚴格保質量。為穩定建材價格,專門成立了建材價格臨時干預工作小組,不定期對轄區內的建材價格進行監督檢查,確保農房重建建材價格平穩可控。為提高農房重建資金補助的透明度,嚴格按照要求,對擬予補助的農戶進行公示,接受民眾和社會的監督,經公示無異議後,才予以兌付。由分管領導帶隊組織隊伍,深入村組了解農房重建情況,摸清農房重建的進度,逐戶檢查核實無誤後,及時發放重建房補助金,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工作實。

特色農業

慧覺鎮慧覺鎮雉雞
慧覺鎮二龍村一個大院內,群居著4000多隻雉雞,遠遠望去,星星點點,五顏六色,猶如印象派畫家筆下的抽象油畫,非常壯觀。走進大院內,只見雉雞一個個、一隻只,成群結隊,光彩奪人,高貴典雅,吸引著遊人的眼球。這是德陽市羅江縣按照養殖致富的理念,拓寬農民致富路,指導農民增收的縮影。

慧覺鎮是養魚大鎮,在漁業生產極不景氣的情況下未被衝垮仍獨樹一幟,主要是套用了農業信息技術。

幸福留守

慧覺鎮慧覺鎮留守孩子
針對留守學生存在的“家庭教育缺位”、“父愛母愛缺失”、“溝通交流缺少”、“有效監護缺乏”等主要問題,慧覺鎮團委通過探索研究、抓點示範,四措並舉紮實推進“幸福留守”關愛行動:

一是成立“幸福留守”關愛行動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明確分工,專人負責。構建了上下互動、內外協調的留守學生工作機制,形成了各施其職,各盡其能,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網路

二是全面推行“代理家長”制,採取多種形式和舉措規範建立一支素質高、有愛心的“代理家長”隊伍。全鎮共有20餘名教職工主動承擔了308名留守學生的監護任務,認真履行著“代理家長”的職責,有效地解決了留守學生“親職教育缺位”、“有效監護缺乏”的問題。

三是以學校為主體組建留守學生“周末大家庭”。在思想教育、學習輔導、洗衣購物、文體活動等方面,做到指導到位、關心到位,有效地解決了留守學生“溝通交流缺少的問題,讓留守學生體驗到集體大家庭的溫暖。

四是要求學校收集掌握留守學生個案材料,對留守學生生活環境的特殊性進行全面研究,對留守學生獨特情感世界進行深入剖析,並據不同年齡階段留守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區別施教,不斷創新育人的方式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