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鑒

思鑒

山東政法學院法學院院刊,大學生自辦刊物。創刊於2009年05月,刊名由張士昌教授題詞,國際大16開,60頁。 內容上立足於法學院實際,以法學專論為主,兼顧文學創作。 現由法學院團總支主辦,法學院學生會新聞通訊部思鑒工作室承辦。

刊名來源

刊名來源 刊名來源

刊名《思鑒》來源有三:一是借魏徵的十思,體現其特有的包容性和廣延性;二是借正始詩人阮籍的《詠懷(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意指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時時自我反省;其三是意蘊法律的,將法律比作一面鏡子,正體現著法學業的一種人生信仰和應該有的處事原則,“博學篤行”的同時,更應該“剛健中正”,不忘心中的那個法律明鏡。

創刊人

聶成華,原晨露文學社社長,又名瀟文山、上官慧海,字文山,號慧海,又號樂天。著名詞人、詩人、作家、書法家、篆刻家、畫家,有“80後十大才子”、“海右三子”之稱。其具有深厚的古、今文學功底;通曉音律,會吟詩、填詞、作賦;能書(能書各體,皆得其精妙);會畫(以國畫見長);善於篆刻。在法學、哲學、人學、美學、社會科學等方面也有一定造詣,為山東省青聯十一屆一次全體會議和山東省學聯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代表作品有《瀟文山之宋代令詞》《詩詞流韻》《人間詩話》《此生夢》等。

發展歷史

《思鑒》作為法學院院刊,對於發展學院文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於2009年05月由山東政法學院明星社團“晨露文學社”創刊,第1至6期均是在法學院團總支的指導下由晨露文學社全體成員創作完成。自第7期始,學院領導老師對編輯工作進行調整,在法學院團總支學生會新聞通訊部下設思鑒工作室,負責《思鑒》的編輯工作,但晨露文學社仍作為協辦單位參與編輯。

發行時間

2009年05月,《思鑒》第1期面世,創刊;

2009年12月,《思鑒》第2期發行;

2010年06月,《思鑒》第3期發行;

2010年12月,《思鑒》第4期發行;

2011年12月,《思鑒》第6期發行;

2013年04月,《思鑒》第7期發行;

2014年05月,《思鑒》第8期發行 。

參編人員

《思鑒》第1期

主編:聶成華

副主編:姜 森,王偉娜

編輯:馬海龍,劉倩倩,王海燕,顧海霞,於城軍,李永波,李曉潔,孫成斌,郭立才

李昌棟,劉甜 ,賀呈龍,盧 斗,鄭曉龍,劉 洋,韓洪敬,孫廣政,范麗娜

《思鑒》第2期

主編:聶成華

副主編:馬海龍,崔京林

編輯:李曉傑,孫成斌,劉倩倩,楊騰騰,於城軍,顧海霞,鄭曉龍,王趙娜,呂冠南

郭立才,宋宇霞,莫瑞玲,李薈霖,王 彩,秦文竹,馮燕燕,滕聰敏,王志新

賈 朔,印振娜,馮 迪,劉博鴻,李曉玲,張寬明,張麗艷,付雪芳,曹 瑩

張藝勻,范環環,解文超,房 傑,林 萍,馬 克,張 婷

《思鑒》第3期

主編:馬海龍

副主編:孫成斌,李曉傑,崔京林,郄園園

編輯:劉倩倩,王趙娜,呂冠南,劉博鴻,王 彩,宋宇霞,莫瑞玲,李薈霖,馮燕燕

滕聰敏,賈 朔,李曉玲,張寬明,張麗艷,付雪芳,曹 瑩,陳藝勻,范環環

陳羅浩,閆 哲,馮 迪,宋治廣

《思鑒》第4期

主編:劉博鴻

副主編:盧方斌,王廣瑞,陳羅浩,馮燕燕

編輯:賈 碩,張麗艷,滕聰敏,莫瑞玲,李薈霖,馮 迪,胡 引,韓海霞,孫立文,

朱正華,孫希敏,林立晨,趙書丹,李威瀚,單梅梅,於 菲,侯凌霄,梅 洋,孟慶庚

時晨雨,周 倩,蔣志棟,李曉杉,劉明明,劉召亮,張士威,趙冬冬,丁彥輝,商 玉

于丹丹,李雲住,李秀麗,王 鳳,陳昌平,劉連康,王夢雪

《思鑒》第6期

主編:孟慶庚

副主編:田玉帥,陳昌平,林立晨

編輯:劉明明,梅 洋,韓海霞,李曉杉,李雲祝,鄒高翔,粟 靜,黃楚涵,胡 筱

李 欣,禹盼盼,井 珊,路金虎,吳明印,李 真,邵淼淼,張兆華,聶淑君

《思鑒》第7期

主編:黃楚涵

副主編:丁雁南,李 健

編輯:趙 晨,包玉婷,董勤生,鄧嬌娜,房立娜,李 欣,劉 傑,呂本龍,田 奇

禹盼盼,時 青,何翰文,林秀磊,董洪文,楊曉彤,鄭弘揚

《思鑒》第8期

主編:李琳娜

副主編:黃楚涵,徐 瑤

編輯:朱潘農,李 毅,劉丹青,田春雨,王 霜,萬福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