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齒象

恐齒象

恐齒象生活在一千二百萬年前,站立時高可達5米。有條揮動自如的長鼻,可以捲起敵害摔出十多米外下領部長著一對由門齒演化而來的大象牙。

基本信息

恐齒象恐齒象

特徵

象, 哺乳綱,長鼻目,象科。,是世界上最大的陸棲動物,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長鼻目僅有象科1科共2屬2種。

恐齒象: 身長:6米。身高:4米。分類:象類,恐象類。象牙是上頜第二對門齒加長形成的,恐齒象類也擁有一對加長的象牙,但卻是長在下頜上。方向不是向前、向上,而是向下、向後,好象農民用的耙子。象肩高約2米,體重3~7噸。頭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圓柱,支撐著巨大身體,膝關節不能自由屈曲。鼻長几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伸屈自如;鼻孔開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狀突起,能揀拾細物。上頜具1對發達門齒,終生生長;上、下頜每側均具 6個頰齒,自前向後依次生長,具高齒冠,結構複雜。每足5趾,但第1、第5趾發育不全。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雄象睪丸隱於腹腔內;雌象前腿後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 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

長鼻目曾有6科,其中5科已滅絕,包括恐齒象。僅餘象科1科2屬2種動物。本目動物特徵一如其名,鼻子長,鼻端生有指狀突,能撿拾細小物品。 象科包括2屬2種動物。象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的嗅覺和聽覺發達,視覺較差。長鼻起著胳膊和手指的作用,能攝取水與食物送入口中。巨大的耳廓不僅幫助諦聽,也有散熱功能。象是群居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由雌象做首領,每天活動的時間,行動路線,覓食地點,棲息場所等均聽雌象指揮。而成年雄象只承擔保衛家庭安全的責任。有時幾個象群聚集起來,結成上百隻大群。

活動範圍

象棲息於多種生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群居,雄獸偶有獨棲。以植物為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壽命約80年。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滅絕時間:更新世初期,在北美洲的個別地區有的種類堅持到更新世末。

演化

恐齒象是在早期演化過程中分化出來的一個旁支,真象的象牙是上頜第二對門齒加長形成的,恐齒象類也擁有一對加長的象牙,但卻是長在下頜上。方向不是向前、向上,而是向下、向後,好象農民用的耙子。現代象是從始祖象進化而來。據化石發現,始新世的始祖象僅吻部較長,體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變成現代象。

相關詞條

演化象牙北美洲
陸棲動物更新世初期始祖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