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張平宜、朱光亞、劉金國、楊善洲、吳孟超、吳菊萍、胡忠謝曉君夫婦、阿里木、孟佩傑、劉偉當選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資助眾多兒童上學的白方禮老人獲“感動中國”特别致敬。

基本信息

候選人名單

•阿里木

•陳起賢

•鄧衛星

•高金磊

•胡丙申

•胡艷萍

•胡忠、謝曉君夫婦

•劉發英

•劉金國

•劉竹承

•孟佩傑

•史鐵生

•宋金萍

•楊麗

•張平宜

•王天昌

•朱光亞

•孫煥平

•王光國

•許月華

•王大珩

•鄧小嵐

•吳菊萍

•夏娟

•彭茂林

•莊仕華

•楊永飛

•王繼才、王仕花

•鍾吉章

•修保

•黃家焱

•李文祥

•劉磊

•殷玉珍

•雷方

•深圳“募師支教”志願者團隊

•王運宏

•劉景瑞

•吳孟超

•藍雲

•劉偉

•楊善洲

•“6·26”甘肅醫療隊

評選結果

朱光亞:中華之光

朱光亞 朱光亞

一生就只做了一件事

主要事跡

20世紀50年代末,朱光亞被任命為中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人。他負責並組織領導中國核子彈、氫彈的研究、設計、製造與試驗研究,地下核試驗的攻關,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的制定與實施,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及軍備控制問題研究等工作,為中國核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還參與了“863”計畫(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的制定和實施。

頒獎詞

人生為一大事來。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遙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

推選理由

陳章良:總攬全局,心懷祖國,中國核事業的領航人,保衛的是家,捍衛的是尊嚴,顯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傲骨!

閻肅:肅然起敬,卓越功勳,他代表的群英,使我們的民族——自強,自信,自立,自尊!

胡忠、謝曉君夫婦:高義薄雲

胡忠、謝曉君一家 胡忠、謝曉君一家

堅守藏區12年支教

主要事跡
在去四川藏區福利學校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某名校的老師。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關於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導,動了支教的念頭,得到妻子的支持。3年後,謝曉君帶著3歲的女兒也來到這裡支教。2006年8月,創辦了一所位置更偏遠、條件更艱苦的學校,她主動前往,當起了藏族娃娃們的老師、家長甚至是保姆。

頒獎詞

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

推選理由

杜玉波:他們的高原紅,是陽光的沉澱,也是心中澎湃的熱血在臉上的體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新鮮最健康的紅潤。這一票我要表達向他們的敬意和讚美。

于丹: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里,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

吳孟超:肝膽春秋

吳孟超 吳孟超

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

主要事跡

吳孟超是世界上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台前的醫生之一。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肝臟科臨床醫生,更是一位傑出的醫學研究者,我國肝臟外科醫學奠基人。50年間,吳孟超推動中國的肝臟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矚目、敬佩。

一位好醫生,一位優秀研究者。他總是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要求醫生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為病人治療。

頒獎詞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台,到今天也沒有離開。手中一把刀,遊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推選理由

胡占凡:吳孟超總以無盡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愛對待肝膽外科事業。醫者仁心,一個偉大的醫者,不僅憑醫術,更憑仁愛感動世人。吳孟超先生,是當之無愧的醫學泰斗。

