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

心體與性體一 心體與內聖之境第三章 心體與言說二

內容介紹

心學之思
――王陽明哲學的闡釋
這是我所看到的有關王陽明研究的一部佳作。
作者從一個新的視野出發,
對陽明心學展開多維度的闡釋,
思路開闊,
創見頗多,
具有開拓性。
尤其從“存在”的維度上
闡明陽明心學的個體性特徵,
進而提出“存在意義”的轉換問題,
明確肯定陽明心學將情感、
意志視為主體應有的規定,
這都是同類著作中少見的。
又如從陽明學關於“心體”、
“本體”與“工夫”等方面所表現的
二重性引出其演變分化的歷史敘述,
得出陽明形上學的消解過程
完成於黃宗羲的結論,
亦有前人所未言者。
此書的出版必將
推進陽明學研究的深入發展。
―― 蒙培元

作者介紹

楊國榮 1957年生於上海。
198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1
年由講師破格晉升為教授,
1994―1995年在牛津大學作訪
問研究。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哲
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教
授;上海哲學學會中國哲學專
業委員會主任。
已出版專著有:《王學通
論》(1990)、《胡適與中西文化》
(合著1990)、《孟子新論》(台
北,1993),《善的歷程―儒家價
值體系的歷史衍化及其現代轉
換》(上海,1994;台北,1996)、
《從嚴復到金岳霖》(北京,
1996)……等多部。
另有論文百餘篇,發表於
《中國社會科學》、《哲學與文
化》、《二十一世紀》等海內外學
術刊物上。

作品目錄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為學、為道與為人
一 早年經歷與哲學問題的蔭發
二 多向度的探索
三 龍場悟道
四 事與思
五 晚歲的弦歌誦讀與哲學論辯
第二章 心體與性體
一 歷史的先導
二 心體的重建
三 心與理
四 心體與內聖之境
第三章 心物之辨
一 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二 心與物:意義世界的建構
三 天人之際:存在與境界
第四章 良知與德性
一 成就德性
二 化德性為德行
三 德性與規範
第五章 人我之間:成己與無我
一 成己:成就自我
二 萬物一體:主體間的溝通
三 無我的二重意蘊
第六章 本體與工夫
一 作為本體的良知
二 先天之知與後天之致
三 本體與工夫之辯
四 意見的懸置與解構
第七章 知行合一
一 知行秩序與過程
二 知行互動與人倫的理性化
三 銷知入行與銷行入知
第八章 言說與存在
一 心體與言說
二 名言與道
三“說”與“在”
第九章 心學的內在張力
一 無善無惡與可能的存在
二 可能的展開
三 二重趨向與內在的緊張
第十章 心學的分化與演變
一心體的展開與性體的回歸
二 致良知說的衍化
三 心無本體,工夫所至即是本體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出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