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

慈氏

佛教菩薩名,即 彌勒菩薩 。 彌勒 ,梵語Maitreya,意譯為“慈氏”,為將繼承 釋迦 佛位的未來佛。

基本信息

慈氏,是中國歷史淵源悠久的姓氏之一,來源也較為廣泛,分布於朝鮮和中國的各大省市自治區。【慈氏】《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慈,讀音作cí(ㄘˊ)](菩薩)舊稱彌勒。新稱梅怛麗耶Maitreya,譯曰慈。是為其姓,故稱慈氏。見彌勒條。

慈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帝顓頊高陽氏才子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慈氏族人甚少,但由來已久,出自帝顓頊高氏陽。
顓頊高陽氏(公元前2514~前2437年),是姬已摯的侄兒,黃帝之子子昌即高陽部落(河南杞縣)酋長姬顓頊的後裔,他承繼了已摯的炎黃部落領導地位,在位七十七年。
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慈,以地為氏,漢餚坑碑陰有慈仁,按姓苑、姓纂均雲,慈氏高陽才子之後,美其宣慈惠和,因以為氏。”史籍《姓苑》中記載:“高陽氏才子之後,美其宣惠慈和,因以為氏。”在史籍《路史》中也記載:“慈氏,慈毋氏,齊王之後。”
古慈邑,就是今河北省藁城市一帶地區。
在漢朝的蒙學課本中有當時知名人士慈仁他,在史籍《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九》中也有驃信使慈雙羽,為參與國家大事籌策之人。故慈氏甚古。
第二個淵源:源於【媯姓】,出自元朝末期江西(義門)陳氏家族,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元朝時期出現的慈氏一族,可推究江西(義門)陳氏,陳氏祖上曾在安徽省桐城縣樅陽鎮做官,為官還比較清廉,但告老後未還鄉,被當地老百姓留在樅陽。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交戰,陳氏兄弟六人當然屬於陳友諒一派。當朱元璋的部下徐達率明軍攻打樅陽時,陳氏六兄弟帶領樅陽民眾守城,然而寡不敵眾,城池被攻破。當朱元璋的軍隊追趕他們時,他們躲藏在破舊廟宇里,蜘蛛又迅速把門網好,追兵看到廟門的蜘蛛網完好,便認為裡面沒人,因而沒有進去,陳氏兄弟遂躲過此難。陳氏兄弟認為這是菩薩保佑,便打算改姓,看廟扁幅上有“慈航普渡”四字,便決定姓慈(一說是筆畫最多,一說是第一個字)。之後,六兄弟有的遷往雲南,再遷往山東、遼寧、高麗(今朝鮮),還有一支留在了樅陽縣境內。留在樅陽這一支家譜上有“高陽郡”三字,還有蜘蛛網圖,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了,位於樅陽縣錢橋鎮內的慈氏宗祠也被毀了,成了稻場。
樅陽境內的慈氏第二世祖的墳瑩還在,過去每年清明、冬至兩節,慈氏後人首先在二世祖的墳前擺上貢品,燒紙錢、焚香、放爆竹,祭奠祖先。
高陽郡慈氏是十代單傳,第十一世祖是位教書先生,生養多子,朋友祝賀,飲酒賦詩:“可世永廷芳,鍾靈定克昌。雲龍曾兆瑞,風虎自呈祥。孝友承先志,詩書啟後長。傳家真事業,道德大文章。”故有慈陳一家之說。
遷往山東的慈氏一族人丁最旺。明朝永樂年間,一支慈氏因避戰亂而遷往山東省文登市澤庫鎮一帶安家樂業,因村西及村南都是海灘,於是取名慈家灘。慈氏始祖慈伯元、慈太伯、慈記忠弟兄三人逃落至此,後來慈太伯遷至山東壽光一帶,慈記忠遷至遼寧瓦房店一帶,這一支慈氏族人自始祖至今已經歷二十餘代,與安徽一支一致。
遼寧瓦房店祖慈成學於前清時期從山東文登慈家灘來到復州城北排岔石,繁衍成業。後來又遷到西楊鄉譚家村定居,至今已有十餘代。
第三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滿族改漢姓,一般在多音節姓氏中,取其中一個音節作為漢字姓。清末民初,黑龍江省璦琿縣就有三十二個滿族姓氏改為了漢字姓氏,民國九年所撰的《璦琿縣誌》和文獻《滿蒙姓氏辨漢》中記載了其中的二十五個。其中,滿族業和勒氏(業赫勒哈拉)就改為了漢姓慈氏。該支慈氏世居地有吉林長白山、盛京、寧古塔等,也有分布在黑龍江沿岸一帶和山東等地者。
第四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西周時期齊國君主姜尚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路史》中也記載:“慈氏,慈毋氏,齊王之後。” 姜太公,即姜尚、呂尚,西周初期受封與齊,建有齊國。姜太公逝世後,齊國君位傳給齊丁公姜伋,姜伋逝世後傳位給齊乙公姜得,齊乙公有兩個嫡子:一個叫姜癸,即位為齊癸公,另一個叫姜慈毋,為齊國上大夫。這兩個歷史人物逝世後,都沒有諡號,因此史書按其名字予以記載。在姜慈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慈毋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慈氏、毋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慈氏一族在山東省文登市、榮成市,遼寧瓦房店市,黑龍江省璦琿縣、吉林長白山市、長春市、寧古塔縣、永吉縣,遼寧省瀋陽市、蓋平縣,安徽省樅陽縣,江蘇省南京市,天津市武清縣,內蒙赤峰市以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地,均有分布。

