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聲損傷性耳聾

1.聽力下降一般在爆震傷後即可出現聽力下降,有的在短時間內聽力完全喪失。 4.頭痛見於強烈的爆震後,重者可伴有腦震盪,頭疼頭暈。 1.中耳損傷主要表現為鼓膜破裂,一般裂傷無組織缺損者,都能在2~3周內自行癒合。

急性聲損傷性耳聾是因一次突然發生的強烈爆震或聲音引起的聽覺器官損害;亦有稱之謂爆震性聾、創傷性聾、耳衝擊震傷者。多發生在軍事演習及戰爭期間火器發射或其他突然發生的巨響,也發生於崩山、築路採礦等爆破作業,也見於生活中的一些意外爆震如:鍋爐、煤氣罐、高壓鍋以及家用電器中的電視機、電冰櫃等,也有因放爆竹而引起耳聾者。戰爭時由於大量使用重磅炸彈、大口徑火炮等武器,發病率明顯升高。

病因

在爆炸、火器發射所致的急性聲損傷時,噪聲強度往往超過140dB,甚至可達170~180dB。在火炮或炸藥爆炸的瞬間,因高溫、高壓氣體的迅速膨脹,炮管的震動和噴火,周圍空氣的壓力產生強烈變化,並從爆炸源向四周傳播,致形成爆炸壓力波,其中能量較大部分最初以超聲速(每秒1200~2100m)傳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衝擊波;其餘部分即聲波(每秒1100米),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強噪聲,衝擊波的能量和速度隨傳播距離增加而逐漸消耗和衰減,所以衝擊波於傳播一定距離後,逐漸變為具有聲速的聲波。衝擊波是由超壓和負壓所組成,其中,超壓波起主要作用。衝擊波為導致聽器損傷的主要因素,它具有巨大的壓力。
當人們在暴露的空間受到原發衝擊波的作用時,外耳道的氣壓突然改變,並於瞬間達到最高值,此時機體來不及通過咽鼓管的調節使鼓膜內外壓力平衡而造成明顯的壓力差。當後者超過一定生理限度時,就可導致鼓膜破裂,聽骨骨折、脫位和鼓室內出血等中耳損傷。強大的壓力波並可經過穿孔,直接作用於蝸窗而傳至外淋巴液。若鼓膜尚未破裂,則壓力波作用於鼓膜後經聽骨鏈和前庭窗傳至外淋巴液。上述直接或間接壓力都可引起外淋巴液的流體壓力,並通過前庭膜或基底膜傳至蝸管中的內淋巴,使內淋巴液產生劇烈波動,從而造成內耳螺選器、聽神經纖維和血管的損傷。

與致傷有關的幾個因素

1 壓力波峰值與超壓持續時間壓力波峰值是壓力波致傷作用中最重要的參數,一般在作用時間相同的條件下,壓力峰值愈高,致傷作用愈大。另外,在其他條件相似時,壓力波的持續時間愈長,致傷作用亦愈大。
2 壓力波頻譜的特性一般如壓力波的能量相當集中,即能量分布為狹頻帶,對聽器的損傷較寬頻帶嚴重。
3 暴露的次數在一定的壓力波峰值條件下,暴露次數愈多,中耳損傷愈重,即總的聽覺損失愈大,但若第一次暴露就使鼓膜穿孔,則再次暴露所造成的內耳損傷,卻比第一次的損傷程度輕。此因中耳傳聲系統破壞後,壓力波不能有效地傳入內耳。
4 人員所處位置位於可防衝擊波的地勢或居於室內者其損傷情況較輕。在非密閉的工事或建築物內,衝擊波壓力上升較慢,損傷的嚴重性一般也較小。人員距爆炸愈近,損傷也愈嚴重;在無工事防護的情況下,面向爆震一側的損傷,包括鼓膜穿孔,常比對側嚴重。若爆震時,患者鄰近牆壁,則面向牆壁一側的損傷可比對側為大(pahor,1981)。
5 個體差異聽器被衝擊波致傷的個體差異很大。在炸彈和火炮等武器作用下同一地段的人員,聽器損傷的程度相差很大,有的很輕,有的極重。核爆炸時同地區內人員聽器損傷的情況亦不相同。
6年齡差異就鼓膜穿孔來說,年輕人對大氣壓力突然增高,比年老者有較大的抵抗力。
7 個體防護情況戴有耳塞、耳罩、防聲帽或採取適當簡易防護措施者,可減輕耳部損傷。
8耳部情況大多數中耳傳導機構的病變,如鼓膜穿孔,聽骨鏈損壞,或耳硬化症等,可減少傳入內耳的聲能量,從而減輕內耳聲損傷。中耳肌麻痹的疾患,當強聲刺激時,失掉保護作用,反使內耳更易遭受傷害。多數內耳疾病,尤其是耳蝸性聾,因多有重振現象,對噪聲刺激較為敏感,外耳道內積蓄的大量耵聹可能會減弱衝擊波的作用。

