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豹2式主戰坦克

德國豹2式主戰坦克

“豹2”坦克是德國第三代主戰坦克,1979年開始裝備德國陸軍,並先後成為荷蘭、瑞典、瑞士、挪威、希臘等國陸軍的主戰坦克。

基本信息

簡介

豹1主戰坦克剛一投產,波爾舍(Porsche)公司就獲得了一項進一步發展豹1坦克的契約,以提高該坦克的戰鬥效能。1967年該契約期滿時恰逢聯邦德國與美國已經在聯合研製MBT-70坦克,聯合發展計畫不允許任何一國從事自己的坦克發展。 然而,聯邦德國為豹1坦克研製了提高性能的新部件,其中一些部件為研製新坦克創造了條件。
1968年,克勞斯·瑪菲公司獲得了一項價值2500萬聯邦德國馬克的契約,製造2輛新坦克樣車。這種新坦克與後來的生產型豹1A3/豹1A4坦克相似,裝有改進型火控系統、不同的穩定裝置、新型發動機和傳動裝置,還裝有1門105mm線膛坦克炮、1挺7.62mm並列機槍和1挺7.62mm高射機槍。 1969年,當聯邦德國和美國聯合研製的MBT-70坦克還停留在樣車發展階段時,聯邦德國便利用MBT-70坦克部件發展了一種牡野豬(Eber)試驗坦克,克勞斯·瑪菲公司製造了2輛樣車。然後,在此基礎上又研製了一種叫做野豬(Keiler)的新型試驗坦克。 1970年MBT-70坦克計畫告吹,聯邦德國便作出研製豹2坦克的決定。
1972~1974年間,克勞斯·瑪菲公司制出16個車體和17個炮塔,所有樣車均裝有MBT-70坦克的倫克(Renk)公司傳動裝置和MTU公司的柴油機。 10輛樣車裝有萊茵金屬(Rheinmetall)公司的105mm線膛炮,其餘樣車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的120mm滑膛炮。2輛底盤車裝有液氣懸掛裝置,但最終被採用的是帶有摩擦減振器的高強度扭桿懸掛裝置。樣車上裝有各種型式的火控系統,其中1輛樣車的炮塔頂上還裝有1門20mm遙控高射炮。樣車於1972~1974年進行了部件系統技術試驗,然後進行部隊試驗。
1975年2~3月在加拿大進行冬生試車,1975年4~5月在美國尤馬(Yuma)試驗場進行熱帶沙漠試驗。1975年2~3月在加拿大進行冬季試車,1975年4~5月在美國尤馬(Yuma)試驗場進行熱帶沙漠試驗。

實驗

豹2坦克樣車試驗情況為: 行車試驗 公路行駛34531km,起伏路行駛27472km。

發動機試驗

共試驗MB873型發動機49台,其中23台進行了台架試驗,26台裝車試驗。1975年以前,台架試驗總共進行了30000h,單台發動機最長試驗時間為2400h,進行了3次按北約試驗標準規定的400h運行試驗,在起伏地上進行了4327h耐久性行駛試驗。

傳動裝置試驗

對41台HSWL 354型液力機械綜合傳動裝置進行了試驗,其中1台為台架試驗,40台為裝車試驗。台架試驗運行了8000h,最長一次試驗持續1200h。裝車試驗共行駛158000km,最長的一次行車試驗距離為18400km。側傳動裝置與傳動裝置一起試驗,共試製了85台側傳動裝置。

行動裝置試驗

16輛樣車底盤裝有不同型式的行動裝置,按規定的項目進行反覆試驗。對平衡肘、負重輪和懸掛系統進行了反覆試驗,僅摩擦減振器在10年內進行的行駛性能試驗就有69000km。

炮塔試驗

1973年3月~1975年12月試驗了炮塔和武器系統。用9輛樣車對120mm滑膛炮及火控系統和105mm線膛炮及火控系統進行了長達15153h的使用試驗,其中對裝有120mm火炮的炮塔試驗了4755h,對裝有105mm火炮的炮塔試驗了10398h。