任衛新:吳老以九十高齡,與患者肝膽相照。作為醫生,作為軍人,他都是一座豐碑。

劉偉:隱形翅膀

劉偉 劉偉

無臂鋼琴師

主要事跡

“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是無臂鋼琴師劉偉的勵志名言。

上帝給你的另一雙手 他是北京人,生於1987年,10歲時因觸電意外失去雙臂,傷愈後他為了今後的生計加入北京市殘疾人游泳隊。 2002年,通過努力,他在武漢舉行的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獲得了兩金一銀;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獲得了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百米蛙泳項目的冠軍 。他還對母親許下承諾:在2008年的殘奧會上拿一枚金牌回來。並且在此期間,他還學習了高中的課程,成績十分優異,考上大學不成問題。然而命運對這位年輕人的殘酷之處在於:總是先給了他一個美妙的開局,然後迅速地吹響終場哨。在為奧運會努力做準備時,高強度的體能消耗導致了免疫力的下降,並且高壓電對於他的身體細胞有過嚴重的傷害,不排除以後患上白血病的可能,所以他無奈放棄了體育。此時一個從小藏在他心裡的夢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從小就夢想著能成為鋼琴家的他,放棄體育,並且不顧家人勸阻,選擇了放棄高考,學習鋼琴。但他的學琴路絕不是一帆風順。當他報名參加音樂學校後,遭到音樂學校拒絕和學校校長的侮辱與歧視,校長說他的加入只會影響校容,但堅強的他沒有因此沉淪,他對音樂學校校長說:“謝謝你能這么歧視我,遲早有一天我會讓你看,我沒有手也能彈鋼琴!”於是,他開始自學鋼琴。用腳彈琴是艱難的,這需要勇氣和想像力,許多人用手彈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況是腳。他每天練琴時間超過7小時。那時真是精神和體力的雙重考驗。終於在腳趾頭一次次被磨破之後,他逐漸摸索出了如何用腳來和琴鍵相處。和他在學習游泳上的表現一樣,他對音樂的悟性同樣驚人。奧運會時,只學了一年鋼琴的他就上了北京電視台的《唱響奧運》節目,當著劉德華的面,彈了一曲《夢中的婚禮》。接著,他彈著鋼琴,與劉德華合唱了一首《天意》。2010年8月,在《中國達人秀》的現場,他帶著空著袖管走了上來,坐到鋼琴前。那首《夢中的婚禮》響了起來。曲子結束,全場起立鼓掌。當評審高曉松問他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時候,他說了一句:“我覺得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他就是第一位中國達人,2010年中國達人秀總冠軍劉偉。劉偉憑著自己不懈地努力,創造了奇蹟。那么,我覺得:我們生活在幸福之中,難道不應該努力去奮鬥嗎?最後,送給大家劉偉的一句座右銘: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

頒獎詞

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鏇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推選理由

易中天:無臂鋼琴師劉偉告訴我們:音樂首先是用心靈來演奏的。有美麗的心靈,就有美麗的世界。

陸小華:腳下風景無限,心中音樂如夢。劉偉,用事實告訴人們,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國,還有什麼勵志故事能趕上劉偉的鋼琴聲。

楊善洲:公僕本色

楊善洲 楊善洲

好書記楊善洲退休後義務植樹22年

主要事跡

原任雲南保山地委書記的楊善洲,已於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1988年退休後,他主動帶領大家植樹造林5.6萬畝。去世前,他把當地20萬元特別貢獻獎中捐出了16萬,價值3億元的林場也無償上繳給國家。

頒獎詞

綠了荒山,白了頭髮,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60年裡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推選理由

孫偉:楊善洲的六十年告訴我們:大公無私、堅守信念、一生奉獻毅然是黨員幹部的根本。

陳淮:一個人能夠給歷史,給民族,給子孫留下些什麼?楊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綠蔭和一種精神!

阿里木:義俠巴郎

阿里木 阿里木

烤羊肉串的阿里木 8年資助上百名貧困生

主要事跡

40歲的阿里木2001年來到貴州省畢節市,以賣烤羊肉串為生。畢節有不少窮困學生上不了學,阿里木便決定用賣烤羊肉串掙來的錢資助貧困學生。從2001年到2009年來,幾萬元錢,全部捐獻出來資助了上百名貧困學生。很多網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動,親切地稱他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和“草根慈善家”。

頒獎詞

快樂的巴郎,在煙火繚繞的街市上,大聲放歌。苦難沒有冷了他的熱心,聲譽不能改變他的信念。一個人最樸素的惻隱,在人群中激盪起向善的漣漪。

推選理由

崔永元:阿里木的義舉告訴我們,慈善沒有門檻,哪怕一米見方的鐵皮家當,你也可以為慈善煽風點火。阿里木,草根慈善,用人間煙火展現善良情懷。

陳菊紅:傳說貴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動給這裡帶來了照亮人內心世界的熱烈的陽光。

張平宜:希望之翼

張平宜 張平宜

讓麻風村孩子受教育

主要事跡

張平宜曾經是台灣《中國時報》的資深記者。2000年,為了採訪大陸麻風康復村的現狀,她來到了四川省西部一個叫大營盤的小村莊。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諾,為村莊國小興建了“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致力於大營盤麻風病人的子女教育。11年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張平宜將一個供麻風村子女上學的教學點一點點地建成為完善正規的學校,2005年至今已培養百餘名畢業生。

頒獎詞

蜀道難,蜀道難,台灣娘子上涼山。跨越海峽,跨越偏見,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

推選理由

彭長城: 為了一個底層群體的生活和尊嚴,為了打破這個群體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戰、去行動。她對人性的關懷和尊重,已到了捍衛的程度。

王曉暉: 一隻希望的青鳥,飛過海峽,落在大山中被遺忘的角落。當人們看到久違的笑容和自信浮現在麻風村人的臉上,就會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義。

吳菊萍:最美媽媽

吳菊萍 吳菊萍

托舉生命的最美媽媽

主要事跡

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濱江白金海岸小區。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陽台外的晾衣桿,突然從10樓墜落,樓下過往的人們望見便厲聲尖叫起來,這一叫把吳菊萍給喚了過來,只見她踢掉高跟鞋,張開雙臂,衝過去接住了妞妞。

