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360度——成功與成長

微軟360度——成功與成長

1.2 1.2.3 1.3.2

圖書信息

作 者: 張奭 方敏 歐瓊 等著
出 版 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0-1
頁 數: 339頁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121074325
分類: 圖書 >> 計算機/編程 >>軟體工程/項目管理
估價:49.00元

宣傳語

微軟總部華人專家心血之作!
《微軟360度——企業和文化》一書姐妹篇,助你更全方位了解微軟。我們相伴成長!

作者簡介

序作者:張亞勤
張亞勤博士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31 歲時被授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 (Fellow of IEEE) 稱號,是獲得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他是數字影像和視頻技術、 多媒體通訊及網際網路方面的世界級專家。
張亞勤博士現任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總裁,全面負責微軟在中國科研及產品開發的整體布局,指導和推進微軟在中國的研發戰略。此前,張亞勤博士任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負責移動通信及嵌入式系統設備部門的軟體研發工作。
張亞勤博士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創始人之一,並曾經擔任院長及首席科學家。在他的領導之下,如今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已經發展成為在亞太地區享有盛譽的全球頂級研究機構,並不斷地為微軟公司的發展提供一流的研發成果。此外,張博士還於2003年在北京建立了微軟亞洲工程院。
加盟微軟之前,張亞勤博士在美國 Sarnoff 公司工作,任多媒體實驗室總監,主要負責數碼影像、MPEG、多媒體信息系統等的研發工作。加盟Sarnoff 之前,他在美國GTE 實驗室任高級研究員。
張亞勤博士是很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參與過多種國際技術標準的制訂,是很多國際技術標準委員會的成員。同時擔任IEEE雜誌及出版物主編。他是全球20所大學的客座或名譽教授。張亞勤在國際上獲得過諸多專業獎項和榮譽。
沈向
向洋博士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前任院長。目前,沈博士是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負責微軟公司全球搜尋技術的開發工作。
沈向洋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計算機視覺與圖形學科學家,現為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院士和美國計算機協會(ACM)院士。沈向洋博士兼任多家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的編委,他也是2007年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程式委員會主席。同時,沈向洋博士擁有50多項美國專利,並在國際圖形學年會(SIGGRAPH)等世界級學術會議和學報上發表論文100餘篇,主要涉及計算機視覺、圖形學、人機互動、統計學習、模式識別和機器人等諸多領域。目前,沈向洋博士還擔任多所國內外著名高校的客座教授及博士生導師。
沈向洋博士於1996年加入微軟公司,先後擔任過研究員、主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以及院長、微軟公司傑出工程師等職。加盟微軟研究院之前,沈向洋博士曾在DEC公司劍橋實驗室及蘋果公司互動媒體實驗室工作。
沈向洋博士13歲進入南京工學院,之後相繼獲得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碩士學位及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專業博士學位。
主要作者:
張奭 (Kelly Zhang)
張奭(Kelly Zhang)是微軟Dynamic Live部門的軟體開發測試主管,負責十幾種Web Application和Services的測試。她也是微軟卓越管理領導團隊(Microsoft Management Excellence Leadership Team)成員。她在北京師範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她具有十年軟體測試和管理經驗,她主管和協調過十幾個微軟產品國際版本和多種產品的國際化測試項目。她曾負責組織協調Office部門所有產品團隊的國際化測試教育和培訓。目前負責微軟Business Solution產品部門對所有管理者卓越管理方面的培訓。她自2002年起應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天津軟體園、清華同方、易迪思公司等企業和高校之邀,每年回國提供軟體測試和管理等有關培訓和演講。她是微軟中國技術大會(TechEd)2005、2006、2007特邀的微軟總部講員之一。
方敏 (Min Fang)
