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雙年展

在亞太地區眾多超過400萬人口的大城市當中,恐怕除了中國深圳之外,沒有幾個比悉尼更年輕的城市。而「悉尼雙年展」(Biennale of Sydney),同時也是亞太地區規模數一數二的當代藝術活動。第16屆悉尼雙年展,是由義大利策展人卡羅琳.克斯多夫–巴可幾夫(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串連一眾藝術家「革命同志」雲集展現當代藝術的造反性格,本次雙年展的主題為「革命——造反的多種形式」(Revolutions–Forms That Turn),顧名思義,這是一場創作者集體提出政治主張的起義事件;如此高調的社會介入行動,想必不會甘於逗留在藝術展覽館之內。

簡介

革命造反的多種形式:悉尼雙年展革命造反的多種形式:悉尼雙年展
悉尼雙年展的前身是一項“當代澳洲藝術獎”的選拔和展覽活動,由著名企業家貝喬諾•內堤斯(Franco Belgiorno-Nettis)創建並資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相當活躍。
悉尼雙年展(Biennale of Sydney)創始於1973年,旨在展現國際當代藝術最新創作,為用於挑戰傳統的藝術觀念的藝術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展示的平台。隨著悉尼雙年展規模不斷地發展壯大,至今已成為與威尼斯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並駕齊驅地三大國際藝術雙年展。
1973年開始第一屆國際藝術雙年展,當時舉行地點選在雪梨歌劇院,第二屆以後即以新南韋爾斯畫廊(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藝術空間、澳大利亞攝影中心、澳大利亞美術館、音樂廳、歌劇院、碼頭2及3號、Walsh海灣、地區商業畫廊、雪梨科技大學為主要展出地。
悉尼雙年展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現代視覺藝術展示活動,並以展現世界最新鮮、最具革新精神的當代藝術而聞名。
雙年展將主要展示澳大利亞人迄今從未見識過的一些創新作品。通過作品布置、表演藝術、電影放映、網路現場、文字、對話和其他活動,著重探討著變化為何曾是並仍將是社會和想像的推動力問題。
從1973年到2009年, 悉尼雙年展已經走過了34年,這個大型展覽為澳大利亞帶來了80多個國家的1200多位藝術家作品。
悉尼雙年展在文化交流等方面開創了多項歷史第一。雙年展是首個慶祝澳大利亞文化和種族多樣性的慶典活動(1976 & 1979);雙年展是首個在國際當代藝術背景下展示本土藝術的展覽(1979); 是首個聚焦亞洲藝術以及本地區當代藝術的雙年展(1973 & 1976)等等。
悉尼雙年展快速成為國際知名的雙年展,以及頂級當代藝術、多種媒體國際藝術節之一,其也是當今優秀當代藝術活動之一。

職責

悉尼雙年展在當代藝術方面,吸引著澳大利亞的和世界各地的國際觀眾,來共同挑戰現狀、推動文化變革,雙年展鼓勵著觀眾們以其開創性方式來體驗藝術。
悉尼雙年展的宣言是提供新鮮的策展觀點以及獨特的藝術視角,為藝術與藝術家碰撞提供機會,同時推動以展覽為基礎的活動與出版物。最重要的一點,悉尼雙年展為國際藝術家提供前來悉尼展示新作品、面對更多觀眾的機會。

歷史

1973年悉尼雙年展以來,共展示了80多個國家的1355件藝術作品。
從一開始,悉尼雙年展就像一個文化發展與討論的催化劑,為藝術家、作者、各國策展人、收藏家、畫廊經理人以及澳大利亞與之地位相當的人提供了直接交流的特別機會。這個對外推廣計畫涉及了成千上百的教育和文化機構,以及精力充沛的活躍藝術家、學生和教育家。
30多年來,悉尼雙年展提供眾多重量級藝術作品,為大眾提供了在澳大利亞收藏稀有藝術珍品的機會,並持之以恆的為澳大利亞藝術和文化做自己的貢獻。
2010年第十七屆悉尼雙年展將於2010年5月12 日到8月1日舉辦,屆時雙年展舉辦地點將環繞悉尼港,包括:西澳大利亞的鸚鵡島(Cockatoo Island)、 碼頭2及3號、澳大利亞美術館、悉尼歌劇院、藝術空間、澳大利亞美術館、以及皇家植物園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