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羊皮扇鼓

志丹羊皮扇鼓

志丹羊皮扇鼓的製作對工藝要求非常嚴格,對材料的質量要求很高。羊皮採用上等青草板羊皮(春天的羊皮),一張羊皮最多能繃制兩個扇鼓。鐵框則採用優質鋼材,並由民間最好的鐵匠鍛造。製作時將鐵條鍛造成寸許寬一分左右厚的鐵條,然後將鐵條捲成扇子形狀的鐵框,連線處為手柄,手柄與扇框的結合部留有酷似眼睛狀的圖形稱作龍眼。志丹扇鼓源於民間祭祀活動,意寓驅鬼神保平安,又名神鼓。是用羊皮在鐵圈上鞔制而成的單面鼓,故稱"羊皮扇鼓"。

簡介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志丹縣原名保全縣。保全縣的歷史源淵流長,可以上朔到宋代。西擊屬狄。春秋屬白狄。三國兩晉時屬匈奴地。隋屬延州地。1269年元降保全州為保全縣。1936年為紀念民族英雄劉志丹而命名志丹縣。

..

志丹縣位於陝西省北部。屬陝北黃土高原梁峁丘陵溝壑區。境內梁峁密布、山大溝深,自然資源以石油較為豐富。
志丹羊皮扇鼓,是流傳於志丹縣的一種獨特的鼓舞藝術。由於特殊的自然環境及特殊的文化背景,因而形成了志丹羊皮扇鼓獨特的藝術特性。
志丹縣在歷史上是草原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長期相交融的結合部,交通落後信息閉塞。
1994年志丹縣文化局、文化館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挖掘整理、搶救保護民間藝術的工作安排,在全縣範圍內對民間藝術的分布、類別、資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整理和登記。經過專業藝術工作者的不斷挖掘和先期評估論證,認為扇鼓藝術風格獨特,地域文化鮮明,極能代表我縣的文化特色。於是邀請延安市民眾藝術館舞蹈專家陳永龍先生,會同縣文化館美術、音樂等業務人員對扇鼓進行全方位的藝術加工,並在動作、音樂、服飾、道具等方面認真鑽研、不斷改進,終於使志丹羊皮扇鼓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完善的技法、獨特的鼓形、傳統的服飾、大眾化音樂的陝北民間鼓舞體系。志丹羊皮扇鼓一經推出,先後在陝西省黃帝陵祭典活動、海峽兩岸攝影家看壺口活動、陝西省慶祝“十六大”召開電視文藝晚會、陝西省秦俑民俗村文藝演出得到展示,同時多次參力口延安市文藝會演,並被中央、省、市、縣電視台多次錄像報導。

..

志丹羊皮扇鼓屬於文場表演藝術,男女均可表演。分場地表演和過街表演兩種。主要動作有頭鼓、踢腿轉身鼓、對鼓、跑鼓等基本套路。表演時演員左手拿鼓、右手拿槌,隨著鼓點翩翩起舞,趨時好看。
志丹羊皮扇鼓藝術是繼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黃龍獵鼓之後的又一藝術奇芭。隨著志丹羊皮扇鼓藝術的成功開發,不但為陝北黃土文化增添色彩,而且成為中國民間鼓舞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對人類口頭和非質物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和開發,志丹羊皮扇鼓必將名揚天下,走向世界。

歷史淵源

丹扇鼓,又名羊皮扇鼓(因其鼓面用羊皮鞔制,形似扇子故名羊皮扇鼓)。古時的志丹(保全)在北宋年間為邊塞地區,是北方遊牧業和關中耕作農業的結合部,是一塊多民族集居地。扇鼓最早起源於當地人們為了對付野狼惡獸的威嚇而採用的擊打工具。後來漸漸演變為對抗各種自然災害和各種厄運的法器,再後來遠離民間成為祭祀活動中專用的震懾邪崇之物。最早的扇鼓,舞時為對付自然災害及野獸的侵害為群體表演。採用左手拿鼓右手槌,一邊扭動身體,一邊吶喊助威,最終達到驅逐妖魔鬼怪求得一方平安之目的。隨著時間的變遷志丹扇鼓逐漸發展為獨舞形式,並為巫神用以驅病防災之專用器具。
..

