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身

忘身

忘身,漢語辭彙, 拼音:wàng shēn, 意指奮不顧身;置生死於度外。

引證解釋

奮不顧身;置生死於度外。

漢 賈誼 《治安策》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 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晉 庾亮 《上疏乞骸骨》:“且先帝謬顧,情同布衣,既今恩重命輕,遂感遇忘身。”

唐 王維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唐 韋應物 《晚出府舍與獨孤兵曹、令狐士曹南尋朱雀街歸里第》:聊參世士跡,嘗得靜者顧。出入雖見牽,忘身緣所晤。

唐 貫休 《送新羅僧歸本國》:忘身求至教,求得卻東歸。離岸乘空去,終年無所依。

宋 蘇軾《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批答》:“其所以 忘身徇國,舍逸就勞者,豈有求而然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