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西部新城

德惠西部新城

德惠西站是哈大高鐵在我省五個新站點之一。建設這座新站,同時也誕生了德惠西部新城。
德惠西站目前已進入正式營運狀態,可容納500人同時候車!
 德惠西站,位於德惠市城西1.5公里處的迎新村。
下長余高速,上跨鐵路橋,路過德惠植物公園,走上八車道迎新路,到達一個轉盤,頂頭就是德惠西站。
德惠西站格局簡單,隔著落地玻璃,就能把候車大廳看得一清二楚,目光甚至能穿越到站台上,抓住動車飛馳而過的掠影。
候車大廳兩側嶄新的椅子四周擺滿綠植,“現在有200多個座位。”工作人員說,最多可同時容納500人。
與進口正對著的,是檢票口,均為自動檢票機,但還是留了一條人工檢票通道。
出檢票口,就是1站台,不出門,通過扶梯走地下,能到2站台,這兩個站台分別對應從哈爾濱、大連方向開來的動車。

誕生一座新城

“這傢伙跑得趕上飛了,都帶著風,不得了。”在站前廣場遛彎的孫剛老人對高速動車滿口稱讚。
他家就在附近,德惠西站開建之後,他就總來這裡,“我是看著它長大的。”他說。到了哈大高鐵試運行之
哈大高鐵,CRH380B型高寒動車組
後,他幾乎每天都來。
得知到哈爾濱最快用不上40分鐘,老人的眼睛瞪得溜圓:“這不趕上坐火箭了?”
然後他說,他一定要坐一坐,去哈爾濱看冰燈,或者去鐵嶺轉一轉,“那是趙本山說的大城市。”老人笑了。
聊完這些,他又說,他家要拆遷了,再搬回來,就住樓房了,他指了指德惠西站,“托它的福,我們這以後就變成西部新城了。”

德惠市對西部新城的規劃

以植物園、水體公園、市醫院為依託,重點建設高檔住宅區,休閒度假區,商貿集中區,社會福利四個區域。計
德惠育才廣場-豐收女神像
劃用5至10年時間,把該區域建設成為繁榮、和諧、健康、宜居的新興人口集聚新城。
5至10年其實並不遙遠,老人的感受就是:到處都在蓋樓;馬路也變寬了,都有八車道的了;就連以前燒磚留下的大坑,也變成了植物公園了。
接受老人的建議,去了德惠植物公園。它是德惠最大的生態型公益園區,有珍貴植物154種,建有20餘個風景區。只有知道這裡以前的樣子,才會明白老人的感慨:這裡以前是德惠市迎新村北機磚廠所在地,多年取土,形成了廢棄的黃土大坑,一直是德惠市區揚塵的主要來源。
變廢地為綠洲,打造城市肺葉。大坑沒了,變成了一處景致。

被移走的沃土

德惠西站為周圍生態的改變帶來契機,記者還聽到一個故事,也與生態有關:每有重大項目建設,德惠都會將項目建設用地表層的黑土剝離,哈大高鐵也不例外。據統計,長余高速、哈大高鐵、102國道拓寬等建設項目,德惠共剝離黑土量140.76萬立方米,經過生物技術處理後,經專家組驗收,確認改造治理新增優質耕地223.3公頃。

德惠劣質地改造成為優質農田

德惠是我國商品糧基地,2011年產糧食150萬噸,居全國第七位。但依然需要面對土地問題,自2001年以來,一些大型建設項目相繼落戶德惠,需占用大量土地。
“這些黑土用來建設施工,太可惜,我們就想,能不能把它收集起來,移到其他劣質耕地上,使劣質地改造成為優質農田?”德惠市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先進行了實驗,很成功,改造土地當年見效,每公頃增產玉米1200~1400公斤。
將實驗結果推廣開來,就增加了那223.3公頃優質耕地。

老火車站的故事

當德惠人將目光聚焦在嶄新的德惠西站身上時,定居北京的德惠人王錦思卻在想著德惠老火車站,也就是德惠站。
“它是德惠發展的見證,比‘德惠’這個名字還早。”王錦思熟悉德惠站的身世。
京哈鐵路由北向南縱貫德惠市,其前身是俄國人在1897年開始修築的中東鐵路,1903年,鐵路修成通車。“德惠”這個名稱則始於1910年,取沐德、懷惠兩鄉的尾字,設縣命名。
王錦思曾收藏了5張德惠火車站的老照片,是當年俄國人拍攝的。目前,這些照片已捐給德惠市檔案館收藏。他記得,其中一張是1905年時的德惠火車站照片,照片下方注有當時的站名“窯門”;一張是當時在鐵路上工作的俄國人和中國人的合影,中國人面部消瘦,留著辮子,坐在地上,這可以說是最早反映德惠人的圖片。
當時,德惠境內約有2萬餘名俄國職工及家屬,還有捷克人、英國人、猶太人,外國人的數量可能僅次於哈爾濱、滿洲里和綏芬河,可見那時德惠是一個國際化小城市。
為此,俄國人在德惠相繼建立具有俄羅斯風格的機關、商號、住宅、教堂,大都為磚瓦結構,黃牆黃瓦,牆壁巨厚,房脊好似黑枕木,結實耐用,風格迥異於中國的青磚黑瓦。
“目前,剩下來的也只有火車站、教堂等幾處。”王錦思認為,如何保存住這些歷史建築,也是德惠在發展中值得思考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