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濟河[淮河支流渦河的支流]

惠濟河[淮河支流渦河的支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惠濟河,惠濟河是開封的護城河,位於河南省東部和安徽省西北部,是渦河左岸一條支流,全長174公里,流域面積4130平方公里,為渦河最大支流。

幹流概況

惠濟河 惠濟河

開封郊區:惠濟河:清乾隆初年為排泄開封城內雨澇積水而鑿,乾隆六年(1741年)皇帝賜名"惠濟河"。河流自開封城東南角水門洞 (今名濟梁閘)起,經東郊鄉、南郊鄉、汪屯鄉,至後伍村東北出郊區進入開封縣境內,長10.4公里,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沿途有北郊溝、黃汴河、東郊溝、馬家河以及南乾渠匯入,總流域面積261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22米3/秒。本河段受城市生產和生活廢水污染嚴重(見1984年汪屯橋斷面水質狀況表)。  

惠濟河 惠濟河

開封縣:惠濟河: 惠濟河古稱汴河,北宋時曾是中原通向東南的主要河道,自明朝後其流逐斷,清乾隆六年(1741年),河南巡撫雅爾圖,奉命開挖汴河故道,寬10丈,深1丈,長65194丈,竣工後賜名為惠濟河。道光十一年(1841年)黃河決口張家灣,惠濟河復被淤積,航運斷絕。同治七年(1868年)巡撫李鶴年奉命疏浚。建國後,開封縣人民政府於1977年發動人民進行大規模的治理,除澇標

惠濟河 惠濟河

準達到五年一遇,沿岸人民廣受其益。惠濟河源於開封市郊區黃汴河口,流經開封市,至郊區汪屯村東進入開封縣境,穿興隆、半坡店、陳留、仇樓等4鄉(鎮)。從仇樓鄉畢橋村東入杞縣境。境內流長29公里,流域而積270平方公里。沿途有馬家河、上、下惠北泄水渠、淤泥河、圈章河、柏慈溝等6條支流匯入。河床寬45至52米,深3.5米,堤距170米,常年有開封市工業退水0.5~3立方米/秒的流量,除澇流量183立方米/秒,防洪流量284立方米/秒,沿途有中型提灌站6處,攔河閘1座,可灌溉農田約40萬畝。  

杞縣:惠濟河 源於開封城西北黃汴河源。惠濟河原為古汴河。清乾隆六年(1741年),河南巡撫雅爾圖奉敕開挖疏浚古汴河故道,竣工之後賜名惠濟河。惠濟河屬淮河支流渦河的支流,全長181.8公里,流域面積4130平方公里。

幹流自開封城東南角黃汴河口開始,穿過隴海鐵路橋,向東南經高樓、汪屯橋,到後伍村東北馬家河入惠濟河口北,全長10.74公里,流域面積177.9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22秒/立方米,河口寬度40-44米,河槽深度3.5-4米,已被工業和生活污水嚴重污染。

惠濟河, 清乾隆六年(1741)因汴河故道開挖,取"恩惠濟加"之義命名,別稱沙河。由原陳留縣(今入開封)畢橋東入杞,至裴村店鄉趙樓東入睢縣,境內長60餘里。東至羅寨西,北岸輸水入王莊西乾渠,南岸輸水入躍進乾渠。至羅寨東南,南岸輸水入惠南乾渠(幸福乾渠)。又東經焦寨、周寨北,至慈母崗西南,柏慈溝西北來,於北岸匯入。又東,過英莊、豆貴寨、朱寨、西馬頭北,於魏廟東北穿蘭杞公路,再東過東馬頭、沙土崗、坡吳、侯莊北,至唐寨東北,淤泥河西北來,於北岸匯入。再東,經官莊南,至顧莊東董寨溝北來,於北岸匯入。又東,至司崗東南,崔林河北來,於北岸匯入。又東,至屯莊西北"龍門口",南岸為祁河上源。再東,過賀營、宋灣、謝王莊北,至趙樓東南入睢縣,境內31公里,流域面積543-1341.4平方公里。

其支流經杞而於境外匯入者二:一為小蔣河,柘城西匯入;一為茅草河,睢縣杜公集東匯入。此河水旺於夏、秋,衰於冬,春,負擔排除開封市區污水及上游引黃退水,可資灌溉,但污染嚴重,不能養殖,水源無常,不通航運。  

