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道與愛之力

個人和群體的利他主義轉變技術第十六章 利他主義轉變的技術(續)第十八章 利他主義轉變的技術(結論)第十九章

內容介紹

《愛之力與愛之道:道德轉變的類型、因素與技術》介紹了愛的多樣性及其主要方面、社會心理之愛的五維度體系、試論愛能的生產、積累和分配、人的精神結構和能量、控制生物衝動的類型、利他主義轉變的技術等內容。

作品目錄

前言
譯者序
導論:皮蒂里姆·索羅金,研究無限之愛的先驅
第一部分 愛:愛的方面、維度、生產、轉化和力量
第一章 愛的多樣性及其主要方面
第二章 社會心理之愛的五維度體系
第三章 試論愛能的生產、積累和分配
第四章 創造之愛的力量
第二部分 創造性人格的結構
第五章 人的精神結構和能量
第六章 人類精神結構、創造力和認知中的超意識
第七章 人格整合與創造的形式和方式
第三部分 利他主義的成長方式
第八章 至上之愛與超意識
第九章 利他主義者的三個類型與利他主義成長的三條道路
第十章 思想和行為的利他主義自我認同
第十一章 幸運型利他主義者的早期整合因素
第十二章 後期利他主義者的內心衝突與驟變因素
第十三章 對群體歸屬和環境進行利他主義調整的類型
第十四章 行為重整的考驗和痛苦
第十五章 控制生物衝動的類型
第四部分 個人和群體的利他主義轉變技術
第十六章 自我中心與超越自我的愛之形式和技術
第十七章 利他主義轉變的技術(續)
第十八章 利他主義轉變的技術(結論)
第十九章 帕坦伽俐和其他瑜伽的統一技術
第二十章 修士的技術體系
第二十一章 修道院的“心理分析”、諮詢和治療
第二十二章 當代自由兄弟會的技術
第五部分 部族利他主義的悲劇與超越
第二十三章 從部族利己主義到普遍利他主義
注釋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