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防軍第502重裝甲營

德國國防軍第502重裝甲營

第502重裝甲營於1942年8月29日投入東線的列寧格勒,到達東線時部隊狀況不能令人滿意,四輛虎式坦克只有兩輛能繼續使用,剩下的兩輛虎式坦克則正在修理。

簡介

第502重裝甲營於1942年8月29日投入東線的列寧格勒,到達東線時部隊狀況不能令人滿意,四 輛虎式坦克只有兩輛能繼續使用,剩下的兩輛虎式坦克則正在修理. 1942年9月21日,第502營第一連的虎式坦克和三號N型坦克又一次投入了戰鬥,在當天的戰鬥中,502營損失了一輛虎式和兩輛三號N型,這是有 正式記載的第一輛損失的虎式坦克(之前組建的實驗連不計)。由於損失的這輛虎式坦克陷於泥濘之中無法拖帶,所以在1942年11月25日,第502營將該 坦克進行了爆破,以使其不能落入蘇聯人的手裡。與此同時,第502裝甲營的其餘部隊則在陸續抵達,1942年11月25日,五輛虎式坦克,九輛三號坦克 (裝備50mm KWK L/60 火炮),和五輛三號N型到達前線。1943年2月,第502裝甲營又得到了七輛虎式坦克,同年6月,502營又收到了額外的七輛虎式坦克,這樣,第502 裝甲營第一連首先裝備了足額的十四輛虎式坦克。
令第502裝甲營營長惱火的是,1943年2月6日,德軍指揮官下令裝備有九輛虎式坦克和十輛三號N型的502裝甲營第二連劃歸給新組建的第503重裝甲 營指揮,隨即在1943年2月10日,這個連被正式劃歸給了第503重裝甲營,並被給予了第503重裝甲營第三連的番號,同時脫離了第502裝甲營的指 揮。
1943年4月1日,新的第502裝甲營第二連和第三連被組建了起來,並且裝備了31輛虎式坦克。很快的,1943年5月19日至26日,這兩個連運抵戰場,和先期抵達的第一連並肩作戰。
1944年1月,第502裝甲營接收了32輛虎式坦克作為戰損的補充。而在1944年2月,又接收了另外的20輛虎式坦克,這樣,在1944年2月29日,該營實際裝備的虎式坦克達到了令人驚異的71輛,但實際上該營當時可以正常使用的虎式坦克僅有24輛。
1945年1月5日,第502裝甲營被重新命名為國防軍第511重裝甲營,3月31日,該營裝備了13輛亨舍爾型虎王坦克(根據資料顯示,該營是直接從 工廠的倉庫里搶走的)。根據該營的報告,第511營第三連此時已和第510裝甲營第3連並肩戰鬥了很長時間,據該營官兵聲稱這兩個連的虎王坦克裝備數量達 到了16輛,其中有12輛是全新的亨舍爾型虎王坦克,4輛是比較舊的來自Waffenamt的虎王坦克。1945年4月1日,這兩個連在Kassel地區 戰鬥時,仍舊有14輛虎王坦克在堅持戰鬥,後來該營報告有3輛虎王坦克毀於轟炸,該營在東線一直戰鬥到了戰爭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511裝甲營(即原來的第502裝甲營)第一連在1945年3月時裝備的是10輛“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德國國防軍第502重裝甲營德國國防軍第502重裝甲營
虎嘯列寧格勒

戰鬥歷程

第502重裝甲營的戰鬥歷程(1)

