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齦炎

慢性牙齦炎

慢性牙齦炎是由牙垢、牙石長期刺激所致。由於食物和碎屑很容易嵌塞在牙縫和齦袋內,唾液中的鈣鹽也就很容易沉積在這些地方,多種厭氧菌更以此為溫床而大肆繁殖。慢性牙齦炎的主要症狀是牙齦出血。 慢性牙齦炎又名不潔性齦炎或邊緣性齦炎。慢性牙齦炎發病率較高,是人類廣泛流行的一種疾病,患病率在80%以上。

基本信息

簡介

邊緣性齦炎又稱慢性齦緣炎、單純性齦炎,病損位於齦乳頭和游離齦,為最常見的牙齦疾病。主要由局部刺激性因素所引起,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和不良修復體等。本病發病率極高,幾乎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都在不同程度和範圍內發生 

病因

齦緣附近的牙面上長期積聚的菌斑是引起慢性齦緣炎的始動因子,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等均可促使菌斑積聚,引發或加重牙齦炎症。

臨床表現

1病損部位和範圍

邊緣性齦炎的病損一般局限於游離齦和齦乳頭,嚴重時也可波及附著齦,通常以前牙區尤其下頜前牙區最為顯著。

2病損表現

1.牙齦色澤
正常牙齦呈粉紅色,患齦緣炎時游離齦和齦乳頭變為深紅或暗紅色,這是由於牙齦結締組織內血管充血、增生所致。
2.牙齦外形
患牙齦炎時,由於組織水腫,使齦緣變厚,不再緊貼牙面,齦乳頭變為圓鈍肥大,附著齦水腫時,點彩也可消失,表面光滑發亮。
3.質地
患牙齦炎時,由於結締組織水腫和膠原的破壞,牙齦可變得鬆軟脆弱,缺乏彈性。
4.齦溝深度
牙周組織健康時,齦溝深度一般不超過2mm,當牙齦有炎性腫脹或增生時,齦溝可加深達2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
5.探診出血
健康的牙齦在刷牙或探測齦溝時均不引起出血。患牙齦炎時輕觸即出血,探診也出血。探診後出血是診斷牙齦有無炎症的重要依據。
6.齦溝液增多
牙齦有炎症時,齦溝液滲出增多,有些患者還可有齦溝溢膿。因此,測量齦溝液量可作為判斷炎症程度的指標。
7.自覺症狀
邊緣性齦炎時,患者常因刷牙或咬硬物時出血,或者在咬過的食物上有血漬。但慢性齦緣炎一般無自發性出血,這可與血液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牙齦出血鑑別。有些患者偶而感到牙齦局部癢、脹等不適,並有口臭等。

檢查

檢查可見有牙石附著於牙頸部。牙齦顏色由淡紅色變為深紅色。牙齦質地鬆軟並可有輕度腫脹,致使牙齦邊緣變厚,齦乳頭變圓鈍。探診時牙齦易出血。

鑑別診斷

邊緣性齦炎需要與牙周炎鑑別,主要的鑑別要點為是否牙周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牙齦炎時齦溝可加深超過2mm,但結合上皮附著的位置仍位於釉牙骨質界處。而患牙周炎時,可形成真性牙周袋,袋底位於釉牙骨質界的根方。X線片(尤其合翼片)有助於判斷早期牙槽骨吸收。牙周炎早期可見牙槽嵴頂高度降低,硬板消失,而牙齦炎的骨高度正常。

併發症

1心臟病
研究發現,牙齦炎病人患心臟病比率要比普通人高出3倍,其原因是某些細菌或代謝產物可以通過牙齦進入血液,進而影響肝臟,使其產生一種能夠阻塞動脈的蛋白,造成動脈栓塞。科學家已經在脂肪狀動脈栓塞中發現了一種口腔細菌,一些牙病患者如果同時患有心血管病,醫生都在治療口腔疾病前讓病人服用抗生素,防止口腔手術中大量微生物進入血液,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
2中風
有嚴重牙齦炎病人患中風的機會是其他人群的兩倍。由於口腔細菌可以導致頸動脈的脂肪栓塞,如果這種脂肪塊上游到大腦中,阻塞灰白質中的血管,就會引發中風。
3糖尿病
當糖尿病病人受到細菌侵襲時,胰島素就不能有效地工作,就會提高血糖的含量。患有嚴重牙齦炎的人很難控制血糖含量。
4胃潰瘍
導致胃潰瘍的細菌可寄居在菌斑上,由此推斷口腔衛生與胃潰瘍之間的關係。
5肺炎
寄居在口腔中的細菌,當人們某段時間免疫力低下時,這些細菌就會趁虛而入,可能引發細菌性肺炎。