被緊急送往醫院後,吳菊萍被診斷為左手臂多處粉碎性骨折,尺橈骨斷成三截,預計半年才能康復。逃過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甦醒過來,開口叫了“爸爸、媽媽”。

“這是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躺在病床上,吳菊萍一臉平靜。事件發生時,她的孩子只有七個月大,尚在哺乳期。

榮譽鋪天蓋地,吳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認識,“我只是普通人,問心無愧就好。”公司獎勵了20萬元,她留作自用,為此背負了不少壓力。“我需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幫助身邊的人。”贍養父母、培養孩子、還有房貸……任何普通人,都無法對這些現實問題視而不見。

“我會把重心調整回工作、家庭中來,減少媒體活動。”吳菊萍年後將重返工作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著妞妞與自家孩子健康長大。

頒獎詞

危險裹脅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她並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

推選理由

阿來:倏然之間事情就發生了!沒有猶豫與權衡的空間與時間,不假思索就伸出雙手,這是本能,是善良的本能!

朱玉:她有一雙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國最有力的臂膀。

孟佩傑:孝女當家

孟佩傑和養母 孟佩傑和養母

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主要事跡

命運對孟佩傑很殘忍,她卻用微笑回報這個世界。

五歲那年,爸爸遭遇車禍身亡,媽媽將孟佩傑送給養母劉芳英撫養。養母三年後因手術失敗癱瘓在床,養父不堪生活壓力,一走了之。絕望中,劉芳英企圖自殺,但她放在枕頭下的40多粒安眠藥片被孟佩傑發現。“媽,你別死,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著就是我的心勁,有媽就有家。”

從此,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劉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資。當別人家的孩子享受寵愛時,八歲的孟佩傑已獨自上街買菜,放學回家給養母做飯。個頭沒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無數次卻從沒喊過疼。

在同學們的印象中,孟佩傑總是來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替養母穿衣、刷牙洗臉、換尿布、餵早飯,然後一路小跑去上學。中午回家,給養母生火做飯、敷藥按摩、換洗床單……有時來不及吃飯,拿個冷饃就趕去學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務活,等服侍養母睡覺後,她才坐下來做功課,那時已經九點了。

“女兒身上最大的特點是有孝心、愛心和耐心。”劉芳英說,如果有來生,她要好好補償女兒。為配合醫院的治療,孟佩傑每天要幫養母做120個仰臥起坐、拉腿240次、捏腿15分鐘。碰上劉芳英排便困難,孟佩傑就用手指一點點摳出來。

2009年,孟佩傑考上了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權衡之下,她決定帶著養母去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大一那年的暑假,孟佩傑頂著炎炎烈日上街發廣告傳單,拿到工資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買養母最愛吃的紅燒肉。

“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過幫助,都被孟佩傑婉拒了,她堅持自己照顧養母。

雖然孟佩傑的身世可憐,但她不向命運低頭,依然勇敢地面對生活。

孟佩傑的畢業願望是當一名國小老師,安安穩穩,與養母簡單快樂地生活。

頒獎詞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推選理由

丁俊傑: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孟佩傑,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一個感動中國人的平凡女孩。

王振耀:童稚的年歲,她一力撐起幾經風雨的家。她的存在,是養母生存的勇氣,更是激起了千萬人心中的漣漪。

劉金國:烈火金剛

劉金國 劉金國

烈火鍛造的鐵血將帥

主要事跡

回憶起“7·16”大連新港火災事故,相信許多人心有餘悸。

2010年7月16日傍晚,大連新港的輸油管線在油輪卸油作業時因原油泄漏發生火災,火勢順排污渠蔓延。火情就是命令。公安部副部長、紀委書記劉金國第一時間率領專家組趕赴現場,指導救災。面對長達數千米的火線、數十個儲量巨大的油罐隨時爆炸的危險,劉金國在前沿連續指揮了七個小時,直至將大火撲滅。

每逢重大突發事件,劉金國都親臨一線指揮。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他擔任公安部前線總指揮,緊急調集、指揮全國2萬多名公安專業救援力量,從廢墟中搜救出被埋壓人員8335人。

鐵血將帥的另一張面孔,是兩袖清風的忠誠衛士。1995年,劉金國調到河北省公安廳,搬家時他的全部家當只有半卡車舊家具,和一台黑白電視機。單位分給他一套房子,需要交4.6萬元的集資款,但劉金國硬是拿不出這筆錢,最後只能找銀行貸款。擔任領導職務的幾十年,劉金國親手審批過近20萬個“農轉非”指標,可他自己的38個親屬無一跳出“農門”。