卡里烏斯中尉,擊毀敵坦克(經確認後最低數字)150輛,獲得騎士十字勳章(1944.04.16)加橡葉飾(1944.09.10)
貝爾特爾上尉,擊毀敵坦克(經確認後最低數字)144輛,獲得騎士十字勳章(1944.05.04)加橡葉飾(1944.07.27)
科爾舍上士,擊毀敵坦克(經確認後最低數字)100輛,獲得騎士十字勳章(1944.10.23)
克拉默士官,擊毀敵坦克(經確認後最低數字)50輛,獲得騎士十字勳章(1944.10.06)
卡爾帕內特上士,擊毀敵坦克(經確認後最低數字)50輛,獲得騎士十字勳章(1944.03.28)
穆勒上士,擊毀敵坦克(經確認後最低數字)50輛,獲得騎士十字勳章(1944.10.23)
對於一名二戰中的坦克手來說,當他在戰鬥中擊毀一輛敵人的坦克時,肯定將受到表彰。而當他擊毀五輛坦克時,就將被稱為王牌坦克手,他的名字將作為英雄之 名廣為宣傳。但是,你看到上面所列的那些簡直是夢幻一般的擊毀數字,對於取得這樣神話戰績的人又豈能以一個英雄的稱呼來概括?而所有這些猶如神靈在生的坦 克手們,全部來自於同一個團隊,那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國陸軍第502重裝甲營。他們將被歷史所永遠銘記,因為這是第一支裝備虎式坦克的部隊,這是一支以創造 傳奇為本職的部隊。然而在輝煌的背後,他們也經歷了無數痛苦的折磨與失敗,最終與第三帝國一道消亡於歷史長河之中。
1942年 初,在經歷了蘇德戰爭初期,蘇軍重型坦克所帶來的震撼以後,德軍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厚裝甲、強火力的重型坦克,這就是虎式坦克。德軍從其他坦克部隊抽調了有 經驗的老兵來組建第一個虎式坦克營,到8月19日最初的4輛虎式坦克裝備到位。儘管如古德里安等將領的意見都認為作為一種新式武器,虎式坦克應該經過充分 的試驗,才能保證大規模生產和服役,但是希特勒迫不及待地要在實戰中試試這個“新玩具”。於是第502裝甲營以其僅有的4輛坦克開往東線戰場,在列寧格勒 城下的姆加火車站卸載。當時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在曼施坦因的率領下正包圍著列寧格勒,然而英勇的列寧格勒軍民在每天餓死上千人,日夜遭受重炮轟擊和飛機轟炸 的條件下,仍然繼續著軍工生產和交響音樂會。第502裝甲營到達時蘇軍已經開始了反攻,試圖打通進入列寧格勒的道路,激烈的戰鬥由此展開。
8月29日清晨,理察馬克營長爬進領頭的那輛虎式坦克,發動了引擎,向著前線隆隆開去。在達到一個蘇軍反坦克陣地後,虎式坦克開始猛烈開火,營部的工 程師福蘭克發現一輛虎式趴了窩,趕忙開著大眾汽車跑過去,結果發現是變速箱壞了。沒過多久另一輛老虎的引擎又報銷了。稍後第三輛坦克又出故障。就這樣虎式 坦克的首次演出以灰頭土臉的失敗宣告結束,馬克少校只能連夜展開營救、搶修。由於虎式坦克重量太大,要用3台坦克牽引車才能免強拉回一輛老虎。所有發生故 障的部件都由飛機立即空運回德國亨舍爾公司總部,同時有更換的部件運來,由此可見德軍高層對這支部隊的重視。到9月21日,第502裝甲營的四輛坦克終於 修復完畢,重新投入戰鬥。9月22日他們再次向一個包圍圈內的蘇軍發起攻擊,可是地形條件卻是非常不利,而上級只以“命令來自於元首”的理由強令其向前推 進。結果馬克上校的坦克陷入了沼澤中,其它3輛老虎不同程度受損。好在其它德軍部隊的進攻取得了進展,使這輛無法動彈的老虎沒有落入蘇軍之手。11月21 日馬克少校被召回柏林解釋失敗的原因,帝國元帥戈林聲稱航空照片表明戰鬥地區的地形是適合重型坦克的,而馬克少校當場反駁。希特勒沒有信任他,於是馬克少 校被解職了。
由於德軍在南部戰線遭遇了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慘痛失敗,第502裝甲營的後續部隊被調去了其他裝甲營,到1943年4 月才有另外兩支經驗豐富的坦克連隊加入了第502裝甲營,並開始大規模接收出廠的虎式坦克,直到6月中旬第502裝甲營終於齊裝滿員,再度開赴列寧格勒。 7月20日,擁有36輛虎式坦克的第502裝甲營接到指示向姆加城外圍發起進攻,首先參戰的是奧姆上尉率領的3連。然而老虎們仍然是多災多難,3連啟程後 沒多久就被一條小河擋住去路,唯一的一座小橋承載力有限,到第2輛虎式坦克通過時小橋就轟然倒塌了,於是老虎們只能靠潛渡設備過河,可是這樣一來河水又侵 蝕損壞了無線電通訊設備。脾氣暴躁的奧姆上尉跳出他的指揮坦克,挨個去找每輛坦克的車長,恰巧此時蘇軍開始進行猛烈炮擊,奧姆上尉當場陣亡,3連14輛坦 克中有12輛失去了戰鬥力,第502裝甲營的新任營長施密特上尉只能對這一天的霉運表示沮喪。
7月23日,3連的迪馬特爾中士開 著他那輛勉強修好的虎式坦克,與漢斯臨時指揮的另一輛老虎,開往名為“碉堡村”的蘇軍堡壘群,實施對德軍步兵的火力支援任務。到下午得到2輛突擊炮的增 援,於是2輛老虎開始攻擊“碉堡村”。正在道路上艱難行進之時,突然6輛蘇軍T-34坦克出現在側前方的道路上。顯然蘇軍缺乏與虎式坦克交手的經驗,如此 縱隊隊形置於虎式坦克的炮口下等於是送上了一頓美餐。88毫米炮彈向蘇軍坦克呼嘯而去,而T-34反擊的炮彈卻被虎式坦克的裝甲彈開了。幾分鐘內6輛T- 34全部變成了冒煙的殘骸。“碉堡村”中的蘇軍沒有慌亂,他們用反坦克炮向虎式坦克開火,當迪馬特爾的坦克第6次被擊中時,駕駛室內已是到處火花四濺,充 滿了辛臭味,迪馬特爾和他的四名手下狼狽不堪地跳出了坦克,飛一般的速度逃離了蘇軍的視線。好容易等到他們停下喘口氣時,發現漢斯的坦克掛在倒檔上慢騰騰 地回來了,漢斯從駕駛室伸出腦袋興奮地高喊:“我們前面一口氣幹掉6輛T-34!”而他得到的回答是:“很遺憾,你右邊的履帶脫落了!”漢斯頓時瀉了氣。 在場的9個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敵人的炮火下將履帶修復完畢。不管怎么說這忙碌的一天總算是完結了。幾天之後迪馬特爾的那輛坦克才被拖了回來修好。
7月28日,1連的戈林上士接到了一個特殊任務,進入一個被沼澤保衛的山丘支援那裡的擲彈兵,結果他剛進入那裡,唯一的道路就被蘇軍 火炮摧毀了。因為沒有勇氣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離開坦克,所有車組成員都成天躲在坦克中,不停地抓虱子和輪流睡覺,小遍排泄到空彈殼裡,只有晚上躲到坦克外 面去解決大便。德軍步兵都象土撥鼠一樣把自己埋在土裡,只有晚上才冒下頭,防止蘇軍偵察兵靠近坦克。經歷96個小時非人折磨之後,工兵終於修好了道路,蘇 軍動用了所有重武器來為這輛坦克“送別”。一塊彈片打壞了水箱,發動機頓時變得滾燙,勉勉強強支撐回到了己方陣地,所有車組成員都升了一級軍銜。不過隨後 戈林上士又接到命令去摧毀一輛陷入無人區的虎式坦克,以防被蘇軍繳獲。在步兵射出的照明彈下,炮兵借著短暫光芒一炮就擊穿了備彈倉引發了爆炸。隨著秋季降 臨,雨水使得列寧格勒戰場泥濘不堪,雙方的戰鬥行動都接近停止。重返列列寧格勒之後,第502裝甲營已經摧毀了100輛以上的蘇軍坦克和自行火炮,有力地 支援了步兵作戰。

第502重裝甲營的戰鬥歷程(二)