主要支流

馬家河:惠濟河上游主要支流之一。清代中期為排泄祥符縣(今開封縣)西部地面內澇積水,初由當地高坡集(今已廢)村馬家倡導而開鑿,故名。源於開封縣杏花營農場北部西網村西北(原高坡村),運糧河東岸,東南流,穿過隴海鐵路,到杏花營鄉榆園村東進入郊區南郊鄉,流經其南部,汪屯鄉中部,在後伍村東北注入惠濟河,郊區段長16公里,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底寬17米,深3米。過水能力在隴海鐵路橋斷面9米3/秒,入惠濟河口37米3/秒。年平均流量2.72米3/秒。年平均行水160天,平均深度0.55米。

馬家河北支:馬家河主要支流。1972年為排泄馬家河上游北側內澇積水而開鑿,因流域位置而得名。源於水稻鄉回回寨村南,東南流,到落堤村,南折進入西郊鄉,經瞿家寨、毛寨,至南郊鄉牛墩村北匯入馬家河,全長15.747公里。流域面積91.96平方公里,河流斷面上口寬21-26米,底寬9.2-12米,深2-3米。過水能力,落堤斷面7.26米3/秒,河口斷面24米3/秒。年平均流量0.32米3/秒。年平均行水60天,行水深度平均0.3米。

黃汴河:惠濟河上游支流之一。1963為排泄郊區西北部背河窪地內澇積水而開鑿。因處黃河與惠濟河之間,初名黃惠河,又因河流流經黃河南岸到開封城之間,開封簡稱"汴",又名黃汴河。源於黑崗口沉沙池東南堤外,繞經水稻鄉北、東面,到北郊鄉北官莊西北穿過城堤,南流到城西南角外側,經大南門、小南門外護城河到城東南角外側注入惠濟河,全長17.2公里,流域面積58.8公里。河流上口寬17~24米,底寬4~13米,深1.2~2米。過水能力7~17.5米3/秒。年平均流量0.56米3/秒,年平均行水300天,行水深度0.37米。1989年下流東西河段西岸已砌片石攔護。河水自新新造紙廠以下污染嚴重。

北郊溝:注入惠濟河的第一條支流。1956年為排泄開封城北近郊內澇積水而開鑿,故稱北郊排水溝,簡稱北郊溝。源於北郊鄉王口舌村北地,東流到開封--柳園口地方鐵路而南折,到曹門外入城東護城河,至城東南角外側注入惠濟河(即濟梁閘東50米處),全長7.226公里,流域面積12平方公里。河流上口寬10~18米,底寬3~11米,深2米,過水能力入惠濟河處為2.27米。/秒。年平均流量0.5米3/秒。年內平均行水115天,水深0.3米。自蘋果園生活小區以下河水污染嚴重。

東郊溝:惠濟河上游支流之一。1958年為排泄開封城東近郊地表逕流而開鑿,故稱東郊排水溝,簡稱東郊溝。源於北郊鄉東官莊北地,沿護城堤內側東流,至石寨村,南折到寧陵屯東地,進入東郊鄉。至皮屯村西南出護城堤,在開封縣城關鎮閆李岩村南注入惠濟河。全長14.76公里,流域面積30.1平平方公里。河流上口寬9~15米,底寬3~8米,深0.9~2米。年平均水位0.6米,流量1.5米3/秒。自開封化肥廠以下河水污染嚴重。

惠北泄水渠:惠濟河上游支流之一。為排泄惠濟河上游北側內澇積水於1964年開鑿,故名。源於柳園口鄉步李寨村南護城堤腳下,沿護城堤外側東流,經北郊鄉、東郊鄉,在大董莊村折向東南流。宴台河東、李樓西,由程娘莊北進入開封縣。郊區段為惠北泄水渠上段,全長12.75公里,流域面積52平方公里。河渠上口寬11.9~17米,底寬3.6~5.3米,深1.2~1.85米,比降1/3000,年平均流量0.36米3/秒。年內平均行水105天。平均水深0.3米。