志丹扇鼓的發展歷史可以上溯到宋朝年間或者更早。有案可暨的是上世紀70年代,在志丹縣與甘泉縣交界處發現的宋代古墓出土的一塊畫像磚中就能得到證實。此畫像磚32公分見方,厚約5公分,保存完好。記述的是一位古人,一手拿一園形狀扇鼓,一手拿鼓槌,邊舞邊唱的神態,其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刷?人尋味。
1996年延安市文化局正式確定志丹扇鼓為該縣“一藝一品”(一件藝術品一種美術晶)開發項目。同年12月延安市又將志月?扇鼓確定為延安五鼓(即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黃龍獵鼓、志月?扇鼓)之一。隨著志丹縣開展民間藝術保護工程的實施,確立了保護項目,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經過專業藝術工作者的挖掘整理和藝術加工,並從動作、音樂、服飾、道具等方面加以完善提高,使之逐步走向成熟。使志丹扇鼓這個古老的民間舞蹈藝術喚發了勃勃生機,成為該縣的藝術晶牌之一,成為中華民間藝術寶庫中的奇芭。

基本內容

志丹羊皮扇鼓道具製作:
志丹羊皮扇鼓的製作對工藝要求非常嚴格,對材料的質量要求很高。羊皮採用上等青草板羊皮(春天的羊皮),
..
一張羊皮最多能繃制兩個扇鼓。鐵框則採用優質鋼材,並由民間最好的鐵匠鍛造。製作時將鐵條鍛造成寸許寬一分左右厚的鐵條,然後將鐵條捲成扇子形狀的鐵框,連線處為手柄,手柄與扇框的結合部留有酷似眼睛狀的圖形稱作龍眼。手柄下端有三個扭著勻稱紋棱的倒掛鐵園圈呈三角形,每個圈內又各套三個公母小環,暗含三三)J乙連環之意。園形橫截面為園形和扁形兩種。此環有著民俗圖騰內涵。扁園形為母環,園形環為公環,公母相套,環環相連。整個鐵框、鐵圈忌用焊接而不留縫隙。皮面用青草板羊皮由外向里纏裹,不用任何釘鉚就將羊皮面繃緊固定在鐵框上。羊皮繃好不能直接使用,不能立即烘乾,也不能太陽爆曬,只能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自然陰乾後,方可使用。志丹羊皮扇鼓鼓面直徑左右為45厘米,上下為30厘米,柄長約20厘米。鼓面印有各種圖案和花紋,手柄處纏有紅稠。擊槌採用質地柔軟、纖維質豐富的上等木料,經反覆打磨、製成長約40厘米,粗約0。5厘米的木棒,然後在棒尾吊上各種顏色的彩條,以提升志丹扇鼓的整體藝術效果。

志丹羊皮扇鼓的服飾:

志丹羊皮扇鼓屬於文場鼓舞藝術,男女均可表演。一般採用男50人,女50人的佇列方陣,男者頭扎紅布巾、上穿自馬夾、下穿燈籠褲、足蹬黑布鞋.女者頭扎花頭飾、上穿紅繡衣、下穿綠彩褲、足蹬繡花鞋。舞時男女雙方左手拿鼓、右手拿槌,在鏗鏘熱烈的鑼鼓聲及豪情奔放的嗩吶聲中,不斷變換隊形,變換動作,時而激烈時而平緩,鼓聲清脆環聲宏亮。在鼓聲、環聲、嗩吶聲、打擊樂聲,並輔之以優美的形體動作和古老的民族藝術服飾融為一體。使之成為彩色的世界、藝術的海洋。其音色清脆嘹亮,動作粗獷剽悍,服飾奇異無比,富有特色給人以精神和力量。
志丹羊皮扇鼓由原來單人表演演變為群體表演,由民間祭祀舞蹈發展為群體廣場舞蹈,由古老的自發早期民間藝術發暖為具有完整要素的綜合性藝術。經過多年的發掘整理和藝術提煉,使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完整的動作、音樂;道具譜系,成為志丹縣獨有的藝術門類。

志丹羊皮扇鼓主要動作套路

志丹羊皮扇鼓的表現形式有行進鼓舞和場地鼓舞兩種。動作主要有鞔頭鼓、踢腿轉身鼓、對鼓、跑鼓等基本套路。心情表露陽剛正氣,顯現出抗爭奮鬥氣概,於飄逸中見英姿,深厚中見靈泛
..