1943年10月,經歷了史達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戰役失敗的德軍,整 個東線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10月6日凌晨,蘇軍加里寧方面軍向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與北方集團軍群的結合部所在涅韋爾城進攻,結果一舉撕開了一個5公里寬的 缺口,情況萬分危急!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屈希勒元帥立即下令必須全力奪回涅韋爾,參加反擊行動的就包括緊急調派而去的第502重裝甲營。
戰鬥從10月10日開始,斷斷續續地進行了半個多月,戰況呈膠著狀態。10月28日,新任營長雅德少校到任。11月4日,2連的卡里烏斯少尉接到命令趕 往一處陣地執行支援任務。到達時卻發現履帶已經損壞,全體車組成員都爬到車外來協助修理,卡里烏斯此時卻突然發現一個完整的蘇軍坦克連搭載著步兵出現了。 大概蘇軍也看到這輛虎式坦克的履帶損壞了,於是不拿它當回事,繼續大搖大擺開過來。距離差不多60米遠時,老虎的88毫米炮開始發言,立即一輛T-34爆 炸起火。緊隨其後的幾輛T-34急忙掉頭,結果使整個隊伍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而動彈不得。卡里烏斯於是沉著冷靜地將10輛T-34一一幹掉,只有最後2輛 逃跑了。兩天之後,在迪馬特爾的幫助之下,卡里烏斯又幹掉5輛蘇軍坦克。儘管取得了這些戰果,涅韋爾地區泥濘的地形仍然令德軍頭疼,而蘇軍新投入的SU- 152自行火炮也令他們心驚膽顫,其152毫米口徑的火炮顯然是針對德軍重型坦克而搞出的對策。11月10日,第502裝甲營奉命派遣一個戰鬥群向蘇軍進 行反擊,卡里烏斯再次帶隊,先後又擊毀4輛蘇軍坦克。12月2日他們又轉戰至戈魯斯卡地區,蘇軍的猛烈炮火將德軍步兵壓得無法動彈,卡里烏斯不得不沿著公 路來回奔波,象救火隊員一樣去拯救那些身處絕境的步兵。12月16日,卡里烏斯的炮手卡拉梅爾下士甚至用88毫米炮擊落了一架蘇軍正在低空飛行的攻擊機!
儘管戰鬥已經如此令人窒息,裝甲兵們還得忍受可惡的長官。11月23日,當第502裝甲營經過一座木橋時,幾乎所有坦克車長都懷疑此 橋的承載能力。然而一名指揮軍官卻以前線正急迫需要虎式坦克為由,強令他們立即過橋。1連的133號坦克不幸隨著木橋坍塌掉進河裡,炮手受重傷死在了坦克 里。洽在此時工兵在上游發現了一個可供過河的淺灘,所有人都開始在內心詛咒起那個軍官了。
1944年初,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發現蘇 軍正在大量集結,顯然對列寧格勒的圍困局面從1941年冬天延續至此已到了頭,懲罰的拳頭即將落下了。1月14日清晨,蘇軍的大規模炮擊開始,短短一個小 時內10萬多發炮彈和更多的火箭彈將德軍陣地翻了個底朝天,前線幾個缺乏戰鬥經驗的師很快崩潰了,15日凌晨列寧格勒城周圍開始了更大規模的炮擊,22萬 發炮彈和不計其數的火箭彈落下後,如洪水般的T-34編隊撲向德軍,整個前線危在旦夕。德軍步兵們的陣地猶如在洪水中被圍困的孤島,他們以驚恐的眼神互相 詢問:“我們的虎式坦克在哪裡呢?”
1月20日,第502裝甲營由涅韋爾匆匆趕來,立即搶占了一個位於交通要害的村莊——斯基沃 利特斯。由於這個村莊四周遍布沼澤,唯一能通過的道路就是村莊裡的兩條道路,因此蘇軍沃爾霍夫方面軍司令部直接下令先頭部隊立即拿下這個村莊。首先到達斯 基沃利特斯的3連連長梅耶少尉率領的2輛坦克,在消滅了幾輛蘇軍先頭部隊的T-34之後,又得到了2輛老虎的增援。德軍隨即以這4輛老虎為核心組織防禦, 沿著公路組成了一道簡易防線。等待了半天以後,身後的斯基沃利特斯卻傳來了槍炮聲,幾名被打散的步兵跑來說有10輛T-34衝進了村里。4名車長緊急磋商 之後決定立即殺回去,等他們到達村口的時候,發現蘇軍坦克並沒有做好戰鬥準備,有些T-34在加燃料,蘇軍坦克兵們則在喝伏特加酒慶祝,顯然他們沒想到德 軍在村外還有這么一支強大力量。靠近村口的4輛T-34當即被打中起火,其它幾輛T-34趕緊四處尋找隱蔽,但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即使隔著房子向T- 34開火,照樣能給予對方致命打擊。隨著戰鬥進行一輛虎式坦克受損,另一輛拖著它撤出了戰鬥。梅耶少尉和斯特勞普少尉率領剩下的2輛老虎向著村外的石橋沖 去,就在他們過橋的那一刻一名蘇軍戰士用炸藥包炸毀了石橋。斯特勞普少尉看到前方有一門蘇軍反坦克炮,老虎立即怒吼著沖了上去,當即將反坦克炮管壓至彎曲 破碎,嚇得炮手們四散奔逃,斯特勞普少尉拼到油料和彈藥幾乎全部耗盡後才撤回了己方陣地。而梅耶少尉就沒那么走運了,他的坦克被困在了反坦克壕中,只能選 擇徒步撤退,少尉腿部中槍,而蘇軍就在離他不遠的地方,最終他選擇了舉槍自殺。
斯特勞普少尉在斯基沃利特斯村的戰鬥過後還驚魂未 定,但戰事的緊張使他的虎式坦克必須立即再投入戰鬥。在一個集體農莊附近,斯特勞普少尉和他的小分隊擊毀了3輛T-34。1月25日凌晨,斯特勞普少尉領 著其它3輛虎式坦克趕到一個火車站附近布防,結果經歷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一次戰鬥。當聽到槍炮聲後,斯特勞普少尉和穆勒下士的坦克前去迎擊蘇軍坦克,他們 發現一群蘇軍T-26坦克正試圖穿越鐵路路堤。在2000米的距離上,穆勒下士率先開火,這種完全不是老虎對手的輕型坦克瞬間被炸成了好幾塊。隨後德軍裝 甲兵們不停地重複裝彈-上鎖-打開保險-開火的程式,將一輛接一輛的蘇軍坦克送上西天。大量蘇軍T-34和KV-1坦克趕來支援,隨後的幾個小時中蘇軍總 共出動了80多輛坦克試圖突破斯特勞普少尉的防線,但始終沒有成功。在白天的戰鬥中,穆勒下士擊毀了蘇軍坦克25輛,而斯特勞普少尉擊毀了13輛。之後德 軍清掃戰場時發現有52輛蘇軍坦克殘骸,其中至少41輛是被虎式坦克88毫米炮擊毀。1月31日的德國國防軍日報大幅報導了這場奇蹟般的戰鬥,對於穆勒下 士的小組更是窮盡溢美之詞。這是第502裝甲營和虎式坦克的輝煌時刻,然而列寧格勒戰役總體戰局卻已經注定,整個北方集團軍群都在重壓之下開始退卻。第 502裝甲營也一步步走上了撤離列寧格勒的道路。

第502重裝甲營的戰鬥歷程(三)