字輩班派

江西樅陽慈氏字輩:“可世永廷芳鍾靈定克昌雲龍曾兆瑞風虎自呈祥孝友承先志詩書啟後長傳家真事業道德大文章”。
山東文登慈氏字輩:“養崇文其成嘉尚修玉曰”。注,與安徽慈氏續派字輩一致。
安徽慈氏字輩:“惟勤及慎宜承訓永念所聞可序傳。”

歷史名人

慈氏

(生卒年待考),著名彌勒菩薩
在唐朝時期僧人義淨所譯、慧沼所撰的《金光明最勝王經疏》中這樣述說:“慈氏,梵音梅呾麗曳,此雲慈氏。或雲那,即慈姓中生,或本性行慈。或雲曳尼,即女聲中。”

慈雲桂

慈雲桂(1917 04.05 - 1990 07.21),出生於安徽桐城(出生地今屬樅陽縣)。計算機專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開拓者之一。長期致力於計算機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研製了中國第一台億次級巨型計算機系統。
在中國計算機從電子管、電晶體、積體電路到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研製開發歷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3年7月,慈雲桂畢業於湖南大學機電系,8月被保送到昆明西南聯大的清華大學無線電研究所做研究生,潛心於微波理論與雷達技術的研究。1946年1月至7月,他被選派赴英國考察雷達技術,同年8月分配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從事無線電實驗室的創建工作。1948年9月慈雲桂與其桐城學友琚書琴結為伉儷。1950年4月,慈雲桂服從國家建設需要,赴大連高等海校任副教授,1953年任雷達通訊系副主任。1954年11月,慈雲桂調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電子系任雷達教研室主任,1955年3月任系副主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任長沙工學院計算研究所所長。1979年7月,長沙工學院改建為國防科技大學,慈雲桂任副校長,兼計算機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5年1月慈雲桂被任命為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員,1989年7月改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顧問。他曾任國務院電子振興領導小組計算機顧問組組長、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評審、國家院學位委員會計算機學科學位評審組評審、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會計算機學科評審、北京理工大學等校名譽教授。他是中國電子學會名譽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三屆副理事長和名譽理事、美國IEEE協會高級會員、《中國科學》、《科學通報》、《中國電子學報》和《計算機學報》的編委,以及荷蘭FGCS(未來計算機系統)雜誌的國際編委和《科技導報》的中國編委。
慈雲桂教授長期從事電子計算機理論的教學和計算機研製工作,是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研究所的創始人。先後主持研製出26種型號的大、中、小型計算機,並開展了智慧型計算機的研製,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50年代在大連高等海校獲兩次發明獎,並獲先進工作者稱號。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主持研製數字快艇指揮儀901樣機,榮立集體二等功。60年代主持研製成功441B-Ⅰ、Ⅱ型電晶體通用計算機,榮立集體一等功。70年代主持研製成功441B-Ⅲ型電晶體通用計算機,榮立集體一等功。主持研製成功的科研項目441-B電晶體通用計算機和718東海號中心計算機1978年獲科學大會獎。主持研製成功151-3/4型積體電路大型通用計算機,獲國防科技成果一等獎,榮立集體一等功,並和遠望號測量船一起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80年代主持研製成功銀河億次巨型機,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榮立集體一等功、個人二等功。參與新一代計算機的研究成果四項,其中並行推理機模擬試驗系統獲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關係知識庫模擬機、數據流模擬機、PROLOG抽象機模擬試驗系統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