(一)鞔頭鼓
鞔頭鼓套路為:舞者先上左腳,再上右腳,在走到第四步的同時,左手繞過頭頂配合身體鏇轉180度,然後面向起點,這樣的動作循環往復,便構成了鞔頭鼓。其打擊樂的鼓點是:2/4匡匡|匡匡|匡才 乙才 | 匡0‖
(二)踢腿轉身鼓
踢腿轉身鼓的動作套路為:舞者左右手在第一小節第一技,然後邁出左腿;第二小節第一拍左右手技;第三小節第一拍轉身擊鼓面向起點;第身返回原位。打擊樂節奏歡快激越,聲震長空。在大鼓、小鼓、大鈸、小鈸的有機運用下,氣壯山河趨勢壯觀,其打擊樂譜為:2/4龍咚匡|龍咚匡|龍匡 龍咚 | 匡嚓嚓‖
(三)對鼓
對鼓的動作套路為:男女演員面對面表演。第一拍時舞者頭部和上身向左方傾斜擊鼓;第二拍向右方傾斜擊鼓;第三拍、第四拍相同於第一、第二拍;第五拍、第六拍時演員向180度擊鼓;與此同時面向相反方向擊鼓,下一個環節循環往復,打擊樂速度可快可慢,視情而定。鑼鼓字譜為:2/4匡才才才|匡才才才|匡匡|匡才 衣才 | 匡0‖
(四)跑鼓
跑鼓的動作—般用於行進表演,有時場地表演也用。主要用於表演隊伍之間的銜接。如隊形距離松遠,則運用跑鼓的動作,以快速整理隊伍恢復隊形。跑鼓的基本動作為邊跑邊舞,時而舞姿粗獷豪放,時而溫柔平穩。打擊樂譜同鞔頭鼓樂譜。

志丹羊皮扇鼓隊形排列:

志月羊皮扇鼓的隊形排列一般採用雙數排列。在行進表演時一般為四行橫向排列,有時也可橫向二行排列。在四行排列時,男女有時交錯排列,有時男外女內,有時女外男內。在二行排列時,男女各為一排縱向排列,有時也將女演員全部排在前面,男演員隨後,但此種排列法運用較少。在場地表演時運用多種幾何圖形,如園形、方形、晶字形、三角形等。有時擺出許多字型和數字。

志丹羊皮扇鼓打擊樂

志丹羊皮扇鼓的打擊樂非常豐富、運用自如。主要擊樂為大鼓、大鈸,輔以堂鼓、小釵。經過藝術家們精心編配和音色組合,使之形成了一部較為完整的音樂體系,其主要鑼鼓字譜有:

志丹羊皮扇鼓吹奏樂

志丹羊皮扇鼓的吹奏樂運用獨具匠心,風格獨特。為了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而且把陝北人在春節鬧秧歌熱烈、喜慶、歡快的嗩吶曲調及其民歌音調得到廣泛運用。主要採用陝北人民非常熟悉的歌頌劉志丹將軍的民歌《劉志丹頌》為常用曲調。在此基礎上將陝北人民喜聞樂見的陝:比嗩吶曲《得勝回營》、《大擺隊》、《十對紅》等曲牌交錯運用,有時也將一些現代歌曲及流行音樂運用在扇鼓音樂中。

志丹羊皮扇鼓的收集整理

1994年4月,志丹縣教科文體局指示縣文化館全面按理挖掘志丹羊皮扇鼓民間藝術。
..
並委派縣文化館業務幹部胡鋥、白崗、程宇人等部分業務人員,分赴縣域三道川對羊皮扇鼓進行全方位挖掘整理。通過對金丁鎮王灣村呂世富,順寧鎮石場子溝村邢廣才,杏河鎮王灣村郭全全、曹玉秀等人的扇鼓技藝進行比試,大家一直認為順寧鎮石場溝村的邢廣才的扇鼓技藝從動作、套路、舞姿、鼓點等方面技高一籌、獨樹一幟、極具開發價值。於是組織業務人員對邢光才的鼓技表演進行整理和挖掘.並從圖片、攝像、文字、錄音等方面進行樣細整理,獲得了第一手資料。隨後邀請市、縣有關領導及業務人員進行多次論證和評估。1995年縣上決定由志丹縣文化館負責組織實施志丹扇鼓的排練,並邀請延安市民眾藝術館舞蹈專家陳永龍會同縣文化館音樂、美術等有關人員對扇鼓進行全方位藝術加工。經過專業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終於使志丹羊皮扇鼓在動作、鼓形、服飾、打擊樂、吹奏樂方面形成了一糙套較為完挫的模式,使志丹羊皮扇鼓成為一種全新的廣場群體舞蹈藝術。