經過1944年1至2月間排山倒海 般的反攻,蘇聯紅軍已經完全解除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困。德軍被迫向納瓦河退卻,並在這裡組織一條臨時防線(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德軍不僅應該停止退卻,而 且必須立即進行反擊,當然這項命令是痴人說夢)。已經被打殘到只剩下幾個虛弱戰鬥群的北方集團軍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第502重裝甲營的老虎-王牌坦 克手們,四處救險來維持這條防線。對第502重裝甲營的使用甚至隨時會驚動最高層的德軍將領,卡里烏斯就在回憶錄中記載了下面這樁事情:
我駕駛著自己的坦克退回了(納瓦)河西岸(沒有得到允許),正在尋找合適的隱蔽地點,突然一輛大眾輕型軍車停在了我的眼前,陸軍元帥莫德爾(北方集團軍 群總司令)跳了下來,未等我行軍禮,他就開始破口大罵:“你他媽為什麼不把坦克開到距離敵人更近的地方?你們的責任就是要保證不讓俄國人的坦克從這裡突 破。當然,任何虎式坦克都不能白白犧牲掉!我們現在需要每輛坦克發揮最大的作用!”元帥的命令當然無法違背,我又把坦克開回了河東岸,並消滅了4門紅軍自 行火炮和若干反坦克炮,暫時穩定了形勢,第二天得到了退回西岸的命令,我們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2月12日,12輛新下 線的虎式坦克送到第502重裝甲營手中,前一階段的損失總算是得到了補充。一名年輕中尉作為聯絡官來到了營部,營長雅德客氣地請他喝酒,酒還沒喝完,突然 一顆炸彈從天而降,這名中尉背部被彈片擊中,就這么倒地死去了。這天晚上,500名紅軍突擊隊員(甚至包括一些女偵察員)渡過河來偷襲第227步兵師指揮 部,雅德少校連忙帶手下趕去支援,打了整整一個通宵,總算挫敗了這次大膽的偷襲。接下來幾天又發生了一些小規模接觸戰鬥,2月23日,歷史性的一刻來臨 了,2連的茲威迪上士取得了全營歷史上的第500輛擊毀敵坦克裝甲車的記錄。雅德少校驕傲地向全營官兵宣稱,502營的下一個目標是:1000輛!
儘管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整體戰局是越來越糟糕了。2月下旬,紅軍成功強渡納瓦河,建立兩個橋頭堡,雙方又開始了激烈的反覆拉鋸作戰,老虎們又擊毀 了許多紅軍坦克和火炮。此時紅軍的空中優勢也已經非常明顯,大量伊-2攻擊機在老虎們的頭上盤鏇。有一次,一輛虎式坦克被打穿了頂蓋,除了機電員重傷之外 其他組員全部陣亡,而這名機電員為了避免戰友們冒生命危險來救他,毅然選擇了開槍自殺。紅軍還展開了心理戰,有一次他們通過喇叭用德語高聲宣稱:如果德軍 將卡里烏斯少尉綁起來送給紅軍的話,作為交換紅軍將釋放三十名德軍戰俘,或者是1000個漂亮女人!
3月17日上午9:00,已 經積蓄了足夠強大力量的紅軍,從納瓦河的兩個橋頭堡沖了出來,試圖完全撕碎德軍的防線。卡里烏斯少尉和科爾舍上士的坦克第一時間出現在了戰場上,沿著鐵路 幹線一路前進阻擊紅軍部隊的推進,同時還通過無線電指揮己方部隊炮擊敵人的集結地區,成功打亂了紅軍的部署。戰鬥從17日一直持續到22日,連同隨後趕來 支援的格魯伯下士,這三輛虎式坦克一共摧毀了紅軍38輛坦克、4門自行火炮、17門反坦克炮,損失慘重的紅軍被迫停止了進攻行動。
但是這兩個橋頭堡終究是德軍指揮部的眼中釘。為了清除它們,北方集團軍群拿出了最後的一點預備部隊,發起了反攻。3月29日成功清除了其中一個橋頭堡。 但是在4月6日凌晨發起的清除另一個橋頭堡的行動中,卻碰到了麻煩。已經有所警覺的紅軍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火炮,老虎們的行動也變得舉步維艱。5月20日, 卡里烏斯少尉遭遇了他一生中或許是最灰暗的一天,紅軍的1枚152毫米炮彈打中了他的炮塔,接著又一發炮彈擊中了炮塔和車體的連線位置。全體乘員被迫撤出 坦克,於是這輛在炮管上畫滿了擊毀標誌的王牌虎式坦克,就這樣被一輛紅軍的SU-152自行火炮給輕鬆擊敗了。第502營被迫停止了所有的攻擊行動,同時 配合作戰的德軍步兵也傷亡慘重,納瓦河的戰局已經注定了。
隨 著1944年夏天的到來,紅軍將在綿長几千公里的戰線上發起對納粹德軍的全面反擊,鋼鐵洪流將吞沒上百萬的侵略者,過去德軍加諸於蘇聯人身上的痛苦折磨, 將得到翻倍的償還,到1944年末的時候,紅軍就將在波蘭華沙的河邊清洗戰靴,並以天為計數單位來計算第三帝國的滅亡。第502營在撤出納瓦河防線後,從 此也就遠離了列寧格勒,這個他們付出了鮮血,並創造了輝煌戰績的地方。等待老虎們的,還有一年的浴血奮戰,及最終的覆滅。

