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幼兒科學發現室

他認為,科學很有意思,就像我們玩遊戲一樣。 ⑵把科學方法用於人類生活,變成好玩的遊戲 謝爾曼提出了教孩子做科學式的思考。

簡介

愛迪生幼兒科學發現室是針對幼稚園科學課程設計的一套整體解決方案,包括課程教材、教具學具、環境設計、個性化套用及教師培訓等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並且教具與教材同步開發,大大減少了二者的差異。它的構建對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培養幼兒的求知慾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優選適宜的學(教)具,提供各種遊戲活動方案,有意識地幫助幼兒逐步體會觀察、探究、交流分享的樂趣以及記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科學閱讀等各種技能。
愛迪生幼兒科學發現室是北京東方圖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組織教育專家設計的原“幼稚園整體科學教具”基礎上提煉完善的新一代產品,該項目全面梳理出了幼兒科學教育內容體系,並研發和整合了一批優質的玩具產品,對課程教材、教具學具、環境設計、教學資源開發、教師培訓等內容、質量也進行了提升,目前第四代產品-愛迪生幼兒科學發現室V2.0,已經完成,相對來說,無論是材料,設計理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也是目前最成熟的一套產品。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般認為,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源自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1966年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是得到教育界高度重視的一種學習理論,也是目前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中所秉持的基礎理論,被人們稱為教育上的一場“革命”。
該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對於幼兒來說,輸入到頭腦中的信息來自於實物操作,來自於試驗和失誤,來自於其他人(教師和同伴)的信息,來自於傾聽,來自於觀察。
該學習理論認為:教師的角色既不是一桶水,也不是自來水,而是一個“支架”,即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幫助,學生踏著教師提供的支架,主動學習,建構知識體系,而在學生學習能力增長後再撤去支架。
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斯基認為兒童發展的第一種水平是現在發展水平,由已經完成的發展程式的結果而形成,表現為兒童能夠獨立解決智力任務。維果斯基把兒童發展的第二種水平稱為“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說明尚處於形成狀態,剛剛在成熟過程中。這一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解決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也能夠解決這些任務。兒童今天在合作中會做到,到明天就會獨立地做出來。

謝爾曼科學遊戲論

謝爾曼主張的科學遊戲論的基本觀點表現在兩方面
⑴科學是一種有規則的遊戲
他認為,科學很有意思,就像我們玩遊戲一樣。我們可以為科學下這樣一個新定義:科學是一個供人了解這個世界的遊戲。玩的時候,必須遵守一套稱為科學方法的遊戲規則。科學家們所公認的、並不斷努力奮鬥的幾個重要規則是:
誠實;不可作弊;不隨便相信別人的話;根據過去的發現來改進科學遊戲;儘量尋找“合乎自然”的解答;爭辯必須要有依據;在科學界沒有一件事是可以完全肯定的;科學是沒有秘密的;科學家們都勇於認錯。
⑵把科學方法用於人類生活,變成好玩的遊戲
①使科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②每個孩子都是科學家
③教孩子做科學式思考
謝爾曼提出了教孩子做科學式的思考。他認為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最主要的目標並不在於教孩子想“什麼”,而是在於教他們“怎么”想――用合乎科學的方式。如果想要教會孩子想什麼,那么該教的東西可以說永遠也教不完;但是如果教會他們怎么思考,那么,孩子便會自己弄清楚該想些什麼。從著手做科學實驗中可學到的幾個基本的思考技巧,便是最好的開始。

內容與目標

根據《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稚園和國小探究式科學教育實驗項目“做中學”內容標準》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課程內容涵蓋物質世界、生命科學、地球宇宙、技術與綜合四大領域,共有10(或12)個主題,並相應的從幼兒生活和感興趣的事物中精選了80(或96)個科學項目。通過教學PPT引領幼兒逐步進行操作、思考、交流、梳理等活動,幫助幼兒觀察和認識身邊的物質世界、生物世界、技術世界,以及雖然遙遠但是充滿興趣的地球和宇宙,體會科學在生活中的套用,使幼兒感到科學就在身邊。力求體現科學性、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實踐性以及與國小科學課程的銜接性,讓幼兒在輕鬆的生活、遊戲中學習,主動建構初步的知識體系和有益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