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學院物理系

德州學院物理系實驗室由物理學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室、正在組建中的生物物理實驗室三個教學實驗室組成。 物理實驗中心給全校的理科眾多相關專業開設大學物理和電工電子實驗課,可開設的實驗項目有200多個。 物理系的兩個實驗中心共有專職實驗教師21名,兼職實驗教師26名。

德州學院物理系概況

德州學院物理系創建於1971年,是我院重點系之一。現設有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套用物理學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4個本科專業。建有生命科學與技術、套用電子、德州四維、套用物理等4個研究所和光生物物理學、生物信息學2個重點實驗室;20多個專業教學實驗室,基礎物理實驗室為山東省基礎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立項建設項目,儀器設備總值960餘萬元;生物物理實驗室被確定為山東省“十一五”規劃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該實驗室現有儀器設備520餘萬元,並在繼續加大對該實驗室的投資力度,通過進一步的建設,必將對物理系各專業及全院相關專業的建設起到強力促進和拉動作用。

師資隊伍建設

物理系師資力量雄厚,年齡、職稱、學歷結構較為合理,教學和科研成績顯著。現有教職工6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0人,在讀博士3人,在崗和在讀碩士學位教師22人。近幾年,先後有5位教師分別獲國家、山東省、德州市優秀教師光榮稱號,4人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1人為山東省青年學術骨幹,3人為校級學科帶頭人。承擔國家、省級科研課題7項,參與在研和主研的國家級課題4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84篇,45篇論文被國際權威學術刊物錄用或被SCI、EI、CA摘錄,出版專著、教材34部,3項科研成果獲省級獎勵,1項科研成果填補山東省空白,獲國家專利32項。

教學 科研 交流

課程建設成效顯著
立項級別 課程名稱 主持人 課程性質 立項時間
省級精品課程 理論力學 姜萬祿 專業必修 2004.12
量子力學 王吉華 專業必修 2005.12
校級精品課程 電動力學 李永平 專業必修 2005.10
熱學 張懷德 專業必修 2005.10
校級優秀課程 電磁學 趙彥傑 專業必修 2005.10
力學 王寶泉 專業必修 2005.10
信號與系統 趙立嶺 專業必修 2005.10
特聘兼職教授

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北京工業大學張澤院士;清華大學郭奕玲教授,清華大學沈慧娟教授;山東師範大學林典要教授,山東大學孫國霞教授。

國內外學術交流活躍

2006年8月物理系舉辦山東物理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2004年物理系舉辦了山東省物理學院(系)院長(主任)會議;邀請了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陳潤生教授等十多位專家來我系做學術報告;物理系教師有10餘人次分別參加國際生物物理、光學有機材料、蛋白質組等會議,進行了良好的國際交流。

科研促教學

物理系教師承擔或參加的部分研究課題:
山東省教育廳項目:《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物理學)》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蛋白質和酶的摺疊機制與其功能相關的動力學》
山東省攻關課題:《複合生物物理新技術促進淡水魚增產及其機理的研究》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用全原子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研究蛋白質摺疊和相互作用》。
在Physics Review、Apply optics和Chinese Physics Letter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獲得省教育廳、德州市和學校獎勵10多項。

考研情況

2004年畢業生共36人,考取研究生11人,考研率31%。2005年畢業生共209人,考取研究生86人,考研率41%,其中有6人考取34所自主招生的院校。2006年畢業生共209人,考取研究生74人,考研率35%,其中有18人考取34所自主招生的院校。

改革創新的物理系實驗室

物理系實驗室經近幾年的建設,實驗室面積達到了要求,各類實驗儀器設備配備完善,性能優良、功能先進,利用率高,在實驗教學、實踐培訓等諸方面的人才培養中發揮了良好作用。
1、實驗室規模與發展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500餘萬元,生均超過1萬元,其中5萬元以上設備13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完好率保持在96%以上,實驗室總面積4761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和實驗用房滿足本科教學需要。
德州學院物理系實驗室由物理學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室、正在組建中的生物物理實驗室三個教學實驗室組成。按實驗室管理和房間的編排進行分類共有22個實驗室,可開出的實驗課程有28個。
物理學實驗室的每個實驗項目配套的實驗儀器設備達到了10-15套;電工電子學實驗室每個實驗項目的儀器套數達到了11-30套。儀器大多是近幾年採購的比較先進的實驗儀器。