射擊試驗

1972年~1975年12月進行試驗,共發射105mm炮彈3742發,發射120mm炮彈1667發。

研製

1974年,美國和聯邦德國簽訂了關於兩國坦克發展計畫標準化理解備忘錄,1977年進行了修改,內容包括兩國關於坦克部件的標準化問題。標準化的部件包括發動機、傳動裝置、炮長望遠瞄準鏡、夜視設備、火控系統、履帶和主要武器。 為滿足美國需要,聯邦德國製造了另一種稱為豹2AV(美國稱為樸實型豹2)坦克。該坦克裝有不同的火控系統和炮塔,車體為間隙複合裝甲,還有很多受1973年中東戰爭影響進行的其他改進項目。總共製造了2個車體和3個炮塔,向美國交付了1輛完整的豹2AV坦克和1個底盤車,供美國的1976年9月進行與XM1坦克樣車的對比試驗。但美國沒有採用這種坦克而選擇了本國兩種競爭車型中的一種——克萊斯勒(Chrysler)公司的XM-1坦克。然而美國卻決定在M1的產品改進型M1A1坦克上採用聯邦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120mm滑膛炮。
1977年,聯邦德國選定克勞斯·瑪菲公司為主承包商並簽定了大量生產豹2坦克的契約,在1800輛訂貨中,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990輛,其餘810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 第一輛預生產型豹2坦克於1978年年底交給聯邦德國國防軍用於部隊訓練。1979年初又交付了3輛。第一輛生產型豹2坦克由克勞斯·瑪菲公司於1979年10月在慕尼黑交付。到1982年底年產量達到300輛水平。

聯邦德國陸軍的1800輛豹2坦克訂貨分5批生產: 第一批380輛,1979年開始生產時尚未安裝處於研製階段的熱成像瞄準鏡,但為該鏡留有安裝位置和接口。為保證部隊使用,車上裝有PZB200型微光觀瞄儀器。 第二批450輛,1981年開始生產,裝有熱成像瞄準鏡,並提高了某些部件和系統的性能。從外觀看,取消了橫風感測器、提高了車長周視潛望鏡的高度(增高5cm),為方便與車外乘員通話而在炮塔左後側增設了車外通話接口,加大了三防通風斗尺寸等。 第三批300輛,1983年開始生產,其標準與第二批基本相同。 第四批300輛,1984年開始生產,採用了新型SEM80/90車用電台,該電台天線較短,為炮長增裝了1個依託支架、使炮長能方便地進行瞄準和射擊。 第五批370輛,1985年開始生產,裝有數字式電子計算機,配有彈道程式,還裝有訓練使用的射擊模擬器接口和自動滅火抑爆系統。 前三批豹2坦克的費用為51億聯邦德國馬克,5批的總費用為92億聯邦德國馬克。
1987年10月30日,聯邦德國政府批准了150輛豹2坦克的新訂貨計畫,其中55%由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其餘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1988年1月新訂購的第一輛豹2坦克交貨,然後克勞斯·瑪菲公司以每月5輛的速度生產,克虜伯·馬克公司以低於每月5輛的速度陸續生產。這150輛豹2坦克將代替經過改進後運往土耳其的150輛豹1A4坦克。此外,另有100輛豹2坦克新訂貨即將被批准,以補充運往土耳其250輛豹1A4坦克的空缺。這100輛豹2坦克,其中65輛由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35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

聯邦德國陸軍擁有1800輛豹2坦克中的第一批正返回工廠進行大修,用觀瞄與測距合一的熱成像瞄準鏡代替臨時性使用的微光夜視裝置。該熱成像瞄準鏡已成為第二批及以後幾批豹2坦克的制式裝備。第二批豹2坦克的其他變化還包括取消了橫風感測器、改進了排氣格柵,修改了工具儲藏箱和指揮塔蓋等。 第五批豹2坦克使用新的油漆圖案、數字式火控計算機機芯和滅火抑爆系統。

結構

一、總體布置

該坦克車體由間隙複合裝甲製成,分成3個艙:駕駛艙在車體前部,戰鬥艙在中部,動力艙在後部。 駕駛員位於車體右前方,有1個向右鏇轉開啟的單扇艙蓋和3具觀察潛望鏡,其中中間1具潛望鏡可以更換成被動夜視潛望鏡。駕駛艙左邊的空間儲存炮彈。 炮塔在車體中部上方,車長和炮長位於右邊,裝填手拉於左邊。炮塔後部有1個可儲存一部分炮彈的大尾艙;炮塔頂上有兩個艙蓋,右邊一個是車長艙蓋,左邊一個為裝填手艙蓋;炮塔左邊有1個補給彈藥用的視窗。

