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行板

愛的行板

《愛的行板》,由喀什維吾爾文出版社出版。描述的是是一個吶喊者在那人充滿騷動的文化氛圍里發出的生之感喟。無論是放談性愛男女,還是狂論文學藝術,這字裡行間,無不秀射著詩意的真,閃耀著思辨的光。

基本信息

作者:(英)勞倫斯(Lawrence,D.H.)著,楊濤 譯
ISBN:10位[7537313105] 13位[9787537313100]
出版社喀什維吾爾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1
定價:¥22.00 元

內容提要

<

編輯推薦

作者簡介

H.D.勞倫斯1885年9月11日出生在英國伊斯特伍德一個礦工家庭。當過屠戶會計、廠商雇員和國小教師。曾在國外漂泊十多年,對現實抱持批判否定的態度。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共寫過10部長篇小說,其中以《虹》、《戀愛中的女人》、《兒子與情人》、《查泰萊夫的情人》最為著名,在經受了創作辛勞、疾病的折磨、戰爭的摧殘、查禁批判的打擊等種種苦難後,1930年3月2日晚,這位“浸滿情慾的天才”閉上了他充滿異憤懣、失望的眼睛,走向了天堂。 他不僅是小說家,也是一位才情洋溢的詩人、散文家。他的散文、絕非人們定義中的那種散文,而是一個孤獨者在那個充滿喧囂的時代里滔滔不絕的自由,是一個吶喊者在那人充滿騷動的文化氛圍里發出的生之感喟。無論是放談性愛男女,還是狂論文學藝術,這字裡行間,無不秀射著詩意的真,閃耀著思辨的光。

目錄

流動的男人和女人
柔情和力量的磨擦
淫穢與色情
與音樂做愛
婦道模式
無人愛我
關於惠特曼的思考
直覺與繪畫
性與藝術
人類的復活
背棄的感情
變化著的男女關係
本能與習慣
書籍與玩具
女人的兩重性
旅行的愛
意識的探險
凝固的生命
生命的第四維
實際的生存
變革的陣痛
觀念的世界
人格與個性
自我主義
肉體和靈魂的歡樂
論高爾斯華綏筆下的人和性的問題
論人的靈魂
死亡效應
婦女的天性
婦女的使命
女人的嫉妒
論激情
靈魂的共存
愛情問題
肉體與性高潮

書摘

書摘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男人和女人是互相需要的過去我們一直否認這一點,而現在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非常信仰自由,他們都想擁有絕對完美的自我。對這些人來說,男人如果還需要另外一個人作為依靠,那將是對他的自尊心的一個極其嚴重的傷害。當然,男人可以自由地選擇女人,女人也可以自由地選擇男人。
不過我們知道,如果一個男人說出離開我的女人我就沒法活的話,這對我們的驕傲的心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當說“我的女人”的時候,我並不是想把她作為法國式的情婦,我只是單純地考慮我和這個女人的關係。一個男人的身邊如果沒有女人,他就很難快樂地生活,除非他是一個同性戀者。當然活生生的女人也是一樣的,她們的身邊如果沒有男人的甜言蜜語,沒有男人的幫助和呵護,我想那一定是她們的災難。同樣,如果她也是個同性戀,她就可以一直生活在女人扮演的男人氛圍中。
幾千年來,人們都在迴避男人和女人相互需要這一說法。這在佛教中尤其嚴重。如果一個男人的眼前有揮之不去的女人影子,那么他就永遠無法進人佛所說的捏磐境界。“我孤獨地來了!”這是進入這種境界的男人的驕傲的聲明。“我孤獨地來了!”那些靈魂獲得拯救的基督徒也這樣說。這是自高自大的個人主義宗教,現代利己主義就由此產生了。
婚姻會因死亡而終止,但這樣的終止又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問他們——那些男人們或女人們:“你想擺脫生活的羈絆,擺脫人際的糾纏,而展現出純粹的自己嗎?”正確的答案是什麼,你會怎樣回答我的這一問題呢?
時間的確能稀釋一切,能改變一切。過去大多數男人想這樣生活而女人就不想,現在,幾乎所有的女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同意這樣生活,而男人卻變得猶猶豫豫,毫不果斷。
現實生活中的男人,幾乎達到了一個很高深的境界,他們與任何人都沒有關係。他們開始懷疑自己,他們開始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在哪裡?”這樣一系列的本原問題。可是,當他們獲得了自由,割斷了束縛,變成了純粹的個體之後,他們又是誰呢?
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是個很了不起的人,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能達到這種近乎獨立空濛的境界,也沒有幾個人不會落人純粹自我的懷抱中。真正的危險是你孤身一人、形單影隻,脫離了一切現實生活。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他們只剩下本能的要求,他們給人的感覺將是極其渺小!孤島上的拿破崙全然是一個乖戾、傻氣十足的小人。瑪麗·斯圖亞特被關人齷齪的石頭城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