開蘭河:惠濟河的支流圈章河上游支流。1959年開鑿。源於東郊鄉宴台河村北,東流經土柏崗鄉,到崗西村南,沿開封--蘭考公路北側東流,至南神崗村東進入開封縣。因沿原開封一蘭考公路北側而開鑿,故名。郊區段長3.77公里,流域面積26平方公里。河流上口寬5~12米,深1.4~2.4米。年平均流量0.53米3/秒。全年行水,平均水深0.37米。  

馬家河 源於開封縣西往村以北,在榆園村東進入開封市郊,經楊寨、牛墩過蘆花崗、西柳林、小蘇村至後伍村東北匯入惠濟河,全長29.723公里,市區長16.363公里,流域面積150.3平方公里。該河河底寬度平均17米,平均深約3米。過水能力,隴海鐵路橋9立方米/秒,入惠濟河口37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2.72立方米/秒。年平均行水160天,平均行水深度0.55米。河道淤積嚴重,河中蘆葦阻水,堤防殘缺不全,加之造紙廠廢水流入,已造成河水水質污染,亟待治理。

該河有楊寨北支排、楊寨支排、小汪屯支排、牛墩排水溝、蘆南支排、黃李中溝、老一號溝7條支流排水溝,總長度17.087公里。  

馬家河北支 該河繫於1972年為排泄馬家河上游以北的回回寨至楊橋堤一帶地區積水而開挖的排水河道。河自郊區西北回回寨開始,流向東南而下,過落堤村後折向正南偏東,經瞿家寨、毛寨村後,穿隴海鐵路,於牛墩村北匯入馬家河,全長15.747公里,流域面積91.96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道,不能通航,亦無水產。

河口寬度21-36米,槽深2-3米,右岸築有4米寬的堤防。除澇過水能力,從落堤村處7.26立方米/秒,至入馬家河口24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0.32立方米/秒,年平均行水60天,行水深度0.3米。該河有狼城崗溝、王府寨支排、沙門南支排、水稻回支排、西郊六支排、西郊七支排、西郊八支排共7條支流排水溝,總長度27.625公里。

黃汴河 ,源於黑崗口黑池,經單寨村向南至北官莊進入開封護城大堤,經開封城西門外,到城西南角折向正東,過西南城門外,經大南門、小南門,至城東角環城公路橋處注入惠濟河。全長17公里,流域面積58.8平方公里。河口寬度18-24米,河叉4-13米,槽深1-2米。河道左右岸均築有3-5米寬的防護堤,過水能力為7-17.5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0.56立方米/秒,年平均行水300天,年平均水深度0.37米。由於城西新新造紙廠、橡膠廠、印染廠、毛巾被單廠、紗廠、火柴廠、皮革廠等工業廢水流入,水質嚴重污染。該河有鹽庵溝、鹽庵溝二支排、鹽庵溝四支排、單寨一支排、單寨二支排、林退溝、郭退溝、南退溝、高屯支排9條支流排水溝,總長度34.297公里。

惠北泄水渠, 該渠是惠濟河主要支流之一。為排泄惠濟河以北易澇鹽鹼地區的積水而得名。屬季節性河道,流量無定,亦無水產。該渠起源本市北郊南菜園以東,向東南通過開柳公路、小鐵路,繞護城大堤東北角,經謝莊、吳寨、劉寨、至灣橋、宴台河村而後穿開蘭公路、化肥鐵路後,進入開封縣境至陳留北關入惠濟河。

市區長12.661公里,流域面積52平方公里。河口寬11.9-7米,河底寬3.6-5.3米,河槽深1.2-1.8米,兩岸均有防護堤。除澇過水能力3.6-16.4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0.36立方米/秒,年平均行水105天,平均行水深0.3米。該渠有牛莊支排、劉莊支排、老劉店支排、友誼溝、道士房支排、邊村支排、廠尚溝7條支流排水溝,總長度22.86公里。

東郊溝 東郊排水溝簡稱東郊溝。源於本市北郊的北官莊東,向東流過開柳公路橋,小鐵路橋,經辛莊北,過石寨村西,沿護城河大堤西側,經皮屯村至閻李寨南匯入惠濟河。全長15.03公里,流域面積30.82平方公里。該溝季節性河道,水量無定,不能通航,亦無水產。由於工業廢水流入,污染嚴重。河口寬9-15米,底寬3-8米,槽深0.9米,左右堤寬3米。過水能力,入惠濟河14.17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1.5立方米/秒,全年行水不斷。水深0.6米,支流兩條:仁雙溝(1500米),興鐵溝(1500米),合計長度3000米。