二、武器系統

1.主要武器 該坦克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120mm滑膛炮,炮管長5.3m,用電渣重熔鋼製成,裝有熱護套和抽氣裝置,設計膛壓為710MPa,實際使用膛壓為500MPa(5500kgf/cm2)。炮管系用自緊工藝製造,內膛表面經鍍鉻硬化處理,從而提高了炮管的疲勞強度、磨損壽命和防腐蝕能力。炮管壽命為650發(標準動能彈)。 整個火炮系統帶防盾重4290kg,不帶防盾重3100kg(包括炮管、熱護套、抽氣裝置和炮閂),炮管重1315kg。最大後坐距離為370mm,一般後坐距離為340mm。
2.彈藥 120mm滑膛炮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兩種彈藥。車上裝42發彈,其中27發儲存在駕駛員左邊的車前部分,15發儲存在炮塔尾艙里。 DM13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120mm火炮的主彈種,由彈丸、可脫落彈托和鋼底半可燃藥筒構成。彈丸由彈套、尾翼、彈芯和裝在彈底的曳光裝置組成的彈芯直徑為38mm、長徑比為12:1。彈芯為外部套有鋼套的鎢彈芯。該穿甲彈的初速約為1650m/s,最大有效射程為3500m。 DM12多用途破甲彈具有破甲和殺傷雙重作用,初速為1143m/s。該彈為尾翼穩定彈,短尾翼用鋁合金擠壓製成,經表面熱處理,可承受500MPa以上的膛壓;採用了壓電引信;改進了點火裝置,將原來的單孔底火改成多孔底火,在周圍一圈開有徑向孔,使點火時間從22ms縮短為5ms。 半可燃藥筒由惰性纖維、硝化棉、二苯胺、樹脂等混合製成,內裝發射藥、底火和緩蝕添加劑襯套。為防止藥筒受潮和微生物侵蝕,在藥筒上塗有一層油膜。 DM23彈是於1983年採用的聯邦德國第二代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其整體式鎢鎳合金彈芯的直徑為32mm,長徑比為14:1。 DM33彈是第三代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具有更大的長徑比,但至今尚未投產。 該坦克的彈藥與美國M1A1坦克的彈藥通用。
3.火控系統 火控系統是由機械、光學液壓和電子件組成的綜合系統,因採用穩像式瞄準鏡,火炮液壓伺服系統隨動於瞄準鏡。該綜合系統通常被稱為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由於是穩定質量較小的瞄準鏡並設有位置和速度複合電路,因而具有易於穩定和很高的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射擊命中率。 車長有1個向後開啟的圓艙蓋和可360°觀察的潛望鏡,艙蓋前裝有1個PERI-R17型穩定的周視主瞄準鏡,該鏡有2×和8×兩咱放大倍率。 炮長有1個雙放大倍率的穩定式EMES 15型潛望式瞄準鏡,其中包括雷射測距儀和熱成像裝置。裝在EMES 15型瞄準鏡中的熱像儀能使火炮在夜間或不良天氣下或者對偽裝的目標進行瞄準和射擊。炮長還有1個輔助的FERO-Z18型望遠式單目夜間瞄準鏡,放大倍率為8×。在夜間,車長用與炮長EMES 15型瞄準鏡相連的熱成像瞄準鏡觀察戰場。EMES 15瞄準鏡的圖像可以傳給車長的PERI-R17型瞄準鏡,使車長也能看到同炮長相同的圖像。此外,車長還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的測試台控制檢測系統RPP 1-8,自動地監視火控系統的工作情況。炮長的EMES 15型雙目穩定式三合一主瞄準鏡的反射鏡頭是雙向穩定的,其晝間通道的放大倍率為12×,視場為5°。
該坦克樣車原採用蔡斯(Zeiss)公司的EMES 12型體視、雷射測距儀,生產型車採用美國休斯(Hughes)公司專利的釔鋁石榴石雷射測距儀,並與EMES 15型炮長主瞄準鏡組合為一體。雷射測距儀最大測量距離為9990m,精度±10m,測得的距離、火力準備和所選彈種的數據都顯示在炮長瞄準鏡下部。火控計算機由通用電氣德律風根(AEG-Telefunken)公司的FLER-H型混合式計算機發展為在第五批豹2坦克上安裝的數字式電子計算機,該計算機可計算瞄準角和火炮橫向提前角,涉及的參數有目標距離、車輛傾斜角、目標的運動方向、橫風和彈道數據等。火控計算機計算了這些參數後將控制信息送入武器隨動系統,後者將武器與炮長的EMES 15或車長的PERI-R17型瞄準鏡的瞄準線對準。 炮長還有1個安裝在炮塔頂部的觀察潛望鏡,裝填手有1個單目觀察潛望鏡。
4.輔助武器 輔助武器有兩種,一種是萊茵金屬公司的MG3A1式7.62mm並列機槍,安裝在120mm火炮左側,射速為1200發/min;另一種是安裝在裝填手艙蓋環形支架上的MG3A1式7.62mm高射機槍,用於防空,高低射界為-10°~+75°。 該坦克上載有7.62mm機槍彈4754發,其中2000發儲藏在炮塔里。

