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痛

急性牙痛

急性牙痛是指牙齒因某種原因引起疼痛而言。現代醫學中,牙齒及牙周組織各種急性病變所致的牙痛可按本證辨治。

基本信息

急性牙痛

【概述】

牙痛,是指牙齒因某種原因引起疼痛而言。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中已提到灸治牙病:“病齒痛……皆久(灸)臂陽明溫(脈)”。《靈樞·雜病》篇,進而加以初步辨治:“齒痛,不惡清飲,取足陽明;惡清飲,取手陽明”。歷代更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本節主要討論病起突然,疼痛劇烈的急性牙痛。
現代醫學中,牙齒及牙周組織各種急性病變所致的牙痛可按本證辨治。
【病因病機】  
急性牙病,多因風火邪毒侵及牙體或牙齦,邪聚不散,氣血滯留,瘀阻脈絡而為病;亦有恣酒嗜辛,腸胃積熱,郁久化火,火毒循胃經上攻於齒所致。
【辯證分型】
急性牙痛,症見牙痛劇烈,齒齦紅腫。如為風火牙痛,則見發熱惡寒,口渴咽乾,牙痛遇冷稍減,受熱增劇,脈浮數,舌紅,苔白而乏津;如為胃火牙痛,牙痛更甚,齒齦可滲血溢膿,腮邊紅腫,焮熱而痛,口渴而臭,便秘尿黃,脈洪數,舌紅絳,苔黃而燥。
【治療】  
1. 治則:泄風熱,瀉胃火。
2. 處方:頰車、下關、合谷;風火加太陽,胃火加內庭。
3. 方義:因手足陽明之絡均入於齒,牙痛多與風熱、火毒損及陽明絡脈有關,故治療時常以陽明經穴為主。頰車、下關分別位於下齒與上齒區域,可泄病所之火毒,疏通經氣;合谷屬遠道取穴,該穴是鎮牙痛之驗穴。如屬風火牙痛,刺太陽以清風熱;如屬胃火牙痛,加胃經之滎內庭,以降胃火。
4. 治法:太陽深刺,施瀉法,運針1分鐘~2分鐘後去針,擠去惡血。余穴均用瀉法,留針至痛止或痛緩,其間須作間斷運針刺激。牙痛病因複雜,針灸以鎮痛為主,故止痛後尚需配合其他療法,對部份患者宜作病因治療。
5.古方輯錄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牙齒疼,灸兩手中指背第一節前有陷處七壯,下火立愈。齒疼,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脈上七壯”。
《針灸資生經·第六》:“陽穀、正營,主上牙齒痛。陽穀、液門、商陽、二間、四瀆,主下牙齒痛”。
百症賦》:“耳門、絲竹空,住牙疼於頃刻”。
《神應經·鼻口門》:“牙疼:曲池、少海、陽穀、陽溪、二間、液門、頰車、內庭、呂細(在內踝骨尖上,灸二七壯)。上牙疼:人中、太淵、呂細、灸臂上起肉中,五壯。下牙疼:龍玄(在側腕交叉脈)、承漿、合谷、腕上五寸,兩筋中間,灸五壯”。

【古案選介/名家驗案】

牙疼案
張季明(張杲,明代醫家)治一人患牙疼,為灸肩尖(即肩髃穴),微近骨後縫中,小舉臂取之,當骨解陷中,灸五壯即差。嘗灸數人皆愈,隨左右所患無不立驗。灸畢項大痛,良久乃定,永不發。季明曰:予親病齒痛,百方治之不效,用此法治之遂差。
(《名醫類案》)

病因病機

急性牙病,多因風火邪毒侵及牙體或牙齦,邪聚不散,氣血滯留,瘀阻脈絡而為病;亦有恣酒嗜辛,腸胃積熱,郁久化火,火毒循胃經上攻於齒所致。

辯證分型

急性牙痛,症見牙痛劇烈,齒齦紅腫。如為風火牙痛,則見發熱惡寒,口渴咽乾,牙痛遇冷稍減,受熱增劇,脈浮數,舌紅,苔白而乏津;如為胃火牙痛,牙痛更甚,齒齦可滲血溢膿,腮邊紅腫,焮熱而痛,口渴而臭,便秘尿黃,脈洪數,舌紅絳,苔黃而燥。

牙痛食療的方法

(1)綠豆100克、甘草15克,水煮熟,去渣,食豆飲湯,每日2次,每日1劑。

(2)豬腰子1隻、食鹽少許、骨碎補15克,水煮食肉飲湯,每日1劑。用於腎虧牙浮、牙隱痛,勞累後易發者。

(3)紅糖適量,蕎麥根一把,水煎,分數次服。用於治小兒牙痛。

(4)豬肉適量、水芹鮮根30克,水煎,分數次服。 

 (5)鮮姜100克、絲瓜500克,將鮮絲瓜洗淨,切段,鮮姜洗淨,切片。二葉加水共煎煮3小時。每日飲湯2次。本方用治牙齦腫痛,口乾鼻涸,鼻膜出血(流鼻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