德意志的神話--國防軍第503重裝甲營

1942年5月4日,第503獨立重型裝甲營在德國第3軍區的兩個後備連隊的基礎上正式組建而成。部隊的組建和訓練工作被安排在了位於新魯平(Neurappin)的駐地,首批組建的單位包括營指揮部,維修連,第一和第二裝甲連,其中大部分的指揮人員調自第5第6裝甲團,當然同時也接收了大量沒有任何裝甲作戰經驗的“菜鳥”。 儘管在編號上要晚於501和502,但503重型坦克營卻是第一個成立的虎式坦克營。這也似乎注定了它不平凡的一生。
也許正是由於503營是所有獨立重型裝甲營中老大的緣故,它是所有營中第一個達到滿編虎式坦克的營(45輛)。
該營在建立之後,由於當時虎式坦克的產量極為有限,基本的作戰單位構成僅為兩個連和一個營部。每個連都有9輛虎式坦克和13輛III號坦克,編成四個排,各擁有兩輛虎式坦克和兩輛三號坦克,連部裝備有虎式坦克一輛,每個連還有一個裝備5輛三號坦克的輕型偵查排。第一連的系統編號安排如下:虎式坦克編號分別為“111,113,121,123,131,133,141,143”,相應III號坦克的編號為“112,114,122,124,132,134,142,144”,“100”是連部的指揮坦克,而輕型偵查排的5輛III號坦克編號則依次從“101”至“105”。第2連的編號安排與此相同,唯一變化就是第一個數字全都是2。營部的兩輛虎式坦克編號比較特殊,分別用I和II表示,此外還有一個由五輛III號坦克組成的直屬偵查排。到了43年的2月,部隊進行了重新整編,每個連將的虎式坦克和III號坦克集中使用,編為兩個輕型坦克排(4輛三號坦克)和兩個重型坦克排(4輛虎式坦克)。而到了庫爾斯克戰役前夕,全營才終於達到了原先計畫中的45輛虎式坦克的編制。
到了諾曼第全營在重新裝備虎式坦克的同時第一連還作為國防軍重裝營中試點連隊第一個裝備了12輛虎王坦克,剩下的缺額由兩輛虎式坦克彌補(編號133,134)。之後在8月份第三連又裝備了14輛虎王坦克,這也是第一個整支參戰的虎王坦克連隊。
在一九四四年的9月份,503營成為第四支滿編裝備虎王坦克的獨立重型裝甲營,並一直使用該型號坦克和重裝營的標準編號直到戰爭結束。
而在503營36個月的“生命”中,有27個月是在前線度過的。到1944年的8月,部隊確認的擊毀記錄達到了1500輛,而到1945年3月,官方記錄中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2000,這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而在當時營部還有大約20輛虎式坦克,相信最後的數字應該遠不止2000,相信如果用“神話”這兩個字來形容503營的一生沒有人會認為過分。當然,為了達到這一里程碑,503重裝營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高昂的。從1942年的12月部隊開赴東線到1945年投降,大約有53%的軍官,26%的非作戰人員和21%的士兵永遠的躺在了歐羅巴的大地上。

德國國防軍第501重裝甲營

1942年4月,隨著第一輛虎式坦克的隆隆下線,這款日後讓盟軍談“虎”色變的坦克的編制工作也被提上了德軍指揮部門的議事日程。希特勒在1941年便準備為每個準裝甲師裝備20輛新式的坦克作為“突擊的矛頭”,但到了1942年,由於虎式坦克過低的產量和許多複雜的技術原因使得德軍統帥部改變了他們原先的決定,他們決定將虎式坦克集中使用,這樣就催生了之後赫赫有名的德軍獨立重裝甲營(schwere panzer abteilung,又譯獨立重裝甲大隊)。這些部隊一般都作為集團軍群的直屬部隊,扮演著進攻中的先鋒和防守時“消防隊”的角色。此後3年間,從北非的沙漠到蘇聯的凍土,從卡昂的廢墟到安齊奧的灘頭,這十來個重裝甲營憑藉為數不多的虎/虎王式坦克,在實力懸殊的情形下不斷與的強敵周鏇,並且一次又一次地以與其規模不成比例的驚人戰果扭轉了各條戰線上的危局,在裝甲戰爭史上書寫了可圈可點的一筆。
一 裝
作為國防軍所有9個的獨立重裝甲營的老大哥,第501重裝甲營的歷史無疑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在1942年秋季,501重裝甲營得到了首批45輛極初期生產型虎式坦克中的20輛。由於這批坦克投入使用太過倉促,所以在坦克的細節處理方面非常雜亂,比如平載工具、儲物箱的位置和樣式以及排氣管外罩的形狀等等。
由於早期虎式坦克極低的產量,501營在接收到虎式坦克的同時還接收到了38輛Ⅲ號L型坦克(裝備有60倍口徑50毫米坦克炮)與8輛Ⅲ號N型坦克(裝備24倍口徑的75毫米炮,可發射高爆彈和穿甲彈,並在車體兩側添加了裝甲裙板),第三連於1943年6月接收到14輛虎式坦克後便被轉交到了大德意志裝甲團。
在損失了絕大多數裝備,並經過重建以後,501坦克營又於1943年10月-11月再次接收到了45輛新的虎式坦克,這批都屬於中期型的虎式坦克。這個型號老虎的生產從1943年的7月開始,最顯著的變化是車長的指揮塔由半球狀改成了圓形,而主炮的反向助力穩定器也從炮塔的右側轉移到了後部。而這批坦克在交付501營之前還被拆除了潛渡設備和車尾的空氣過濾器。但在到達訓練營地之後,工程部門卻給車體上塗布了具有防磁性的水泥裝甲,主要用來對抗盟軍的反坦克雷,此外車體上原有的兩個車前燈也只剩下了一個。
最後6輛虎式坦克是在1944年6月提供給501營的,都是虎式的晚期型。這一時期的虎式坦克為了增加產量,對生產的步驟,工藝進行了大幅度的簡化。為了減輕後勤部門的負擔,還採用許多和虎王、黑豹可以通用的零部件。而這次接受的六輛還採用了虎王的全鋼製負重輪,其他一些繁瑣的部件也被儘可能的簡化。
在經歷了1944年夏季東線中路中央集團軍群的覆滅之後,整個坦克營又重新接收了45輛虎王式坦克。這是該坦克營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達到滿編。
二 塗裝與標記
在501營被運送去非洲之前,整支部隊的所有車輛都披上了一層類似於沙漠的黃褐色“外套”,第一連的所有“老虎”都在它們的車體兩側的中部塗上了帝國鐵十字標記。而為了便於己方識別,營部命令所有虎式坦克的炮塔側面塗上幾乎與炮塔等高、白色輪廓的巨大數字編號,部隊的老虎標記則被圖畫在了每輛坦克的車體前裝甲上。對於繳獲的美軍車輛和後續車輛,德軍將其重新塗裝成更類似於突尼西亞北部地區植物的土褐色,這種顏色要比原先的黃褐色更深一些。在501營的兩個虎式坦克連被併入第7裝甲團之後,將虎式坦克的編號重新編排和塗裝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炮塔兩側的數字大小保持不變,但使用了紅底白邊的字樣,第一連(此時已被改名為第10裝甲師第7連)的大部分“老虎”都在它的車體前裝甲右側還有一很小的字母S,代表重裝甲連。
重建之後,所有新來的虎式坦克都使用了標準的橄欖綠色的塗裝,車體中部側面的鐵十字標記依然可見,炮塔上的編號則改用了紅褐色的輪廓,當然這種塗裝僅限於夏秋季節,冬季的時候德軍坦克開始塗布白色的水性,到了初春的溶雪季節,這層已經很髒了的白色外衣又粘上了一片片的泥土,又恰巧能與周圍的景色融為一體。
而此後到來的虎王坦克也同樣塗上了標準的橄欖綠色的外套,唯一區別只是適當的斑紋和棕色斑點。紅底白邊的十字架則被挪到了炮塔的側面中部,與之前不同的是炮塔上的車輛編號這次只占用了整個炮塔一半的高度。
總之,為了適應多樣的戰術和地形,501營在裝甲車輛的色彩偽裝方面還是相當有心得的,非常靈活的安排了部隊的迷彩塗裝方案,而在兩次重建之後營部還能按照各連隊所處情況不同來決定其迷彩形式,為成功得掩護和隱蔽至關重要的裝甲部隊立下了汗馬功勞。
北非,501重坦克營。這無疑是著名的142號坦克。近幾十年來一直誤以為其戰術編號為帶有白色框線的紅字。但照片清楚得表明其數字的中間部分並非紅色。紅色數字應出現在700,800系列的坦克上。142號坦克的戰術編號的外邊緣與車體的顏色不同,這是由於在先前的土褐色上又重新噴塗的灰綠(RAL7008)所致。
501重坦克營第1連第3排。 它與前面的111號車具有相同特徵。在第1連中的每個排都是由2輛虎式坦克和2輛Panzer III N型的4輛車組成。
北非,501重坦克營。Schr?ter中尉的712號坦克(前112號坦克),底盤號為250012。這輛坦克從1943年3月17日起又劃歸504重坦克營。在擊毀屬於48皇家坦克團4中隊兩輛的Churchill坦克後它的炮塔被擊傷,於是乘員放棄了這輛老虎。後來這輛坦克被美軍運到馬里蘭的阿伯登博物館展出。
北非的501重坦克營第1連連指揮車。非常遺憾的是我們沒有任何營部(01,02)和連部(100,200)坦克的照片。 北非的501重坦克營第1連連指揮車。
突尼西亞,501重坦克營,1942年11月。該坦克的底盤號是250012,是首批發給501重坦克營的兩輛坦克之一。為適應熱帶氣候,坦克的空氣濾清器和連線的管子都做了改裝。在到達前線後,501重坦克營又做了自己的改裝,Bosch車燈從底盤頂部移到前側面,排氣管護罩的金屬板也進行了改裝。在工廠中,坦克整體是塗成德國灰(Feldgrau),被運抵突尼斯後在德國灰上又噴了一層橄欖綠。它的戰術編號中間是德國灰,旁邊有白色的外廓線。
501重坦克營駕駛員前的觀察窗部分細節,這輛坦克的可能曾屬於504重坦克營,因為上面有一個紅色的戰術標記(菱形中間帶有一個S)。
501重坦克營,1942年11月,突尼西亞。
東線,501重坦克營第2連坦克。在炮塔上書寫的數字編號具有該營的典型特點,501重坦克營在重建後,戰術編號中的3的頂部一划是平的。另外該營的所有虎式坦克都是橡膠輪緣的。
1944年3月,東線,501重坦克營第3連坦克。
501重坦克營,1943年12月,俄國中央集團軍群。
1944年春季,東線,501重坦克營第3連坦克。用紅色的輪廓線分別在炮塔的兩側及儲藏箱後部書寫戰術編號。
北非戰場的501重坦克營第1連第1排的一號車。這一系列的老虎可以通過前後擋泥板,邊裙以及後面的排氣管護罩識別。
501重坦克營的營徽。
501重坦克營第1連第3排。 它與前面的111號車具有相同特徵。在第1連中的每個排都是由2輛虎式坦克和2輛Panzer III N型的4輛車組成。
501重坦克營輕型坦克排,3號N型坦克,1943年2月,突尼西亞。
501重坦克營,1944年2月,俄國中部地區。
東線,501重坦克營連指揮官坦克。在1943年12月中旬,該營都在Witebsk地區作戰。在5天內,老虎們摧毀了81輛蘇聯坦克,而自身僅損失4輛。此時坦克上面已經敷設了防磁裝甲。炮塔上的數字只是簡單的用黑色畫出輪廓線,但為了更好的識別,事先在寫戰術編號的地方塗了些赭黃色。
501重坦克營第3連,東線,1944年春

