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是著名文學家陳羨先生創作的一部論文集,主要敘述並評析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人文,本書由重慶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悠久的文明,也並不是簡單的一成不變流傳至今。中間有過諸多的變遷,其中尤以十六國南北朝這一時期的變遷最為關鍵,這一時期的社會文明變化,基本上確定了以後中國強盛時期文明的基礎模式。本書打破舊的對於中國“季世”歷史的思維模式,提出了“文化沒有改變,有的只是發展,文化沒有絕對的優劣,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的全新觀點,以這種新觀點再來看待歷史,不僅可以使人讀來暢快,更能使人因讀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獲益匪淺也。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又動盪不安的年代,作者緊緊把握住南北朝兩根歷史主線,將交錯部分融會貫通,加上自己獨特的歷史見解,確實將這段動盪的歷史刻畫得引人入勝、深入淺出。

本書繼承了其前篇《縱橫十六國》的寫作筆法,以歷史事件為主幹,以歷史人物為線索,講述了南北朝分裂與融合的歷史篇章。作者緊緊把握住南北朝兩根歷史主線,將交錯部分融會貫通,加上自己獨特的歷史見解,確實將這段動盪的歷史刻畫得引人入勝而深入淺出。

本書繼《縱橫十六國》之後再一次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歷史功底和文化底蘊,是一本描寫南北朝歷史的佳作。

編輯推薦

紛亂南北朝的戰爭史,與作者一道體味動盪年代的歷史

作者簡介

陳羨,網名“殘雪”、“石門居士”,浙江杭州人,畢業於浙江大學,獲碩士學位,現在加拿大攻讀博士學位。

1999年,開始在浙大BBS上連載歷史敘事系列作品《縱橫十六國,煮酒話英雄》,受到眾多歷史、軍事網迷們的熱烈追捧與好評。此外,還發表有史評、書評及詩文,如《“胡思亂想”史評》、《閒談大理》、《字母小史》、《漢音隨筆》等。本書的前篇《縱橫十六國》已由我社出版。

目錄

序章

序章——從南北對峙說起

第一部:元嘉之治

一劉裕發跡

二桓玄的野心

三六個月的皇帝夢

四強國之本

五拓跋珪功過

六拓跋嗣平內攘外

七盧循之亂

八二劉相爭

九翦除異己

十討滅宗室

十一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

十二 失去長安的帝業

十三 南北二帝的身後事

十四 魏宋河南大戰

十五 廢立風波

十六 宋文帝誅臣親政

十七 拓跋燾伐夏

十八 敢死隊生擒赫連昌

十九 可笑的盟約

二十 塵埃初定

第二部:宋魏相爭

一赫赫“武”皇帝

二自毀長城

三崔浩一語定涼州

四義康失勢

五蓋吳舉兵

六太武滅佛

七陸俟單馬平叛

八崔浩之死

九南北狼煙再起

十王玄謨的失敗

十一 拓跋燾席捲淮上

十二 兩敗俱傷

十三 疑雲重重的宮廷變亂

十四 元兇逞惡

十五 二凶的覆滅

十六 爛無止境

十七 拓跋溶的中興

十八 沈慶之廣陵平亂

十九 荒淫天子射鬼亡

二十 盡失淮北

第三部:明主昏君

一文明馮太后

二慕容白曜取青州

三拓跋弘禪位

四宋室喋血

五蕭道成建功

六“模範”暴君

七易代之間

八二度臨朝

九垣崇祖決堰戰壽陽

十除弊革新

十一 北魏重教崇禮

十二 齊武帝蕭賾

十三 遷都洛陽

十四 一歲三號亂齊廷

十五 崔慶遠不辱使命

十六 孝文帝漢化改制

十七 內外鏖兵

十八 興亡有道人難道

十九 內變迭起

二十 蕭衍代齊

外篇、附錄

外篇一 姓名與曲筆

外篇二 再談姓名:還人物本來名姓

附錄一 南北朝帝王紀元表

附錄二 南北朝(前期)年表

附錄三 南北朝(前期)主要人物索引

書摘

文章

序章 從南北對峙說起

一上鐘山萬慮消,虛空樓閣翠岧嶢。

金陵鬱郁帝王宅,天塹悠悠南北朝

月滿石城秋似水,風高淮浦夜生潮。

未應便作乘蘆去,且聽仙人碧玉簫。

黃鎮成《鐘山》

地緣上的南北,與方位上的南北,是兩回事兒。

一個國家的所謂地緣文化,常有其歷史的根源,比如美國的所謂東部與西部,除了地理、氣候上極大的差異外,很大程度上是緣於由東部向西部的拓荒歷史,以及移民潮的走勢與來源。因此,儘管歷史上發生過南方與北方的對峙與戰爭,並且影響深遠,人們還是更習慣於將美國首先劃分為東西兩部分。

中國的情形亦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把東西改了南北。歷史上南北對峙的雛形恐怕可以上溯到春秋時期的晉楚爭霸。之前雖有零星規模的南北民族之間的衝突,但都難成氣候,古代漢族的主體成分華夏族起於北方,最初只有東西部族的對抗,商人來自東方,周人來自西方,而當時的南方還是蠻夷的天下,太伯建立吳國算是北人的第一次南遷,卻遠不足以改變南方的人口結構。楚國的君主雖然早早地自稱為王,仍免不了被以正統高貴自居的北方各諸侯國視作爵位低下的楚子,直到楚莊王問鼎中原,才開始引起中原各國的重視,但依舊得背負蠻夷的名分。

晉楚爭霸只不過是南北對峙最初的一種形式,戰國時期楚國的面積幾乎與其它六國的面積等同,依然無法避免國破家亡的慘劇。此後數百年秦漢的持續統一,奠定了今日漢文化圈的基本範圍,這期間皇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乃至人口的重心,都在北方,東漢時期的十二州中,荊、揚、益、交四州屬於南方,面積不小於北方八州加上一個司隸,但在戶口的數量上卻抵不上北方的一半。

漢末軍閥迭起、群雄割據,亂的基本上是北方。塵埃落定後反倒是魏蜀吳三國鼎立,一北二南,開啟了真正意義上南北對峙的局面,以後晉朝雖然短暫統一,卻不能根本改變分裂的勢頭。六朝六朝,指的正是漢末以來連續統治南方的六個對立於北方政權的朝代,“南北異俗”的論調,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深入人心的。而對於今日中國南北文化的巨大差異產生決定性作用的,便是接下來數百年的南北朝時代。

時間上來看,南北朝可以從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開始算,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南征滅陳為止,前後綿延兩百年。這個大朝代上承魏晉、下接隋唐,整箇中華世界幾乎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民族大遷徙大融合的時代,也是思想大轉折大變革的時代,如若我們將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