北郊溝 源於本市北郊王口舌村正北,向東穿過開柳公路,拐向東南,沿開封城牆外南行,經曹門、宋門外,至城東南角皮革廠匯入惠濟河。長7.326公里,流域面積12平方公里。河口寬10-18米,河底寬3-11米,槽深2米,左右均有3米寬堤防。過水能力,入惠濟河為2.27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0.5立方米/秒。全年行水150天,行水深度0.3米。有一條800米長的支溝:解放三支溝。污染嚴重。

開蘭河 源於郊區東郊十里舖村北。向東經廠尚、南神崗東始進入開封縣境,市區長3.77公里,流域面積26平方公里。河口寬5-12米,河槽深1.4-2.1米,左右有3米寬堤防,年平均流量0.53立方米/秒。該河有鐵路溝、張三里溝、北神崗西溝、北神崗東溝、高莊溝、農場溝、前朱溝7條支流排水溝,總長度18公里。污染嚴重。  

淤泥河:源於袁坊鄉灣堤村附近,流經背河灃地和淺平窪地,流域面積136平方公里,至內管營出縣界入杞縣,境內全長27公里。淤泥河除排開封電廠退水約0.3立方米/秒的流量外,主要用於排泄稻田退水和雨季排澇,最大排水流量83立方米/秒,治理達到5年一遇的排澇標準。  

淤泥河, 惠濟河第一大支流,縣北部第二大河,有分支10條,其始失考,清雍正八年(1730)復浚。同治八年(1869)取"永濟生民"之義命名永濟渠,又以水含淤沙嚴重,俗稱淤泥河。今道源開封縣土柏崗鄉大門寨村,於杞縣南北寨西入杞,東南行王莊、吳堂、紀寨西,至孫府寨西南折東行,至杏行東北,圈章河北來,於北岸匯入;秦奉溝西來,於南岸匯入。又東行單寨北,至小寨東,濟民溝、金獅溝合流後,於北岸匯入。又東,至黑木東北楊莊溝、老耿溝合流後於北岸匯入。折南,行黑木東、郝莊、尹莊西南,又東至前化寨北,十字排溝西來,於西岸匯入。又東,行李樓西南,至毛樓西北穿蘭杞公路,又東南,行府里莊北,至十二里寨東南,杜莊河北來,於北岸匯入。又東南,行大郭寨、後囤、前囤、東營、前營東,折東南,田程寨溝東北來,於東岸匯入。又南下至老徐莊南,於北岸匯入惠濟河。境內流長(幹流)24.2公里,流域面積152.7-618.3平方公里。水旺於夏、秋,枯於冬、春,沿岸多內澇區。水淡,可養魚。負擔排泄開封電廠污水,開、蘭二縣種稻退水及澇期排澇,亦可灌溉。

淤泥河分支有10條:

圈章河清初分二段,在陳留境及杞之泥溝村北者稱陳留溝,泥溝以南者稱杞縣溝,亦曾名楊柳河。清同治八年(1869)治河時,上源分2支,分別稱大坡河、二坡河,皆在陳留,至圈章合一,名為泥溝,因名稱不雅,改稱圈章河。今道源開封縣埽街,分西、中、東三支:其西支穿隴海鐵路南下,於杞之圈章村北入境而南(另兩支略),行後泥溝村西,前泥溝、中泥溝二村間,又南行張大夫寨西,至杏行村東北於北岸匯入淤泥河,境內流長7公里,流域面積143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可兼排灌。

秦奉溝, 清同治年間為永濟渠南支。光緒十七年(1891)與永濟渠同時治理,以流經秦奉村得名。今道起秦奉寨西北,東行至杏行東南,於南岸入淤泥河,境內長8公里,季節性排澇河。

王莊西乾渠, 1958年開,北起王莊(泥溝鄉)西南,承淤泥河,西南行至秦奉寨東穿柏慈溝,下至羅寨西南,於北岸入惠濟河,境內長10公里,可排、灌。

十字排, 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挖(以下凡無具體年份者均為此時期,皆略去)。西起平城北,東南行至卞莊東穿106國道,又東,至前化寨北,於西岸入淤泥河,境內長10公里,季節排澇。