編制

在使用虎式坦克的數年中,重裝甲營的編制幾經改變。尤其在開始時,所有虎式坦克營的編制有很大的隨意性,由於缺乏虎式坦克,按計畫新成立的每個虎式重裝甲營都裝備有兩個坦克連,一個指揮連和一個修理連。指揮連由軍官、通信兵、偵察兵、工兵、防空排、醫療單位和後勤部隊組成。而隨著產量的增加重裝甲營的編制擴大到三個坦克連的時候,其修理和後勤部門也進行了重組,並且建立獨立的後勤連。隨後修理連也進行了擴充,達到擁有三個修理排和一個補充排的規模。每個坦克連還都有一個指揮部以及救護部門、修理組和訓練部門。這樣,除了14輛坦克之外,整個坦克連還有22輛輪式車輛,一共113名作戰人員,而一個完整建制的重裝甲營共有28名軍官,274 名士官,694名士兵,7名維護人員以及90名除蘇聯外來自不同國籍的志願人員。到了戰爭末期,整個重裝甲營部隊的實力有所下降,每個坦克連下降到了88 人(4名軍官,46名士官,38名士兵)。這主要是由於戰鬥訓練被統一轉移到了後勤連中(擁有5名軍官,55名士官與188列兵)。指揮連的實力是(9/37/130)總計176人,修理連人數相應變為3/37/162(共207人),整個營一共897人。
對於本文的主角國防軍第501重裝甲營而言,起初該營裝備兩個各有4個排的虎式坦克連(包括兩個虎式排和兩個Ⅲ號坦克排),並且每個虎式連連部都有一輛虎式坦克。在營部也有兩輛虎式。而該營的坦克編號也是相當有規律的。1942年底,由於作戰需要隨營部主力先行坐船抵達突尼西亞的第一坦克連由兩個滿編的虎式坦克排和兩個Ⅲ號坦克排,外加連部的兩輛虎式坦克,整個連達到滿編。該連虎式坦克炮坦上編號分別為:100,200,111,112,121,122,131,132,141,142,Ⅲ號坦克編號為:113,114,123,124,133,134,143,144,而直屬營部的兩輛“老虎”編號分別為“01”與“02”。一同抵達的其它8輛Ⅲ號坦克都集中在輕型裝甲排中,編號分別從“03到10”。而當時還在法國進行訓練第二連的8輛虎式坦克的編號分別為:211,212,221,222,231,232,241,242,編成兩個排,每排4輛坦克。由於在1943年1月的行動中失去了兩輛坦克(121和142),第一坦克連又重新編成為3個坦克排,每排有5輛坦克。在1943年2月兩個坦克連隨 501營一起轉入第七裝甲團作為它的第3營(而第一,二連也分別改稱為第7裝甲團第七連和第八連)並再次重新進行改編。第七連仍然擁有每排有5輛坦克的3 個坦克排,第1和2排有3輛、第3排有2輛虎式坦克,其餘7輛均為Ⅲ號坦克。結果,8輛虎式坦克的編號分別為:711,712,714,721,722,724,731,732,Ⅲ號坦克的編號為:713,715,723,725,733,734,735,而第八連同樣擁有三個排,只是構成有所不同,虎式坦克編號為:811,812,813,821,822,823,831,833,其它均為Ⅲ號或Ⅳ號坦克。在貝家的戰役之中,損失了7輛虎式,4輛Ⅳ號坦克和8輛Ⅲ號坦克,大多來自第2連(故此貝家也有了“虎冢”之稱)。不久,501營的所有虎式和Ⅲ號、Ⅳ號坦克又於1943年3月17日轉屬到第504重型裝甲營,但出於混淆視聽的目的,此後501營仍被稱為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裝甲單位,其實此時504裝甲營已經接收了501裝甲建設制內所有的戰鬥車輛。
經過1943年秋的重建,501獲得了規定建制內的坦克數量,共有45輛。到了1944 年夏,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遭遇毀滅性打擊,1944年8-9月裝備虎王坦克的501營也在利沃夫前線遭受重大損失,但隨著大約20輛來自509重裝營的虎式坦克併入,501重裝營的實力總和居然達到了53輛虎/虎王坦克,甚至在一個排中也出現了虎與虎王混編的現象。而其餘坦克則被編入營部(編號為 102,202,302等)。

