悛悛

釋義
悛悛(quān):小心謙恭的樣子,誠謹忠厚的樣子。也作“恂恂”。
出處
史記·李將軍列傳》:太史公曰:《傳》曰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②,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③”。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注釋
《傳》: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之所以稱為“傳”是因為《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後人所記,別於孔子本人所編撰的《經》
蹊:小路
正:行得正
悛悛(xun):小心謙恭的樣子,誠謹忠厚的樣子。也作“恂恂”
如:像,像司馬遷一樣誠謹忠厚
能:擅長
鄙人:鄉下人
彼:代詞,代李將軍
心:品德,思想
誠:確實
信:信任,這裡是被動語態
士大夫:此處指將士
雖:即使
諭:告訴,這裡是“說明”的意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