三、推進系統

1.發動機 該坦克裝有MTU公司研製的MB873Ka-501型發動機,它是一種4衝程12缸V型90°夾角水冷預燃室式增壓中冷柴油機,在2600r/min時,功率為1103kW(1500馬力)。 該發動機具有單位體積功率高、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油經濟性好、起動性好等特點。與豹1坦克使用的MB838型發動機相比,平均有效壓力從0.81MPa(8.3kgf/cm2)提高到1.07MPa(10.9kgf/cm2)、排量從374L增加到476L、轉速從2200r/min提高到2600r/min,因而使功率從610kW(830馬力)增加到1103kW(1500馬力),提高87%。另一方面,通過減小進氣管、噴油泵和氣缸蓋尺寸以及改進油底殼等部件,使發動機的結構尺寸更加緊湊。該發動機的單位體積功率從MB838型的388kW/m3(528馬力/m3)提高到543kW/m3(738馬力/m3)、比重量從3.1kgkW(2.3kg/馬力)降低到2.04kg/kW(1.5kg/馬力)。因而使豹2坦克具有比較好的加速性能,從零加速到32km/h僅需7s。然而,環形散熱器冷卻系統消耗功率達到162kw(220馬力),比其他坦克要高。
2.傳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倫克(Renk)公司研製的HSWL 345型液力機械傳動裝置,它是聯邦德國和美國聯合研製MBT-70坦克的技術成果之一。 該傳動裝置由可自控閉鎖的液力變矩器、倒順機構、行星變速機構、液力-液壓轉向裝置、液力制動器和匯流行星排等部件組成。 液力變矩器為二級渦輪綜合變矩器,最大變矩係數為25,可自控閉銷。 倒順機構由3個錐形齒輪、2個行星排和2個制動器組成,由駕駛員操縱,實現車輛的前進或倒退行駛。
行星變速機構由3個行星排、3個制動器和1個片式離合器組成,與倒順機構相配合,可以得到4個前進檔和4個倒檔,但僅使用2個倒檔。 轉向裝置是液力-液壓複合的雙流差速再生式機構,液力偶合器的作用是增加零軸上的轉向扭矩,液壓轉向機構實現每個轉向半徑的無級調節。掛空檔時,發動員機功率全部經過液力-液壓轉向機構傳遞,實現原位轉向。 液力制動器具有5147kW(7000馬力)的最大吸收功率能力,它與機械制動器共同構成豹2坦克的制動系統,最大制動力矩為24.5kN·m(2500kgf·m),可以使55t重的豹2坦克從65km/h的行車狀態在3.6s內制動停車。
3.行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扭桿懸掛,車體每側有7個負重輪、4個托帶輪、1個後置主動輪、1個前置誘導輪和1個履帶調節器。懸掛裝置包括14根高強度扭桿、10個摩擦減振器和10個液壓限制器。負重輪的動行程為350mm,靜行程為176mm。 在第一、二、三、六和七負重輪位置處,裝有新型片式摩控減振器,10個摩控減振器的吸功能力為61kN·m。在這些負重輪位置處,還裝有筒式結構的液壓限制器,每個重11.5kg,當負重輪以2.94m/s向上運動時,10個液壓限制器的總吸功能力為170kN·m。該坦克的行動裝置具有良好的減振性能,總吸功能力比豹1坦克提高79%,達422kN·m。 該坦克採用迪爾(Diehl)公司研製的570A型雙銷式履帶,履帶板寬635mm,節距為183.5mm,板體上加有可以更換的橡膠襯墊,銷耳有橡膠套,履帶壽命達6400km,橡膠襯墊壽命為1600km。履帶調節器為機械式。