四戰史

初戰北非
501重裝甲營於1942年5月10日由第 9軍區的第一和第二補充訓練大隊的兩個中隊組成,按計畫該營將裝備虎(保時捷型)坦克,並從5月23日開始其所屬技術人員和駕駛者在尼伯盧根威克開始進行訓練,而到了8月份,501營又奉命改裝亨舍爾型虎式坦克。8月底,終於有第一輛虎式坦克交付到了部隊的手裡(其它已經生產的都優先給了502重裝營)。直到42年10月,501重裝甲營才終於全部得到了計畫中的20輛“老虎”與16輛Ⅲ號坦克,並將這些坦克組成兩個坦克連,營里所有坦克兵都已經為即將開始的戰鬥作好了準備。而第二連的部分部隊(1排與2排)還奉命轉移到法國南部進行訓練。
終於,希特勒堅守其在非洲最後的橋頭堡棗突尼西亞的決定給了501重裝甲營表現的機會,11月10日,部隊在缺少第2連的情況下準備用火車運送到義大利的雷吉奧。11月18日,滿載501營士兵的第一輛軍列抵達了雷吉奧。兩天后,部隊終於踏上了前往非洲的征程,營里所有的裝備通過海運運抵突尼西亞,步兵則將通過容克52運輸機運抵,在此後的日子裡,他們將給予英、美裝甲部隊血淋淋的教訓,盟軍“談虎色變”的歷史也將從此開始。
到了23日,第一批3輛虎式坦克總算順利抵達比塞大。而在所有虎式坦克到達之前,由第501營營長魯德爾少校率領的這第一批虎式坦克,再加上從第190反坦克營的兩個連和一個來自第十裝甲師的坦克連組成的戰鬥群於25日11時在朱代伊德(Djedeida)便已對對英軍展開行動,到傍晚的時候,已經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反擊,並在第二天撤回聖·塞浦瑞恩至朱代伊德一線(St Cyprien-Djedeid)。27日,魯德爾的部隊在朱代伊德(Djedeida)重新完成集結後,戰鬥群又對泰博拉地區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與英軍防禦部隊的戰鬥一直持續了好幾天。與此同時由於北非的維希法軍不戰而降,在摩洛哥登入的英美軍隊已經順利控制了阿爾及利亞,在突尼西亞的德軍不得不陷入兩線作戰,令德軍統帥部門稍感安慰的是相當數量到達非洲的501重裝甲營的坦克已在突尼西亞完成集結,蓄勢待發。12月1日,來自第一坦克連(指揮官馮·諾德爾)坦克也從德斯切代伊德(Dschedeida)以東7公里的集合地域開始了一場救援自己受困同胞的戰鬥,在這場首次完全有501重型裝甲營的部隊進行的戰鬥中,虎式坦克初露鋒芒,9輛美軍坦克被擊毀。但令人沮喪的是,連隊的指揮官在戰鬥中陣亡,O·迪屈曼接過了指揮鞭,然而他也是一位短命連長,在擊毀兩輛英軍坦克之後,自己也命喪英軍狙擊手的手中。一天以後,魯德爾的坦克部隊受第十裝甲師的指揮從北面經過舒伊古(Chouigui)向在泰布勒拜(Tebourba)一帶突破的美軍進行反擊。儘管付出了16架斯圖卡,4門反坦克炮和3輛Ⅲ號坦克的慘重代價,反擊卻成功阻截了美軍向西的突破。而由於配合作戰的擲彈士兵缺乏作戰士氣,攻勢不得不告一段落。到了3日,在剛剛登入比塞大便直接開赴埃爾貝坦(E·L Bethan)南部集結的3輛虎式坦克的配合下,魯德爾完成了對泰布勒拜的包圍。一天以後,泰布勒拜便被由斯圖卡戰機支援下的德軍攻占,虎式坦克的包抄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盟軍至此損失了在該地區182輛坦克中的134輛。而表現突出的魯德爾坦克群也於當天解散。
1942年12月9日,在又得到一輛虎式坦克和一輛Ⅲ號坦克的補充之後,已經投入戰鬥的第501重裝甲營的部隊實力達到了9輛虎式坦克和5輛Ⅲ號。第二連的部分作戰單位(第3和4排)正從法靈博斯特爾直接運往義大利的特拉帕尼,而連隊中的法國志願兵也直接從西西里坐船來到了突尼西亞。儘管軍容不整,但整個營的作戰士氣相當的高昂,部隊在10日又配合第10裝甲師的部分作戰單位,沿著前往梅德斯切茲·艾爾·巴巴(Medschez ZL Bab)的方向突進,他們以2輛虎式坦克為先導,在連續一天的戰鬥中向前推進了13公里,並消滅了14輛斯圖亞特坦克。而坦克營完成了在南部側冀攻擊之後,於11日傍晚轉入距離德斯切代伊德東部7公里地區進行休整。德軍緩慢的補充速度簡直讓人無法忍受,到了12月25日,身處一線作戰的501重裝甲營僅僅得到了12輛虎式和6輛Ⅲ號坦克,連續進行運動作戰的虎式坦克也沒能得到應有的維修,唯一能令人感到興奮的是在第1連此前所有在突尼西亞的戰鬥中,還沒有一輛虎式坦克被除籍,而第一連的裝甲兵們依靠自己為數不多的坦克已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顯然盟軍在“老虎”面前還只有挨打的份。