症狀

經爆震後,均有暫時性嚴重耳聾,有的在最初幾分鐘內聽不到任何聲音,但不久又聽到聲響,隨後就感到耳鳴、耳痛、眩暈等各種症狀。
1.聽力下降一般在爆震傷後即可出現聽力下降,有的在短時間內聽力完全喪失。隨後逐漸恢復。但嚴重的爆震傷可一次致永久性聾。聽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質依損傷的部位不同而異,中耳損傷常為傳導性聾,內耳及聽神經損傷多為感音神經性聾,兩者兼有者引起混合性聾。嚴重的爆震傷可致永久性聾。巨大聲響能引起功能性聾。即突然發生的強噪聲並非作為物理因素造成內耳聽覺器官的器質性損傷,而是作為心理因素引起聽中樞功能抑制,導致耳聾。或是爆震性耳聾和功能性耳聾同時存在。兩耳多呈重度聾,聽力檢查,主觀和客觀聽力檢查不相符合。
2.耳鳴爆震後耳鳴可即刻出現,多呈高調,持續時間較長。
3.耳痛見於鼓膜穿孔、鼓室黏膜撕裂等。中耳受損傷的情況下,一般數日內可消失。
4.頭痛見於強烈的爆震後,重者可伴有腦震盪,頭疼頭暈。
5.眩暈多為鏇轉性眩暈,表現為噁心、嘔吐及平衡功能失調等症狀。
6其他爆震除引起聽器的損傷外,還可引起全身性損傷,如在爆炸和火器發射時,可伴有肺損傷,如肺泡破裂、肺出血、肺水腫等。也可引起胃腸出血、穿孔,肝脾血腫、破裂,膀胱破裂,心肌挫傷眼挫傷以及腦震盪。劇烈的爆炸傷可同時引起顱腦外傷,並出現休克、昏迷等嚴重的全身症狀。

檢查

鼓膜充血或散在小出血點。鼓膜穿孔,鬆弛部穿孔很少見。鼓膜破裂時,常有出血。穿孔邊緣不齊,常呈三角形、橢圓形或腎形,聽力檢查:聽力損失程度依損傷的程度不同而異,但聽力損失的範圍主要在4000~6000Hz。耳蝸電圖和聽性腦幹反應測聽可幫助了解耳聾的部位和客觀評價聽力損失的程度。嚴重爆震傷者必要時可行高解析度CT或磁共振,以了解鼓室、內耳道、顳骨的病變情況。

治療

爆震性聾患者常同時有中耳損傷和內耳損傷,早期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拖延日久者療效極差。
1.中耳損傷主要表現為鼓膜破裂,一般裂傷無組織缺損者,都能在2~3周內自行癒合。據報導,凡穿孔小於鼓膜面積的80%者,均能自愈,自愈率為81.4%。主要採取保持外耳道清潔和乾燥,忌用滴耳液;如外耳道有明顯污染,則可套用全身性抗生素以防感染。對兩周后仍未癒合的小穿孔可用三氯醋酸燒灼其穿孔邊緣,促使組織新生,促進癒合;三月後仍未癒合者,應行鼓膜修補術,損傷聽骨鏈,則應考慮作鼓室成型術。中耳已有感染流膿者,按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處理。
2 內耳損傷對骨導聽力下降者應急時治療,以恢復聽力,儘早給予神經營養藥如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等;血管擴張藥如葛根素,煙酸;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消炎退腫,改善內耳微循環,對耳聾亦有效。伴有噁心、嘔吐、平衡障礙者,應臥床休息,適當給予止吐和鎮靜藥物。對功能性耳聾, 應以精神療法為主,可配合針刺或藥物療法。

預防

由於耳蝸損傷目前還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因此,關鍵還在於預防。
個人防護對於從事爆震職業者,應加強預防知識的宣教,以便發生急性事故時不至慌亂;平時應佩戴防護用品如耳塞、耳罩、防聲帽等;缺乏防護材料而預知即將遇到爆震時最簡單的防護方法是用棉花球塞於耳道內;在緊急情況下,可用兩小手指分別塞入兩側外耳道口內,急時臥倒,背向爆炸源,採用張口呼吸可減輕受傷的程度。耳塞隔聲效果一般可達20~35dB。耳罩隔聲效果高於耳塞,可達30~45dB,但使用不便。棉球塞耳可隔聲10~15dB。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