志丹羊皮扇鼓的對外宣傳

志丹羊皮扇鼓經過蒐集挖掘、先期論證、藝術提煉、走向市場等幾個階段的磨鍊,日趨走向成熟。使這一在民間沉埋了千年的古老藝術得以重見天日。充分顯示了善良淳樸、勇敢勤奮的志丹兒女的精神風貌。同時,志丹羊皮扇鼓一經問世,便走紅陝北及三秦大地,贏得了眾多宣傳媒體的注目和好評。同時得到時任陝西省文化廳廳長霍紹亮、副廳長黨榮華、社文處處長謝林、延安市文化局局長郝東明、副局長趙吳寧、社文科科長李剛以及縣上領導的多次親臨指導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陝西電視台、延安電視台、陝西日報杜、延安日報、社會文化雜誌社、志丹廣播電視台等新聞媒體競相報導和播放。志丹羊皮扇鼓藝術的成功開發,為陝北鼓舞藝術乃至中國的民間舞蹈藝術又添風采。

志丹羊皮溺鼓劉吵L交流

1996年2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赴延川縣慰問演出;

..

1996年2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市秧歌會演;
1996年4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清明黃帝陵祭陵演出;
1996年9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赴壺口參加“海峽兩岸攝影家

看壺口”文藝演出;

1997年元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毛主席銅像揭幕儀式暨延安地改市慶典文藝活動;
1997年5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市工商系統文藝匯演;
1998年10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市慶祝黨中央毛主席進駐延安60周年文藝演出;
1999年2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市春節企業秧歌調演;
1999年12月志丹羊皮扇鼓表演隊參加延安市“千面鑼鼓迎千年”廣場文藝演出;
2001年10月參加延安市電視台《一路鄉風一路歌》志丹羊皮扇豉錄像;
2001年10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一行16人赴省參加陝西電視雪慶“十六大”召開《時代的旗幟》電視文藝演出;
2002年11月參加中央電視台中國八鼓志丹羊皮扇鼓錄像活動;
2006年2月志丹羊皮扇鼓演出隊參加延安市元宵節秧歌調演;
2006年4月志丹羊皮扇鼓參加陝西省秦俑民俗村開幕式演出;
2006年9月參加延安市首屆農民藝術節志丹縣演出隊所表演的志丹羊皮扇鼓《在希望的田野上》榮獲一等獎。
2007、08、09年均參加延安元宵節秧歌匯演。

志丹羊皮扇鼓的圖騰內涵:

志丹羊皮扇鼓象徵著志丹縣;3個園形大鐵環喻示著志丹縣的三道川自然景觀;9個吊環及3個園形勾環暗示著志丹縣的12個鄉鎮;9個吊環及3個園形環和1個外形鐵框組成的13個部件象徵著志丹縣13萬兒女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為改革開放努力拚搏的精神風貌。

志丹羊皮扇鼓的政治內涵

在新的歷史時期賦予了志丹羊皮扇鼓新的內涵,有了新的生命力。其主題是“保平安、求發展”。該鼓鼓柄下分三股,代表著該縣的三大川道;每股設定三個金屬環,共為九環,九九歸一象徵著凝聚的最大合力;鼓柄為一粗壯金屬桿,表示團結一致,向著一個方向;鼓面呈扇形,自下而上、由小到大,輻射開來,表達著該縣的經濟建設,社會事業蒸蒸日上,不斷發展。

瀕危狀況

志丹羊皮扇鼓雖然在志丹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在文體局、文化館的大力扶持下,經過多名專業藝術工作者的不斷努力、辛勤工作,在發掘、搶救、繼承、弘揚等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但仍存在著許多難以解決的問:

..

(一)志丹羊皮扇鼓由民間祭祀用品演變為廣場群體藝術,完全是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在此之前,由於缺少資料,缺少經驗,其源淵無從考證。全縣僅有的幾名老藝人,因而知之者甚少,不能形成規模難以普及。
(二)志丹羊皮扇鼓除在節慶臼或上級部署的文藝匯演中匆忙排演外,其餘時間幾乎缺乏活動。
(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審美需求不斷提高,對志丹扇鼓的表演藝術要求愈來愈高。一些舞蹈高手外出求學或打工,參加活動也愈來愈少,扇鼓藝術的發展舉步維艱,後繼無人,瀕危狀況難以發展。