治療

1去除病因
由於邊緣性齦炎無深層牙周組織破壞,清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等能有效地治療邊緣性齦炎,建議定期實施牙齦潔治術徹底清除菌斑等刺激因素。
2藥物治療
如果炎症較重,可配合局部藥物治療,常用1%~3%過氧化氫液沖洗齦溝,碘製劑溝內上藥,必要時可用抗菌類漱口劑含漱,如氯已定。
3療效的維護
治療開始後,應及時教會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應持之以恆保持口腔衛生,並定期(6-12個月)進行複查和潔治,才能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預防

關鍵是要做到堅持每天徹底清除菌斑,口腔醫務人員要廣泛開展口腔衛生教育,教會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合理使用牙籤、牙線等。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以控制菌斑和牙石的形成。這些對預防邊緣性齦炎的復發也極為重要。邊緣性齦炎是可逆性病變,預後良好。

[治療]

(一)中醫治療

1.湯藥以鮮藕、鮮梨、生荸薺、生甘蔗、鮮生地同榨汁後小杯飲。

2.中成藥宜服清胃黃連丸、牛黃上清丸、六味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等。

(二)西醫治療

1.3%雙氧水 雙氧水遇到組織中的過氧化氫酶時,能釋放出新生氧,具有清洗、止血、滅菌、除臭作用。通常用以塗抹牙齦,沖洗齦袋,或用1%溶液含漱,用後再以清水漱洗。

2.0.1‰洗必泰溶液 經常用洗必泰含漱,可防止菌斑形成,消除牙齦炎症。

3.碘甘油 具有消毒、消炎、收斂作用,並可促使肉芽組織生長,通常用以塗抹牙齦或置於齦袋內。

(三)飲食療法

1.馬蘭拌香乾
處方:紅梗馬蘭250克,香豆腐乾200克。
制用法:馬蘭、豆腐乾切碎。用旺火炒熱,放入調味品連食數次。

2.青魚炒韭菜
處方:青魚肉120克,韭菜200克。
制用法:青魚肉切片,韭菜切段,用旺火炒熟,放入調味品,連食數次。

3.豆棗粳米粥
處方:扁豆30克,山藥15克,黃芪20克,大棗5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煮粥服用。

(四)其他療法

1.敷貼療法

(1)處方:梧桐子,蜂蜜。
制用法:研細末,蜂蜜調勻。塗牙齲乳頭,一日數次。

(2)處方:絲瓜藤連根,蜂蜜。
制用法:焙燥研細末,蜂蜜調勻。塗牙齦乳頭,一日數次。

(3)處方:薺菜花及其根適量。
制用法:焙燥研細末,頻敷患處。

2.按摩療法

(1)取穴:點、按、揉風池、血海、足三里穴。
操作法:全掌按摩關元、腎俞各18圈。
主治:胃熱型慢性牙齦炎。

(2)取穴:點、按、揉太溪、太沖、三陰交穴。
操作法:用拇指或食中兩指按摩湧泉穴、百會穴。
主治:腎虛型慢性牙齦炎。

3.轉舌功

靜心松體,輕閉口,舌貼內、外齒齦做往復環形舐動,使全口上下、左右牙齦均得到按摩,循環往復共做18次。

併發症

1.心臟病
研究發現,牙齦炎病人患心臟病比率要比普通人高出3倍,其原因是某些細菌或代謝產物可以通過牙齦進入血液,進而影響肝臟,使其產生一種能夠阻塞動脈的蛋白,造成動脈栓塞。科學家已經在脂肪狀動脈栓塞中發現了一種口腔細菌,一些牙病患者如果同時患有心血管病,醫生都在治療口腔疾病前讓病人服用抗生素,防止口腔手術中大量微生物進入血液,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
2.中風
有嚴重牙齦炎病人患中風的機會是其他人群的兩倍。由於口腔細菌可以導致頸動脈的脂肪栓塞,如果這種脂肪塊上游到大腦中,阻塞灰白質中的血管,就會引發中風。
3.糖尿病
當糖尿病病人受到細菌侵襲時,胰島素就不能有效地工作,就會提高血糖的含量。患有嚴重牙齦炎的人很難控制血糖含量。
4.胃潰瘍
導致胃潰瘍的細菌可寄居在菌斑上,由此推斷口腔衛生與胃潰瘍之間的關係。
5.肺炎
寄居在口腔中的細菌,當人們某段時間免疫力低下時,這些細菌就會趁虛而入,可能引發細菌性肺炎。

[預防]

1.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2.少食對牙齦有刺激的食物。

3.堅持早晚刷牙和飯後漱口。

參考資料:http://www.zhzyw.org/kq/myyy/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