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遠鐘鼓樓

惠遠鐘鼓樓

惠遠鐘鼓樓位於古城中心,它的四個方向正對四個城門,為四層三檐歇山頂的木結構建築。鐘鼓樓始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此後曾進行過三次維修,現保存完好,是全疆僅存的一座有較遠歷史的傳統高層木結構建築。

基本信息

景點介紹

惠遠鐘鼓樓惠遠鐘鼓樓

伊犁的惠遠鐘鼓樓在伊犁將軍府,建於公元1893年,是一座純漢式建築。 惠遠古城,一座新疆的歷史名城,它曾是新疆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外型

將軍府門口兩尊石獅俯臥雄視,南方石獅細膩的形態與新疆雕刻粗獷的技巧融匯其中,它們不同於一般北方石獅的兇猛威嚴,顯得淳樸、憨拙。將軍府的主要建築為四合院式,土木結構的飛檐式“人”字梁平房,房檐樸素淡雅,無畫梁雕刻。院內古樹參天,4棵古樹是歷史活的見證。站在前庭朝前望去似有差使策馬馳來,飛報戰訊

鐘鼓樓位於城的中心十字街上,平面呈方形,長寬各6米,建在一個大磚台之上。磚台長與寬各12米,高4.5米,台子南北開券門,起券的兩券兩伏,做筒券。磚台的表面沒有任何裝飾,磚牆為平砌,台子牆面做側腳,非常穩定。在台子上部四周各做圍牆(磚欄),表面做三段“十字”磚托空的五排紋樣,這樣以確保人攀登的安全。台上建三層三檐木結構樓閣,總高度大約8米,加上台子共12.50米。第一層樓每面分為三間,明間做三間,每間3米,兩梢間各做1.5米。檐高3米,中心每面都砌磚牆,四角砌磚垛,中間抹白灰,牆面中心面再開券門,從這個券門可以登樓。四周做迴廊,共用十根木柱,木柱為圓形,飾以大紅色。柱頭安裝大額枋、平板枋,枋上承擔簡單的斗拱,補間與柱頭斗拱,各做異形拱,承托螞蚱頭,轉角使額枋、平板仿做十字交叉,三重螞蚱頭,左右各兩個螞蚱頭均與花板相交,再承擔老檐檁。檁上再承圓形椽方形飛椽,上覆綠色琉璃瓦,為四坡水,到檐角部,四個轉角向上挑,成為45度。第二層在廊柱間做紅色木欄桿,中心做木結構,每面槅扇六扇,四周距離至80厘米,其他一切構造檐部以及挑角均與第一層相仿。第三層樓每面各做五間,共16根立柱,明間仍為三米的尺度,它又分為三間,明間與盡間寬度為明間1.4米,盡間1.3米,廊柱1米。木挑格做法與構造均與一、二層相同。上覆歇山式頂,這是惠遠鐘樓的全部構造與做法。

惠遠鐘鼓樓惠遠鐘鼓樓

這個鐘鼓樓純系清式建築,用清代典型的做法。如果從惠遠鐘樓的梁朽彩畫來分析,每間的大額枋彩畫,做璇子彩畫、箍頭,左右各一段,在朽心部位則畫出“———”,這是說明“大清一統”的思想。在這樣遠的新疆伊犁將軍府,能有這樣的一座鐘鼓樓,足以證明清代統治已遠遠到達新疆。但這樣純粹的清式建築在新疆很少。

除此之外,在新疆伊寧也建有鐘鼓樓,也同樣建造三層。第一層用磚砌出外牆,沒有裝飾花紋,呈開一個門洞。第一層各面做三間,檐下斗拱梁枋,也做清式木結構。上覆四坡水小格。第二層也與惠遠鐘鼓樓相仿,上覆八角頂,曲檐挑角,上做八角頂,中心剎桿,上串三個寶珠,這也同樣是清式建築,但是沒有惠遠鐘鼓樓那樣標準。

修復

由於戰亂、沙俄侵略,城內建築物亦遭戰亂毀壞,許多建築被拆除。此後惠遠城垣逐年被伊犁河水侵蝕,地下遺存的文物多被伊犁河水淹沒,城內建築物已蕩然無存。今尚存北、東面部分城牆和老東門土牆墩,即惠遠老城。

