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費爾達芬陸軍通信學校及陸軍電工技術專科學校

 德國費爾達芬陸軍通信學校及陸軍電工技術專科學校為德國陸軍各兵種和其他軍種部隊培訓通信技術方面的軍官、候補軍官、士官和兵。學校為副師級。

學校簡介

德國費爾達芬陸軍通信學校及陸軍電工技術專科學校德國陸軍各兵種和其他軍種部隊培訓通信技術方面的軍官、候補軍官、士官和兵。學校為副師級。陸軍通信學校,成立於1956年6月,1972年陸軍電子工程技術專科學校與通信學校合併,稱陸軍通信學校及陸軍電工專科技術學校,成為聯邦德國通信兵的訓練中心。校址在宗特霍芬。1959年遷至慕尼黑附近的施坦恩貝格湖西岸,校址在費爾達芬。

訓練任務

該校任務是:1.訓練陸軍通信兵的通信人員;2.訓練電子工程技術人員;3.對通信設備進行試驗;4.編寫通信電子條例、訓練文獻頻率分配和無線電接力計畫手冊等。該校一次可訓練學員8000名、共設300多門課程:有通信原理、電子戰、通信補給和維修、電子數據處理、通信部隊的指揮和使用原則、通信技術器材的保養與維修、外語(英、俄、捷克語)。招生對象主要為陸軍通信勤務軍官、候補軍官、士官、候補士官;部隊指揮員、中高級參謀軍官;北約國家的通信軍官。訓練期限3個月~2年不等。

學校設定

學校共有 500名軍官(通信營另有650人)和220名文職人員擔任教學和訓練工作。該校編有參謀機構、特業參謀處、4個教學大隊、1個通信營和技術學校等。學校參謀機構由參謀長領導,下設人事、情報、作訓和後勤科,還有一個司令部連和1名美國聯絡軍官。特業參謀處負責對所有的陸軍通信設備進行試驗,編寫通信電子條例、條令,評價新的通信電子方案,還要製作教具。該處設有處長、技術顧問,轄有計算機中心、技術圖書館等機構。兵種教官科由文職人員和軍人組成,軍人從通信兵和其他兵種抽調,他們是某一學科的專家,可幫助教學大隊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大隊是實際的教學單位,每個大隊編成若干訓練小隊,下面還再分教學班。A大隊負責通信電子領導課程和非通信兵種的電信課程,培養對象是軍官、軍士和預提軍官,還為總參謀部和北約軍官開設時事課程。B大隊負責電子戰訓練,其中包括為北約軍官開的介紹課。通信訓練表演營成立於1956年。該營戰時負責支援布魯塞爾空降師的任務;平時負責通信學校的通信表演、設備試驗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