慈旭

(公元1928~今),吉林永吉人。著名當代書畫家、記者。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美術系。1960年入中國美術家協會。歷任察哈爾日報社編輯、察哈爾畫報社編採組長、察哈爾省文聯創作幹事、省文聯委員、張家口市文聯副主席、美協主席、科普美協理事長。中華全國文代大會第二次、第三次代表大會代表。擅長中國畫山水、兼畫花鳥、人物,長於畫馬,長於大型剪紙創作。
多數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人民畫報》、《中國青年報》、《大公報》、《文藝報》、《北京日報》、《北京周報》、《美術》等四十餘種省級以上報刊。一些作品由人民出版社、華北人民出版社、天津、河北、河南等美術出版社出版。部分作品由省級文藝單位收藏。
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全國性美展、省級美展及其它展覽。多次獲省級一等獎、二等獎。並參加由國家、省組織的赴前蘇聯、日本等國家展覽及香港地區展覽。由河北省記創作二等功一次。
出版作有《畫馬常識》、《剪紙紙技法論》。傳略事跡收入《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世界現代美術家辭典》、《世界當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世界華人美術名家年鑑》、《世界美術集》、《中國美術家名鑒》(中日合編)入其它等多部辭書、典集。

慈鴻飛

(公元1948~今),遼寧蓋平人。著名經濟學專家。
198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研究生)。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國政府的經濟改革(以國民政府及其經濟政策研究為主)和近代中國農村經濟。
共發表論、譯文四十餘篇,合著、專著三部。1985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及其內部刊物上發表論文四篇,是中國大陸最早提出對國民政府經濟政策進行重新評價的重要學者之一,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學者公開撰文讚譽。
1996年完成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該中心被稱為中國的“歐美學者特區”,全部由在歐、美獲博士學位學者組成)關於“華北與四川地區農村商品市場與資本市場”問題客座研究項目,獲世界銀行資助,並被邀請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所發表的有影響的論文現已被境內外十餘種有影響的系列文獻集選錄。如《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中國改革成果通報》等。代表作有《1935年幣制改革的結果》、《近代中國鎮集發展的數量分析》、《20世紀前期華北地區的農村商品市場與資本市場》等。

慈書平

(公元1948~今),江蘇南京人。著名呼吸系統醫學專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9醫院主任醫師,內科副主任,國際心臟學會中國分會會員,國際、亞洲、中國睡眠研究會會員,中國心功能學會聯絡員,南京軍區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實用老年醫學雜誌》特約編委。
畢業於上海第二軍醫大學軍醫系。從事心血管病和老年病臨床工作。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與心腦血管疾病關係有較深的研究,並於1995年主持了該項目全軍“九五”課題的研究,其中“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與晚電位的研究”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四等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與心血管疾病關係的研究”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代表性著作育《實用心律失常學》、《鼾症防治200問》、《心律失常與相關疾病》;發表論文九十餘篇,其中有三篇論文被美國柯爾比科學文化信息中心收錄進入世界WWW網,並被推選入世界名人錄。
在國內較先提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可引起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夜間心絞痛和腦中風等疾病,並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防治提供了依據和方法,擅長解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與心腦血管疾病併發症等方面的問題。

慈樹成

(公元1950~今),天津武清人。著名當代書法家。
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八歲正筆習字,楷研歐、柳,隸習漢碑,行草從“二王”之功力,遍臨歷代名家碑帖,經過數十年潛心研習,作品形成筆墨精到,體勢勁挺,瀟灑自然之風貌,尤精隸、草。
作品多次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在全國及省市進行巡展並有獲獎,傳略和辭條被《世界書畫 家名錄》、《當代書畫名人名作博覽》、《當代書畫名家精英大典》、《全國中原杯書畫名家作品選》、《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20世紀當代書畫名家作品精 萃》、《跨世紀中原書畫優秀作品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作品集》、《第五屆國際書畫作品展覽作品選集》、《中國專家大辭典》等十多部辭書收入。
部分被國內外名家收藏和選送到泰國、日本、新加坡、韓國、美國等國外展出,並被授予“當代藝術成就家”,在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中被評為“國際榮譽金獎”。

慈向群

(公元1959~今),河北人。著名當代書畫家。
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曾任河北省國際廣告公司副總經理。現任職於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中國裝幀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包裝設計藝術委員會會員。從事美術創作與美術編輯工作,副編審。
他擅長平面藝術設計、中國畫山水、油畫、文學插圖、裝飾繪畫、藝術攝影。
創作、設計、出版作品兩千餘件,創作繪畫作品三百餘件,創作藝術攝影作品四百餘幅。獲省級以上各項藝術獎四十多項,參加國際國內藝術大展十多次,作品收錄於多種權威性專業畫冊。
個人業績收錄於《世界名人錄》、《世界美術家傳》、《世界美術集》、《中華人物辭海·當代大文化卷》、《當代中國書畫名人圖錄》、《中國專家人名辭典》等。被授予河北省新聞出版首屆十佳優秀青年編輯稱號。

慈彥君

(公元1966~今),畢業於清華大學。曾是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他擅長寫作。論文《科學家的升華》與《研究等離子》獲非常杯論文大賽一等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