德州學院物理實驗中心

已經被山東省教育廳批准建設為省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德州學院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目前為校級實驗中心。實驗中心在管理、網頁建設、創新發明和演示物理實驗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創新點。
物理實驗中心給全校的理科眾多相關專業開設大學物理和電工電子實驗課,可開設的實驗項目有200多個。
物理系的兩個實驗中心共有專職實驗教師21名,兼職實驗教師26名。其中博士6名,教授6名,副教授5名,高級實驗師8名。實驗中心的實驗教師共發表論文156篇,其中被SCI或EI收錄的論文有21篇。獲得中國專利22項,省級立項課題5項,院級立項課題2項,出版專著4部。

省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該中心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近代物理等8個實驗室,實驗室總面積3225平方米,可開設實驗項目數115個,實驗開出率100%。

電工電子實驗中心

該中心包括:模擬/數字電路、高頻電路、通訊原理、信號與系統、單片機/自動控制等12個實驗室。實驗室使用面積1536平方米,開設實驗項目221個,實驗開出率100%。

科研情況

物理實驗室科研實力雄厚。近幾年承擔了世界銀行貸款資助課題《普通物理教學現代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子課題《蛋白質空間結構理論模擬新方法》、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DNA蛋白質序列信息運作規律的數理研究》,同時還承擔山東省實驗教學研究項目5項。《DNA序列全對稱群和多義密碼子的對稱性》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學研究》獲德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單擺、復擺計時裝置的改進》等獲德州學院實驗教學與實驗技術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國家專利22項。

學生工作

針對近幾年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適應新的形勢,提出新思路,使我系團學工作緊張有序、科學規範、高效運轉。

工作思路

通過反覆思考,我們確定了我系團學工作思路。概括為一句話,就是堅持“兩條腿走路”。
一條腿是抓好學生管理隊伍的網路化建設,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建立學生幹部、學生黨員的管理網路。即抓好學生幹部、學生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方面:建立從團總支輔導員到班主任管理的網路化,即抓好團總支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素質建設和作風建設
第二條腿就是建章立制和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並舉,也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根據本系學生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具有本系特色的學生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
第二方面:採取多種措施深入細緻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工作成績

我系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風建設、學風建設、班級建設、學生幹部作風建設培養、學生黨建工作、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1.學風建設
學風建設一直是我系團總支的工作重點。通過抓學風建設和思想教育,我系考研率屢創新高,直接帶動了我系團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2.大學生課外活動
我系團總支指導學生會成功舉辦了各類有特色的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我系組織排練的大型話劇《雷雨》,上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04年11月我系的家電維修協會被評為院級的精品社團,受到了各屆人士的好評;系報《藍夢》,及時報導我系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的大事活動,使學生能夠對我系在抓學風、教風、考風等方面有一個更為系統的了解;楊曉暉同學作為我院唯一的選手在山東省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在男子五人制足球賽中,我系獲得了冠軍;除此之外我們還成功舉辦了“形象素質大賽”、“紀念一二.九大合唱比賽”、“攜手共創溫馨家園”、“老生帶新生公寓管理活動”、“書法比賽”等大型活動。
3.開展爭創規範化教室、宿舍活動,營造教室、宿舍文化
我系制定了明確的規範化教室、宿舍標準,發動全系學生參與到爭創我系的規範化宿舍、教室活動中來,為我系學生營造了一個潔淨、清新的生活、學習環境。
4.我系學生幹部、班級同學凝聚力、戰鬥力和集體榮譽感空前高漲。學生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開始日益顯現。
2005年10月,我院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廣播操大賽,全體隊員動作到位,緊張有序,贏得評審的一致好評,獲得一等獎。這是一次物理系學生精神風貌的展示,體現了物理系學生的凝聚力、戰鬥力和集體榮譽感。
5.團學工作管理工作者在德育實踐的同時,也在進行理論上的探索,寫有《大學生思想中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探究》(該文在1999年山東省大學生工作學會優秀論文及調研報告評選中,獲二等獎)、《加強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切實做好學生黨員的發展、教育與管理工作》、《當今網路對大學生的利弊》、《有關班主任學年交接班的幾點心得》等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