方敏是微軟測試開發部門主管經理,負責並領導團隊進行多項Windows Server Management 軟體的全面測試和質量控制。自從1990年加入微軟公司後,他曾經在Windows、Exchange Server、SQL Server、MSN和IT等多個部門工作過,先後參加過多項重大產品和技術的研製,對軟體測試和人才管理有著豐富的經驗。他是早期微軟華人協會的創始人之一,長期熱衷於華人協會的活動和幫助員工成長,並主講過多次職業發展講座。來美國之前,他在中國航天部部直計算中心從事過微機開發工作。方敏出生於湖北武漢,在北京清華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在美國新墨西哥技術學院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
歐瓊 (Qiong Ou)
歐瓊是微軟Windows Live Safety Platform部門的高級軟體開發測試主管。她和她的團隊負責Anti-Phishing和Anti-Malware的產品和Services的測試。她於2000年初加入微軟,先後在多個部門任開發測試工程師和主管,參與的軟體產品項目包括:Windows 2000、Office XP/2003、VB/JSscript5.x、JScript .NET、Visual Studio Tools for Office & Applications。加入微軟前,歐瓊曾在日本NOK EG&G Optoelectronics Corp任職套用軟體開發工程師。她擁有中南工業大學學士學位,日本神戶大學碩士學位並進修博士課程。她曾在微軟中國提供軟體測試培訓。業餘愛好打網球和旅行。
鄭洪流 (Hongliu Zheng)
鄭洪流是微軟總部開發測試工程師。 出身於安徽巢湖市。1981年獲淮北煤師院數學學士, 1987年獲山東大學數學碩士,1993年獲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數學博士學位。1998年加入微軟後一直在測試第一線工作至今。 參與測試過的主要項目包括 MCIS(ISP 管理軟體)、微機健康(PC Health)、系統還原(System Restore)、遠程幫助(Remote Assistance)、符號伺服器(Symbol Server)、 視窗安全模式(Safe Mode)、系統重啟監視系統(SET )、視窗恢復系統(Recovery System and Windows Recovery Environment )等。
李雨航 (Yale Li)
李雨航是微軟總部高級戰略架構師兼安全工程師,負責研究制定微軟全球安全戰略並規劃實施相關技術解決方案。他歷任高級安全架構師、微軟技術架構師、視窗業務總管、工具開發主管、Web平台首席工程師等職,發表了數十篇微軟內部安全戰略政策文獻,完成了視窗工程管理最佳化、視窗原始碼共享,以及大量企業軟體和服務的管理、開發、部署,在公司內獲獎多次。加盟微軟前,他擔任過IBM首席企業架構師和其他IT公司總工程師/首席技術官,還與CERN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共同發表過核子物理學術論文,並在世界空間科學大會發表過科研成果。李雨航出生於北京,國中考上大學,擁有二十多種學位和證書。
鍾頌東 (Antony Zhong)
鍾頌東是微軟總部SQL Server引擎部門的開發測試工程師。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曾在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進修物理博士與計算機碩士課程,1997年為該校電信部開發出第一套實用網上訂單系統。1999年起在猶他州的NACT電信設備公司任職資料庫管理員及軟體開發工程師,參與開發實時分散式電信計費系統。具備多年資料庫技術及Linux開原始碼開發與測試經驗。曾擔任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主賽場中國隊志願翻譯。2006年加入微軟SQL測試團隊。測試過的項目有:winFS、SQL Server 2005 SP2、SQL Server 2008等。
高虹 (Hong Gao)
高虹現就任於Windows Live Local Search部擔任項目經理,出身於四川。她負責Windows Live Local Search 的第一版本產品規劃以及關鍵技術構想。高虹1999加盟於微軟,在以後的9年時間裡,她在產品支持部和產品開發部擔任過各種職務,包括Visual Studio項目經理、核心資料庫引擎的開發測試和產品發布等。高虹擁有核工學士,航空碩士以及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金昀 (Yun Jin)
金昀是微軟公司高性能計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部門的軟體設計工程師。金昀擁有清華大學自動化學士學位和美國德保羅(DePaul)大學計算機碩士學位。2003年加盟微軟後,他先後在.NET Passport、共同語言運行庫(CLR)和高性能計算(HPC)等部門擔任軟體設計工程師,參與了CLR 記憶體垃圾收集器、CLR多執行緒管理、計算集群(Compute Cluster)任務調度器、基於集群的Web Service 平台等項目的設計開發,是微軟多項專利的發明人。
趙勇
趙勇在微軟客群智慧型部門任軟體設計工程師,出身於湖南。他在北京師範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在清華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計算機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07年加入微軟,從事大型分散式廣告平台開發。此前他曾在IBM和美國Argonne國家實驗室任實習研究員。趙勇是多項格線計算和工作流開源軟體的核心設計者,它們被廣泛套用於天文、物理、生物、教育等美國國家科學計算項目。
傅雄儉 (Steve Fu)