如今的惠遠城是光緒八年(1882)清政府在惠遠舊城北15里處仿照舊城所建。與惠遠新城、伊犁將軍府同時期建築的還有惠遠鐘鼓樓,鐘鼓樓位於古城中心,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正對四個城門,鐘鼓樓為四層三檐歇山頂的木製結構建築,總高23.76米。基座層外面用青磚倉砌,台上邊緣有青磚花牆,基座頂棚為方木拼鋪,繪有八卦圖,內壁也用方木、青磚鑲砌而成。南拱門右壁上開一小門,入內拾階而上,可登至基座平台。平台上建有木製結構彩樓三層飛檐斗拱,畫棟雕梁;樓頂正脊四端各有大,中有寶瓶和鐵戟,戧脊頂端均有仙人走獸裝飾,瓦壟出檐裝有勾頭滴水。各層檐面及樓頂全用綠色琉璃瓦覆蓋,屋檐下樑柱額枋均繪彩畫。舊時,各層檐角懸掛銅鈴,風吹“叮噹”作響,清脆悅耳。二樓置有大鐘大鼓各一,為敲擊報時之用,城門的晝開夜閉以此為信號。整個建築巍峨挺拔,雄渾壯麗,熠熠生輝。鐘鼓樓曾於1927年、1964年、1981年三次進行維修,現保存完好,是全疆僅存的一座有較遠歷史的傳統高層木製結構建築。

2004年,國家批准立項的伊犁惠遠古城林則徐旅遊景區建設項目開始實施,項目極力恢復古城原貌,計畫總投資1.8億元,其中,景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資為1893萬元,總建築面積為3313.9平方米,古城的恢復以鐘鼓樓為中心,計畫建成東西南北4條直通城門的大街,每條街長1.5公里、寬8米,其中南、北、西3條大街為瀝青路面,東大街為仿清青石路面。

歷史沿革

惠遠”之名乃乾隆帝親賜之名,是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遠方之意。惠遠老城繁華一時,當時城內建築整齊,縱橫四條大街直通四個城門:東門景仁、西門說澤、南門宣闓、北門來安。城中心建有高大巍峨的鐘鼓樓,以鎮四方。城內城外有不少軍事設施,有官兵操練武藝校場。城內外寺廟林立,清真寺、喇嘛廟是少數民族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城內大街小巷商鋪林立,百貨雲屯,市肆極為繁華,有“小北京”之稱。惠遠城南的望江樓,位於伊犁河畔,紅欄碧瓦,常有官府貴人或名人墨客登樓品茶賦詩,飽覽伊犁河景色。

景點文化

惠遠鐘鼓樓惠遠鐘鼓樓

清乾隆年間, 新疆統一,在伊犁相繼建立惠遠、綏定、寧遠、 拱宸、塔勒奇、廣仁、瞻德、熙春、惠寧等城,古稱“伊犁九城”其中惠遠為第一重鎮,是伊犁將軍府駐地,也是當時新疆的政治和軍事中心。

惠遠老城毀於沙俄的戰火,後於1882年在今霍城縣惠遠鄉依照舊城規制重建惠遠新城。

城內以鐘鼓樓為中心,有四條大街分別通向四座城門。惠遠種鼓樓是一座洞門式高台,三層三檐歇山頂的傳統木結構閣樓建築,樓高20.4米,雕樑畫棟,鐘鼓齊備,氣宇非凡,被定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當年富麗堂皇的“伊犁將軍府”舊址就位於鐘鼓樓旁側半里許,其府門、石獅、廳堂、金庫、廂房、迴廊、將軍亭至今猶存。洪亮吉、林則徐、鄧延禎徐松等清代名人均在此居留過,並給後人遺留下大量筆墨。

林則徐

在惠遠城的北大街,大約在鐘鼓樓的北面600米處,有五棵生長得鬱鬱蔥蔥的夏橡樹,據說樹齡有150年了,參天的古樹枝繁葉茂,被當地人們成為林公樹,據說是當地百姓為緬懷偉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自發栽種的,以紀念他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品質。

當年林則徐因禁菸運動遭投降派陷害,被清政府流放到伊犁惠遠,當時的伊犁將軍布彥泰十分尊敬林則徐,拜其為上賓,委託他臨時協管糧餉。林則徐發現財庫拮据的清政府常拖欠兵餉,而當地土質肥沃,僅因缺水而廢棄,便不辭辛苦,四處奔走勘查,帶領百姓引渠灌田,造福一方,得到了布彥泰的賞識和百姓的愛戴。

林則徐常常登上鐘鼓樓,他的一些著作就是在鐘鼓樓上問世的。不過,林則徐登上的鐘鼓樓是伊犁河邊惠遠老城裡的鐘鼓樓,他是1842年被貶謫到伊犁的,當年他就住在惠遠老城鐘鼓樓南面巷子裡一家安靜的民宅里,生活了2年多。現在留存的鐘鼓樓是1883年在距離惠遠老城15公里的地方仿照原樣建起的。

在鐘鼓樓的東南面,一所仿古的宅子正在修建,整個宅子顯得豪華氣派,這裡要修建一個林則徐紀念館,將把蒐集到的林則徐的文物都陳列在這裡。

上世紀80年代,電影《林則徐》也是在這座鐘鼓樓附近拍攝的,林則徐的後人也曾多次來這裡尋古懷舊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