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評

惡評

惡評,也就是惡意的評價、評分。常見於對作品故意打低分,或者網路不良消費者對商品進行惡意評價,以獲取不當的利益。

基本信息

釋義

惡評惡評
惡評,是一種含有不良意圖的評價,在一些具有打分機制的網站,往往因為有水軍的參與操控,給接受打分的作品或者商品形成不正常的低分評價。對於電商來說,最怕的也是惡評,一些顧客為了達到勒索的目的,故意製造惡評、差評,對賣家進行敲詐,拿到所謂補償後再刪除惡評,這是令商家最頭疼的事。而作為公眾人物,一些明星也會面對常常被觀眾惡評的囧境。

影響

所有領域都一樣,輿論沒那么容易被個別人所操縱。誇得太猛或“踩”得太狠反而可能刺激網友的逆反心理。觀點有分歧的人群,本身就形成了一道防浪堤。以豆瓣為例,雖然具體到一部電影的評分經常引起爭議。但總體來看,8分以上的片子和6分以下的片子是有本質區別的,過譽或埋沒的電影非常少。

事件

惡評惡評
2016年12月28日,有媒體點名批評豆瓣、貓眼等的電影評分缺乏公信力,還稱個別大V和微信公眾號為博眼球、圈冬粉、流量變現等目的,發布惡意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嚴重破壞了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並質疑賀歲檔三部國產電影《擺渡人》、《長城》、《鐵道飛虎》被惡意打低分。在低評分的引導下,不少觀眾對賀歲檔國產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絕觀看國產影片。文章認為,惡評嚴重破壞了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

此番言論在網上激起軒然大波,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發表文章《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文章稱,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打一星的肚量,真正拿出"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作品才是重要的問題。針對有媒體報導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約談豆瓣一事,該局局長張宏森在朋友圈回應,稱電影局沒有與豆瓣有過任何接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