頒獎詞

賊有未曾經我縛,事無不可對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險前沿,寸步不退。是劍,就向邪惡揚眉出鞘,絕不姑息。烈火鍛造的鐵血將帥,兩袖清風的忠誠衛士。

推選理由

陳小川:心有道德追求的人,行為永遠不會逾越內心的道德底線。當他的道德追求堪稱高尚時,他的內心就會有無限的滿足感。

塗光晉:正因為頭頂有國徽,心中有人民,他才能如此清正廉潔,嫉惡如仇,臨危不懼,知難而上。

特別敬意——白方禮:摯愛永恆

白方禮 白方禮

主要事跡

白方禮生於1913年,祖輩貧寒,13歲起就給人打短工。他從小沒念過書,1944年,因日子過不下去而逃難到天津,流浪幾年後當上了三輪車夫。

1974年白方禮從天津市河北運輸場退休後,曾在一家油漆廠補差。1982年,老人開始從事個體三輪客運。每日裡早出晚歸、辛勞奔波,攢下了一些錢。1987年,已經74歲的他決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輪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92歲逝世。

為了讓貧困的孩子們能安心上學,白方禮老人靠自己的勞動,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先後捐款35萬元,資助了300多個大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

以下是白方禮同志捐款的不完全記錄:

1988年,為中國小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捐贈5000元;

1989年,為天津市教師獎勵基金捐款800元;

1990年,為河北滄縣大官廳鄉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

1991年,為天津市、河北區、津南區教師獎勵基金、北門東中學和黃緯路國小等捐款8100元;

1992年,為“希望工程”和家鄉白賈村國小捐款3000元;

1993年,為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

1994年,為天津市河北區少年宮捐款1000元;

自1995年開始的3年間,為紅光中學的藏族困難學生資助近5萬元,為天津大學困難學生資助近5萬元;

自1996年開始,用“白方禮支教公司”的全部稅後利潤資助南開大學困難學生,總金額約3.4萬元;

2001年,白方禮捐出了最後一筆錢。年近90歲的他已無力再蹬三輪車,也無力再經營他的支教公司,就在車站上給人看車,還把一角、兩角的零錢裝在一個飯盒裡,存夠500元後又捐了出去。近14年來,他總計捐款近20萬元。此外,在白方禮十幾年的蹬車支教歷程中,還先後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第43屆世乒賽、市養老院等捐助款項。

白方禮同志曾獲央視“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評選”前20名候選人物之一、首屆“中國消除貧困獎”奮鬥獎提名獎、全國尊師重教先進個人、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全國支教模範等稱號。對於白方禮老人“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評選”的落選,有網友曾發帖《白方禮,你憑什麼感動中國》來對感動中國評審組委會的暗諷。2008年3月13日,白方禮去世3年後,在46家網路媒體聯合主辦的首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中,在這個沒有獎品、沒有獎金、沒有頒獎晚會的網上評選中,他終於“感動中國”。2012年,在感動中國的頒獎典禮上,白方禮老人以草根助學的代表成為了特別獎的得獎者之一。感動中國評選組委會以“白方禮們”的形式,對老人表示了敬意,也對和老人一樣的這些默默幫助著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人們表示敬意。在晚會上,主持人對老人評價道:“在《感動中國》走過10年的時候,請接受我們的特別敬意,白方禮們!讓我們傳遞著鮮花,傳遞著溫暖,帶著白方禮們給我們的這種人間的溫度,走進新的春天。在這新的一年當中,我們已經行走了一段時間,急匆匆的腳步裡面,我們留給世界的不能只是背影,還應該有我們的期待,為了愛和幸福,讓我們為我們每一個人加油!”

十周年

胡占凡:《感動中國》的10年回眸與啟示

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

100多位“感動”人物和群體,無數次讓我們淚眼婆娑,怦然心動。

《感動中國》作為中央電視台一檔年終人物盤點節目,始終以鞏固共同思想基礎、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己任,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深切的人文關懷,大膽創新,不斷進取,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中央領導同志贊為一部“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的主鏇律精神品牌,被廣大觀眾稱為是“一部讓整個民族為之動容的年度精神史詩”,被專家學者看作“一部記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年度發展報告”。

人民日報: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樑、祖國的驕傲

201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201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一檔節目、10次評選,僅是載體。更重要的是,經由這一切,10年中那些你我身邊萌發、舒展、跳動的中國故事,構成了屬於這個時代、屬於當代中國人的“心靈史”。

光明日報: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樑

這個舞台始終堅持著對感動的執著與敬意。也正是在這一年又一年對感動的尋找和不遺餘力加以彰顯的過程中,這個年度節目書寫下“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挺立起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