Steve現任Windows開發部門的高級軟體開發主管,出身於廣州。早年在矽谷西門子等公司任職高級軟體工程師,活躍於客戶/伺服器、工具軟體等領域。他是有名的PREfix靜態分析工具的最早開發者之一。1998年Steve加入Microsoft,先後在多個部門任開發部主管,指導開發軟體產品項目,包括Windows CE Platform Builder、Passport、MSN、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Virtual Machine。期間Steve為Microsoft申請了7項專利,成為工具軟體、超大型伺服器軟體、安全性、開發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專家。Steve目前致力於下一代Microsoft作業系統的虛擬化開發研究。工作之餘Steve喜好攝影,他的得獎照片被選為Windows Vista的桌面背景。
趙春燕(Cathy Zhao)
趙春燕是微軟軟體開發測試工程師,出生於中原古城鄭州。1997~1998年在新加坡CISCO 任職,開發用於社會安全領域的智慧型產品。1998年底赴美工作。2002年加盟微軟,目前在微軟網際網路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項目組工作。自2005起,應中國微軟市場推广部、微軟亞州工程院(ATC)以及易迪思公司等企業之邀,經常回國提供軟體測試等有關培訓和演講。
鍾琪(Qi Zhong)
鍾琪曾任微軟Office項目經理,出生於湖北武漢。鍾琪曾獲浙江大學計算機學士學位,美國加州大學計算機碩士學位。2005年加盟微軟,參與開發的軟體產品項目包括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和Microsoft Office,是微軟多項專利的發明人。工作之餘,鍾琪曾任微軟總部有2500多名成員的華人員工協會的理事,並任梅爾頓基金會的地區協調員。鍾琪最近回到中國,現任文思創新公司微軟事業部高級經理,負責向微軟提供軟體外包服務。
李健冰 (Jason Li)
李健冰是微軟網際網路廣告部門(AdCenter)的軟體開發工程師,出生於四川。獲清華大學計算機學士(1997年)和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碩士學位(1999年)。李健冰1999年加入微軟。先後在微軟Office Access、SharePoint、Data Protection Manager、Virtual Machine Manager和AdCenter部門從事軟體開發設計工作。
施衛娟
施衛娟是微軟公司嵌入式Windows產品部的項目經理。1999年獲復旦大學計算機系學士學位,2001年獲美國佛羅里達州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碩士學位,2002年加入微軟總部,擔任Windows設備驅動器開發的技術支持工程師。之後擔任Windows開發部門的軟體開發測試工程師,參與了Windows XP 64 位、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Vista在多項Windows作業系統的可靠性技術上的研發過程,並獲微軟專利獎。施衛娟是2007年微軟移動和嵌入式開發者大會(MEDC)的Windows XP Embedded課程的負責人,也是其在美國和中國區大會的講師,並獲在中國區大會的優秀講師稱號,也是微軟中國技術大會的2006年、2007年的講師。在工作之外,施衛娟是微軟總部有2500多名成員的華人員工協會的主席,並任西雅圖的明日中華教育基金會(www.chinatomorrow.org)的董事。
王維娜 (weina Wang)
王維娜在2006年加入微軟人力資源部,先後在微軟全球薪資組、Windows人力資源組以及伺服器與開發工具事業部人力資源組任職。王維娜於2006年11月當選微軟華人員工協會理事會,工作之餘致力於組織華人員工的事業發展事務,推動員工交流和打理理事會內務。王維娜大學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外語系,後獲伊利諾伊大學工業與勞工關係學院國際學生獎學金,2005年獲人力資源管理碩士學位。
張幟(Zhi Zhang)
張幟,出生於東北。畢業於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併入武漢大學)及大連理工大學。在中國從事水利工作多年,參與大小二十幾個工程。21世紀初,移民加拿大,三回校園,改行學習計算機軟體,畢業於CONCORDIA大學。在加拿大先後工作於ORACLE等兩家美國公司的蒙特婁分公司。2007年加入微軟,現任軟體開發測試工程師。
作者:
趙 璐——微軟項目經理
王睿毅——微軟項目經理
王 偉——微軟高級市場經理
汪 慎——微軟項目經理
郁 欣——微軟高級測試主管
邱 倩——微軟國際會計
凌 雲——微軟高級軟體開發工程師
貢獻者:
張亞勤——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沈向洋——微軟全球副總裁
張宏江——微軟中國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兼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
黃學東——微軟總部通訊創新部門總經理
李 穎——微軟客群智慧型總經理
劉世勝——微軟亞洲工程院副院長
潘正磊——微軟總部商用軟體開發工具部門總經理
謝恩偉——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伺服器與開發工具事業部總經理
郭蓓菁——微軟亞洲工程院工程總監
商 容——微軟中國研發集團傳播及公共事務總監
吉 敏——微軟亞洲工程院公共關係經理
劉鳳鳴——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高校在校生數量已達2700萬人,居世界第一——這是不久前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先生向國內外媒體介紹中國教育開放與國際合作現狀時所舉出的數字。他進一步指出,“教育的發展將使中國從13億人口大國轉化為人力資源強國”。