濟民溝, 原為行水坡窪,災域5萬餘畝,1951年春設計治理未果。1953年秋大澇,沿岸20餘村陷水中,乃冒雨浚蘭杞界至入淤泥河口阻水地段10.2公里,粗成水道,減災2萬畝。今道源蘭考三義寨黃河大堤南,下至老茄莊。又南,入杞之清涼寺,南行老周寨西再南穿泥溝至陽堌公路,又南至聶寨東北,金獅溝來會,又南至小寨東南於北岸匯入淤泥河。境內長10.7公里,流域面積84.7平方公里。負擔引黃退水,可排灌。

金獅溝, 出蘭考,入杞之九府樓而南,至耿小集西穿泥溝至陽堌公路,又南,至南聶寨東北合濟民溝南下入淤泥河。境內長9公里,季節排澇。

老耿溝, 以經流老莊、耿小集二村首字命名。起丁寨(泥溝鄉)北,南行,至耿小集東穿泥溝至陽堌公路,又南,至葛寨(陽堌鄉)西北合楊莊溝,南下淤泥河,境內長6公里,季節排澇。

楊莊溝, 以遭經楊莊(陽堌鄉)得名。上游2支,西支起汪寨東,至袁譚南穿泥溝至陽垌公路,又南行朱寨,至楊莊西合東支;東支起舊店西,於袁譚東南穿泥溝至陽堌公路,又南,至楊莊西合西支;又南,合老耿溝,再南,至李指揮屯西南入淤泥河,境內長10公里,,,, 季節排澇。

杜莊河, 原為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黃河決儀封三堡溢杞之泛道,由固寨(今蘭考古寨)南入杞,南行陽垌東門外,至蒲莊分3支:東支稱東河汊,東南行,過鐵崗、謝寨,到南陳寨西南入永濟渠(今淤泥河);西支稱西河汊,由蒲莊而西南,過朱寨(今柿園鄉北朱寨)、柿園,於胡樓西入永濟渠;中支為主道,由蒲莊而南,過鐵崗、杜莊(柿園鄉),至十二里寨南入永濟渠。同治二年(1863)廢3支之名,取"永利生民"之義,統稱永利渠,修田程寨至徐莊(今城郊鄉老徐莊)段4.5公里,寬1.8丈,深2-5尺。其後,中、西二支皆淤,東支斷續通水,田程寨以南8村積淤特甚,連年被水,官府不治。光緒二十四年(1898)十一月(農曆),南陳寨歲貢生王樹聲召集8村首事,修南陳寨至永濟渠段,迨工程過半,因挖壓地無法解決中輟。光緒三十年(1904),知縣姚禮成免挖壓地389畝賦役,並償原主地價,始竣工。後全河皆淤,陽堌南多次被水。1937年大水,國民黨河南十二督察區黨務專員薛廣漢(柿園鄉毛莊人)令從毛莊北辟一新道,東南向田程寨導入原東支使水災搬家,嫁禍鄰村。中共地下黨員杜省吾發動田程寨等村民眾抗議,並以武裝相抗,又抗訴省府,數月無成而罷。是年冬,國民黨軍改毛莊以南至入河口段為戰壕,次年日偽又改為河道,命名杜莊河。其原東、西二支俱廢。

今道上游二支,西支為主,長4.3公里,自蘭考許貢莊入杞西梨園,南行,至韓樓(陽堌鄉)西穿蘭杞乾渠又南行,至梁莊(陽堌鄉)西南合東支;東支4.6公里,由蘭考豆腐營入杞東梨園村,南行至梁莊合西支。二支合流以下即主幹。又南,至陽堌東南穿陽堌至西寨公路,又南過田莊、蒲莊、福利莊(今陽堌付里莊)……至謝寨西北,鐵崗溝於東岸匯入。又南,過杜院、白樓至十二里寨南入淤泥河。流長12.4公里,流域面積158平方公里,排灌兩用。

田程寨溝 原為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河決儀封三堡溢杞泛道東支(即東河汊)下游。清光緒三十年(1904)後失修漸廢。50年代末重開,因起源於田程寨北得名。今道由田程寨南下,行雙柳樹村西、李墳與小崗村間、南陳寨西,至老徐莊西北,於東岸匯入淤泥河。境內長6公里。季節排澇。