四、防護系統

1.裝甲防護 該坦克的設計把乘員生存力量於20項要求之首位,車體和炮塔均採用間隙複合裝甲,車體前端呈尖角狀,增加了厚的側裙板,車體兩側前部有3個可起裙板作用的工具箱,提高了正面弧形區的防護能力。炮塔外輪廓低矮,防彈性好,設計時考慮了中彈後的防二次效應問題,將待發彈存於炮塔尾艙,並用氣密隔板將彈藥與戰鬥艙隔離。
2.三防裝置 該坦克採用集體防護式三防通風裝置,安裝在底盤左側的裝甲板內,維護保養方便,空氣過濾器可從外部更換。
3.滅火系統 前4批生產型豹2坦克的乘員艙未安裝自動滅火系統,1985年聯邦德國為第五批生產型豹2坦克安裝了英國格萊維諾(Graviner)公司生產的乘員艙滅火抑爆裝置。
4.煙幕彈發射器 炮塔兩則後部各裝1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有8具發射器。

型號演變

1.荷蘭豹2坦克 荷蘭1979年3月訂購了445輛豹2坦克,於1982~1986年交貨,以代替369輛遜邱倫(Centurion)主戰坦克和130輛AMX-13輕坦克,契約額為21億聯邦德國馬克。荷蘭工業部門參加約60%契約額的零部件生產,278輛由克勞斯·瑪菲公司裝配,167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裝配。 聯邦德國為荷蘭陸軍生產的首批4輛豹2坦克於1981年年中製成,大批供貨於1982年7月開始,1982年11月達到每月交貨10輛,1986年7月最後完成。 該坦克與聯邦德國陸軍的第二、三批生產型豹2坦克基本相同,差別主要在於荷蘭豹2坦克裝有比利時FN公司7.62mm機槍;炮塔兩側後部裝有6個發射器為一組的煙幕彈發射裝置;裝有荷蘭生產的駕駛員微光夜視觀察鏡、電台和車內通話設備。 1983年,駐聯邦德國荷蘭皇家第四十一裝甲旅首先裝備該坦克。荷蘭陸軍還訂購了20輛豹2坦克駕駛員訓練車。
2.瑞士豹2坦克 瑞士陸軍於1983年8月宣布,在評價了豹2和M1坦克性能後選擇豹2坦克,一次訂購380輛,其中前35輛由克勞斯·瑪菲公司供貨,其餘由瑞士以許可證方式生產。1987年最先交付的35輛用於訓練,1988年1月完成用豹2坦克裝備第一個坦克營的工作。 瑞士特許生產豹2坦克的主契約商是康特拉弗斯(Contraves)公司,總裝廠是位於圖恩(Thun)的聯邦製造廠(Federal Construction Works),瑞士NAW公司製造發動機,SLM公司製造傳動裝置,60~70%的部件將在瑞士製造。瑞士以每月6輛的速度生產豹2坦克。 瑞士豹2坦克與聯邦德國豹2坦克相似,但裝有瑞士電台和車內通話設備,裝有瑞士的並列機槍和高射機槍,瑞士還決定安裝英國格萊維諾公司的乘員艙自動滅火抑爆系統。
3.豹2駕駛訓練車 聯邦德國陸軍和荷蘭陸軍各訂購22輛豹2駕駛訓練車,該車基本上與豹2坦克相同,但炮塔被一觀察塔取代,重量與標準豹2坦克相近。
4.豹2(BPz3型)裝甲搶救車 波爾舍公司和克虜泊·馬克公司正在利用豹2坦克底盤發展一種新型豹2裝甲搶救車,該車稱為3號裝甲搶救車(Bergepanzer 3)。詳見“裝甲搶救車和修理車”部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