501營戰鬥報告

43年1月初,501重裝甲營終於結束了其只有一個連在非洲孤軍奮戰的日子,擁有8輛虎式坦克的第二連總算也悉數抵達突尼西亞。1月中旬,齊裝滿員的501 重裝甲營奉命轉移到蓬迪·法赫斯·宰格萬地區(Pontdu-Fahs-Zaghouan),從而備戰即將開始的“埃爾博特”行動,並且從此刻開始隸屬於韋伯少將指揮的334步兵師。而韋伯將334師所屬的756團分割成各有4輛虎式和Ⅳ號Ⅲ號坦克支援的兩個戰鬥群。而剩下的5輛虎和10輛Ⅲ號坦克則去增援9裝甲擲彈兵團的第2營。
1月18日的進攻開始以後,756團順利奪取了曼索爾山的東部一帶。到了中午,在突破了敵軍有雷區掩護的強勁的防線之後,控制了橫跨凱比爾(Kebir)河西南的湖泊。在突破過程中,一輛老虎撞上地雷而不得不被報廢。這是整個營損失的第一輛虎式坦克,而這要 “歸功於”在突尼西亞極度缺乏的修理維護設備。第二天,魯德爾的部隊又轉向南面占領了希爾穆薩,並在那摧毀了25門反坦克炮。而在第二連沿著羅拜(Robba)的道路向前推進的過程中,第“231”號虎式坦克遭到一門英軍6磅炮的偷襲而毀。至此,營里所剩可以運行的坦克還剩12輛虎和14輛Ⅲ號坦克。
【501營戰鬥報告:除籍2輛,餘18輛。該報告僅限虎式坦克—引者注】
到了21日,在成功奪取從克塞爾提亞到凱魯萬的交通要口之後,第一連第二排擊退了一支由12輛英軍坦克發起的反擊,並且擊毀其中的3輛坦克,而德軍也在戰鬥中付出了1輛Ⅲ號坦克的代價。而敵人於次日試圖奪回該交通要口的第二次進攻也被擊退了。由考達爾指揮的輕型裝甲排(8輛Ⅲ號坦克)成功的擊退了敵人從側冀的包抄,但令人遺憾的是,該排的指揮坦克卻在戰鬥中被敵軍擊毀。此刻,坦克營與進抵蘇拜亥(Sbikha)和凱魯萬一帶的友軍部隊取得了聯繫。而在當天晚些時候的一場與英軍部隊的遭遇戰中,編號“121”的虎式坦克由於被擊中發動機而不得不報廢,從編號中可以看出這是第一連第二排的指揮坦克。在整個“埃爾博特”行動中,虎式坦克擊毀7輛敵軍坦克與30門反坦克炮,自己也付出了相當代價
【501營戰鬥報告:又有一輛除籍,餘17輛】
1月31日,501重裝營又繼續追隨韋伯少將指揮的戰鬥部隊,參加即將開始的“坎爾伯特2號”行動。此時,整個營有11輛虎和14輛Ⅲ號坦克可以開動,其他的坦克尚在修理之中。再一次,501營被分散到了兩個不同的攻擊群(第69裝甲擲彈兵團的第二營和第756兵團)。在隨後的日子裡,敵軍強大的反坦克力量和密布的雷場使得攻擊部隊不得不停下來。在這裡,也是第一次有2輛虎式坦克的裝甲被擊穿(其中一輛由於發動機起火而不得不徹底放棄),為避免落入英軍之手,德軍在坦克內裝滿炸藥將其炸毀。這一次,以往攻無不克的“老虎”群終於首次敗下陣來。
【501營戰鬥報告:發動機起火自毀一輛,餘16輛】
2月8日,為了配合在蘇拜亥的第10裝甲師代號為“春風”的作戰行動計畫,第一連被調到了該師的編制下,經過幾夜急行軍後,第一連(6輛虎式坦克和9輛 Ⅲ號坦克)加入了位於布特迪(Bouthadi)附近森林地帶的雷曼戰鬥群,在這裡棗突尼西亞的卡薩林山口,501營的虎式坦克及老辣的非洲軍團將給初生牛犢的美軍裝甲部隊上最為生動的一課。
當月16日,為了支援隆美爾向加夫薩(Gafsa)發動的攻勢,部隊不得不停止了進一步的攻擊,將攻擊的矛頭轉向了特貝薩山。此時,第一連又加入到了第7裝甲團的序列之中,並且與散布在迪迪·布·茲德(DIDI Bou ZID)交通線上的敵軍進行了激烈的交火。
到了2月26日,出於進一步軍事行動的需要,兩個連又接收到了15輛Ⅳ號坦克,並且與第七裝甲團的第二營一塊組建了一個新的戰鬥群。501重裝營也被重新命名為“第七裝甲團第三營”,而該營所屬的第一連則成為了第七裝甲團的第七連,第二連也被改稱第七裝甲團第八連。當天,新組建後的第七裝甲團就向貝加發起了進攻,並且於晚些時候成功奪取了塞迪·恩·塞爾(Sidi Nen Sai)。27日,進攻仍在繼續,但由於泥濘的地形和盟軍猛烈的空襲,部隊不得不在本戴拉山一帶放慢了他們前進的步伐。當天,還有一輛虎式坦克觸雷。28 日夜晚,休整一天后的德軍利用夜色再度吹響了進攻的號角,而在距離貝加12公里遠的地方,居然連續有7輛老虎由於觸雷而無法動彈。此時,整個營只有2輛虎,3輛Ⅲ號坦克和2輛Ⅳ號坦克還能繼續行動,更不幸的是,營指揮官魯德爾少校,科達爾和哈特曼又在位於塞迪·恩·塞爾南15公里地區相繼負傷,但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有2輛新抵達北非的虎式坦克及時趕到了戰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