柏慈溝, 惠濟河支流之二,1965年開挖,以起止兩地首字命名。今道西起開封縣八里灣鄉柏樹墳,至杞縣孫寨西南入境,東南行,過郝寨西南、郭君寨與秦奉寨間,穿王莊西乾渠,又東南,過白丘、楚莊、趙寨東北,到慈母崗西南,於北岸匯入惠濟河。境內流長10公里,流域面積42.2平方公里,兼排灌之用。

初開時,經秦奉寨溝入淤泥河,因淤泥河受水較多,往往頂托倒灌,1965年春,由平城公社按"對口標準",除澇5年一遇,修開杞界至入惠口段10公里,利用惠北乾渠取土坑,改道直入惠濟河,投資4萬元,完成土方12萬立米,除澇萬畝。1970年夏,該社自行清淤。投資6000元,完成土方4萬立米。1979年冬,列為基建工程,仍由平城公社民工5000人,按"七〇標準",除澇5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治理全段,底寬3-5米,水深2.8-3米,除澇流量20.5-26立米/秒,防洪流量41.7立米/秒。堤距60米,高2-3米,投資7.8萬元,完成土方36萬立米,基本上解除了沿溝一帶的澇災。

崔林河, 惠濟河支流之三。以經流崔林村得名。其始無考,舊縣誌稱為洮河,養馬店一段又稱柳楊河,有柳楊橋。其源唐寨(原屬杞之巴河社,1928年劃入民權,今稱前唐寨),西南向小河灣(今東河灣村)、趙寨(西寨鄉)西,至大河灣村分二支,東支行前土柏崗東,西支行垂楊林(今崔林村)西,至前土柏崗南合流,以南之道與今同。清雍正六年(1728)復浚,乾隆二十一年(1756)再浚,其後失修,遇澇時疏導而已,建國前僅顯河形。

董寨溝, 惠濟河支流之四。起於董寨得名。由村南至司崗西南於北岸匯入惠濟河,長5公里,季節排澇。

小蔣河, 惠濟河支流之五,其道大部為古渙水,元代淤於黃河。災域10萬餘畝。1950年重開。上游葛崗至楮皮崗段稱楮皮崗溝,中游稱小惠濟河,下游稱雍河,後統稱小蔣河。今西起葛崗鄉曹寨南,下行東南,於葛崗東穿開杞公路,又東南行,過西雲所、東雲所東、西和寨、袁窪南,至林莊南,張博溝西來,於南岸匯入;至村東南,邵窪溝北來於北岸匯入。至薛莊西穿杞縣至沙沃公路,又東南過何莊(五里河鄉)南,黃崗溝西來,於西岸匯入。又東南,至後葛老莊東北墳角溝西來,於西岸匯入。續東,至崗頂東北穿朝杞地方鐵路和106國道,過西張莊、魏莊間,至大高寨西穿東風二乾渠再東,至大岑寨西北,史莊溝西北來,於北岸匯入。折南行,過孟東、孟西間至大魏店西穿鄭永省道。東風一千渠(今稱小魏店溝)北來,由東岸匯入。又南,過田寨、袁寨西,至魏寨(邢口鄉)東南,小河寨溝西北來,於西岸匯入。又南,過河坡李西,至司莊東折東南,過李店、夏陵、杜樓西至馬莊寨西南入睢縣,境內長35公里,初為排澇,1965年後兼資灌溉。

小蔣河分支有7條:

張博溝, 源於張博士寨得名。今道西起葛崗鄉孟寨北,東行陳寨(葛崗鄉)、玉皇廟北,至林莊南匯入小蔣河。長5公里,季節排澇。

邵窪溝, 流經邵窪村得名。起七里崗西南,東南行,過邵窪南,至林莊東南匯入小蔣河。長3公里,季節排澇。

史莊溝, 源於史莊北得名。起縣城東南護城堤排水站,南行史莊東,至丁樓南穿東風二乾渠,又東南,行陶陵崗西,轉南,行馬千寺、楊莊(五里河鄉)、夏寨西至大岑寨西北匯入小蔣河。長7公里。季節排澇,兼排除縣城污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