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金義

惠金義

惠金義的出生年月是1940年5月;籍貫是陝西清澗;職位是新華社山西分社高級記者;畢業院校是西北政法學院新聞系。

個人簡介

出生年月:1940年5月
籍貫:陝西清澗
職位:新華社山西分社高級記者
畢業院校:西北政法學院新聞系

人生履歷

男,1940年5月出生,陝西清澗人。高級記者,中共黨員。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新聞系。現任新華社山西分社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采編主任,山西省記協理事。

訊息、通訊、調查報告和遊記:

《毛主席和咱手拉手 》
《毛澤東和李鼎銘先生》
《總書記下礦井》
《蘋果貯藏大王祁壽椿》
《太行樹聖王五全》
《陝西關中大力發展奶山羊》
《山西農民到青海合資辦廠開闢致富之路》
《山西臨汾市委正確對待有爭 議的改革人物》
《定軍山》
《華岳探古》
《美在民間永不朽》
《人民的北戴河》
吐魯番探秘
······

新聞作品集有:

《情灑黃土地》
······

發表論文

《新聞特寫初探》
《試論" 對話新聞"與"對比新聞"》
《增強新聞競爭意識,提高新聞報導質量》
······

新聞無悔

惠金義:只要我身體好,就不停下手中的筆
文 / 本報記者 李婧
姓名:惠金義
年齡:66歲
籍貫:陝西省清澗縣人
代表作品:《毛主席和咱手拉手》、《總書記下礦井》、《陝西關中大力發展奶山羊》、《山西農民到青海合資辦廠開闢致富之路》、《山西臨汾市委正確對待有爭議的改革人物》等。
工作經歷: 1964年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新聞系,分配到新華社陝西分社任記者。1983年調到新華社山西分社任記者,歷任政文組長、采編副主任、主任、機關黨委書記、黨組成員。1986年評為主任記者,1994年評為高級記者。
11月4日,在新華社山西分社見到了惠金義老師,早就退休的他卻沒有離開新聞崗位,周末依然在為編撰新華社山西分社的社史忙碌著。
“我這一輩子就是想踏踏實實地作新聞,因為我熱愛新聞這個職業。”惠金義用樸實的語言表達著他對新聞事業始終如一的感情。
1960年,一心想瀟灑走四方的惠金義,在報考大學的時候選擇了西北政法學院新聞系,但四年的大學生活,改變了他的認識,也讓他徹底愛上了新聞事業。1964年從大學畢業後,惠金義被分配到新華社陝西分社任記者,在那裡,他一乾就是18年。
說起早年的工作經歷,惠金義記憶猶新。最初進入新華社,前10年他的新聞工作並非一帆風順:“新華社一直都有老帶新的傳統,一開始的時候,跟著老同志學採訪,不久參加農村‘四清’,然後就是文化大革命,直到1972年,我才開始真正獨立寫稿。”
前18年奉獻給了陝西,後18年奉獻給了山西,奔波在黃河兩岸的惠金義,從記者、采編主任最終到機關黨委書記……不論角色如何轉變,他都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一位記者,采寫稿件的業務不能丟。在36年的新聞生涯中,惠金義寫下了200多萬字的訊息、特寫、通訊、調查報告等等,竭盡全力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滿腔熱情地謳歌人民民眾的智慧與創造,認真負責地反映他們的疾苦與要求,無情揭露社會醜惡現象,將滿腔熱情都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新聞事業。惠老說:“新聞的生命是真實,雖然它是易碎品,但是不會消失,而我對新聞事業的愛戀,始終如一。”
做了一輩子新聞工作者,總結幾十年的心得,惠老感慨萬千:學好理論,學好哲學對做好記者太重要了,有了紮實的理論,才能更好地發現問題,發現新聞。而對於新聞工作者,更要善於總結,總結每一次稿件的成功與失敗,在總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
2000年退休後的惠老,依然為新聞事業忙碌著,他說:“36年的新聞生涯使我血液里鑄就了許多新聞細胞,雖然老了,還是酷愛著新聞事業。”他給《經濟參考報》撰過稿,熱衷研究“惠”姓起源,如今,這一年多的時間,他都在和新華社其他退休老同志一起編寫新華社山西分社社史。
惠老說:“只要我身體好,就會一直寫下去,不停手中的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