主要價值

主要價值(1):
具有上述特徵的志丹羊皮扇鼓協在整個民間藝術的海洋中特別是在“延安五鼓”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具有的依賴性、程式性、共存性、獨有性、簡約性等特徵,形成了它的獨有藝術價值。它是延安市乃至全國的優秀民間文化之一。發掘、搶救、保護、整理、藝術加工志丹羊皮扇鼓,其主要價值從學術價值以及實用價值方面來看有以下兩點:
主要價值(2)
(一)學術價值:
在中國優秀民間文化史上,常見到的有太平鼓、威風鑼鼓、安塞腰鼓、洛川蹩鼓……等,而志丹羊皮扇鼓獨特的鼓形,特有的技法卻不見經傳,在全國眾多的鼓舞藝術中實屬罕見。保護和利用、發揚和光大、科學開發和不斷提高志丹扇鼓民間藝術,不僅對豐富和完善中國民間舞蹈史,乃至對世界民間舞蹈史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實用價值:
不斷提高完善志丹羊皮扇鼓藝術,從藝術深度對其進行提煉加工,並且有效利用和保護志丹羊皮扇鼓,對志丹縣乃至全國的民族民間文化建設,豐富和提高人民民眾的文化生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都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一)1994年10月志丹縣委、縣政府委托志丹縣教育科陵文體局召開保護整理優秀民間藝術文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志丹羊皮扇鼓是志丹特色文化重點,要全力保護和弘揚。
(二)1996年延安市確定志丹羊皮扇鼓為延安五鼓(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黃龍獵鼓、志丹扇鼓)之一。同時確定志丹羊皮扇鼓為志丹縣“一藝一品”(一件藝術品一件美術品)開發項目。
(三)2008年10月由志丹縣主管車化的副縣長主持,有文化、教育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完善志丹羊皮扇鼓民間藝術工作會議,並對保護弘揚志丹羊皮扇鼓的奮鬥目標、工作責任、保護範圍、資金投入等作了安排部署。
保護內容:
為保護志丹羊皮扇鼓乏習《飛不FF罕葆歹面飛匯飛面蠆示有關部門同意,成立志丹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並由縣文體局負責管理,具體實施。保護計畫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靜態保護
1、不斷完善志丹羊皮扇鼓藝術。模清扇鼓的起源、發展、歷史沿革、地域及布局。
2、對扇鼓表演的有關人員以及打擊樂、吹奏樂的高手進行摸底建檔。

..

3、對志月?羊皮扇鼓的技法、場圖、打擊樂譜、吹奏樂譜以及相關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存檔。
4、進一步深入開展管理論證研究工作,加大研究力度,規範檔案管理,抽調專人負責此項工作。不但抓好對志丹羊皮扇鼓的基礎理論研究,並且對志丹羊皮扇鼓的動作編排、鑼鼓字譜不斷改進,對吹奏樂曲進行精心選用,同時對道具的合理開發等方面深入探討,並把這些研究成果編篡成文本予以出版。
(二)動態保護
1、建立張渠鄉自家灣村、永寧鎮定邊渠村扇鼓基地。培養男100名,女100名鼓手作為有生力量。
2、以志丹縣歌舞劇團、志丹文化館為骨幹,做到人人能表磺扇鼓,人人能輔導扇鼓。形成揮之即宋,來之能學,學之能演,寅之能勝的良好氛圍。
3、發展少兒扇鼓,採用小型扇鼓鼓形,在幼稚園或國小發展扇鼓隊伍,利用節日晚會或慶典中參加表演。
4、利用中小學生接受新生事物快、求知慾強的特點,在全縣所有中國小開展志月?羊皮扇鼓普及教學,利用文藝骨幹及愛好者,不斷培養新的扇鼓表演力量,從根本上解決新形勢下志丹羊皮扇鼓的傳承問題。
5、創辦以志丹羊皮扇鼓為主要內容的“民間藝術學習班”邀請省市專家授課,從人才、從表演水平等方面提高志丹羊皮弱鼓的藝術檔次。
6、建立以志丹羊皮扇鼓加工,志丹羊皮扇鼓文藝演出等內容的文化發展公司,加速志丹羊皮扇鼓的文化產業化發展,增扣活動機會與演出場所、廣泛開闢志丹羊皮扇鼓演出市場。
7、在兩年一度的全縣民眾文藝匯演中,增添志丹羊皮扇鼓的演出內容,檢閱和促進志丹羊皮扇鼓的傳承和發展。
8、在全縣和鄉鎮文化站成立的相應的志丹羊皮扇鼓培訓基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