中國的人力資源優勢在本屆奧運會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萬眾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幅幅凝聚著國人非凡想像力、創造力的歷史畫卷和現實圖景依次展開:當小女孩用稚嫩的童聲“歌唱祖國”,引來全場觀眾應和;當2008位表演者以象徵天人合一的太極圓陣讓世界領會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真實內涵;當體操王子李寧高擎奧運火炬,穿過“祥雲”一飛沖天時,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有同樣的感受——13億人為奧運的付出是值得的。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6萬名運動員會聚於五環旗下,在中國北京實現了奧運史上規模空前的大團圓。
我堅信,未來十年內,在IT及其他高科技產業領域,中國同樣能夠演繹本屆奧運的輝煌。此前我也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指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人才庫,且不乏對於科技創新而言至關重要的智慧資源。但能否圓夢的關鍵仍在於,我們須將數量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將豐富的人力資源轉化為強勁的創新動力,進而將“中國‘智’造”的夢想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我認為,建立科學的、完善的人才培養及套用機制將成為中國打造知識型經濟、奠定“‘智’造業”根基的關鍵所在,而在此方面,有志於根植中國的全球性企業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作為一家已有30餘年歷史的創新型企業,微軟公司自創立之初,便一直以人才為企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能量之源。微軟成長的過程,便是吸引人才、培養人才、聚集人才乃至追隨人才的過程。也正因如此,在人才策略、管理、培養和使用方面,微軟亦建起了一套激勵團隊進取和創新的運營模式及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這使得我們的員工總是能夠在自我實現、團隊成長、企業成功和產業共贏等多元層面尋求到寶貴的平衡點。
這本書的編撰者大多身在微軟雷德蒙總部。在局外人眼裡,他們可算是一群不計得失的工作狂。在繁冗的工作之餘,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編書這一極富挑戰性的業餘愛好,好像很不可思議。但驅動他們寄情於文字工作的,恐怕是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雖然遠在異鄉,但大家總想著把這個號稱“十萬軟體集團軍”之成功奧秘,分享給國內軟體業同行和有興趣的讀者。
當前,國內的人才成長環境已經與30年前有了天壤之別。崛起的、富強的中國為這個時代的青年人創造了更豐富的個人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對他們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讀者們能夠經由本書獲得某些有益的啟示,那我想,曾為本書的付梓而殫精竭智、廢寢忘食的作者們應該會感到萬分欣慰。
接下來,就請大家盡享閱讀和思考的樂趣吧!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有限公司 董事長 張亞勤
序 二
微軟全球副總裁 沈向洋
中國的信息產業迅猛發展的勢頭和喜人的業績讓世界矚目。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尋找新的制高點並博採眾長,將其融進自己的創新體制中,這也正是當前我國所有探尋成功之路企業共同關心的話題。微軟在總結自己走向成功的關鍵因素時認為:沒有優秀的人才,就沒有優秀的企業。事實上軟體業的競爭,越來越集中到對優秀人才的競爭上,這是由於軟體業的生產方式是以智力和知識為基礎的,所以該行業更加看重人才素質的重要性,更加看重吸引人才、招聘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戰略謀劃。微軟有自己的一套激勵員工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人才運作模式和運行機制。其中充分體現了企業以人為本、人才至上的管理理念,以及優秀團隊形成的強大競爭力的發展戰略。作為《微軟360度——企業和文化》的姐妹篇,《微軟360度——成功與成長》集中介紹了微軟公司這方面的寶貴經驗,值得大家閱讀。
十幾位微軟工作的優秀華人員工在工作之餘,深情投入、艱苦努力,集體撰寫了這本有著豐富內容的好書。我從中感到共鳴的不只是他們的個人經歷,在微軟成長和成功之路,為渴望成才的年輕人和管理人員提供個人的認識、經驗、體會以及建議,而且還深深地感受到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激情,對祖國美好將來的祝願,對祖國新一代的深切期望。他們這種值得稱道的敬業態度、爭分奪秒的幹勁、團隊合作的攻關機制,以及報效祖國、人民,回報社會的感人精神,不也是卓越微軟人的一種寫照嗎?
微軟的確是軟體精英薈萃之地,上至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默,下至各級傑出的管理者,以及數萬名普通員工,人才濟濟。蓋茨雖已退居二線,但其建立的企業文化、公司的精神仍在主宰著微軟的未來。我認識該書多位作者,也為他們在微軟取得的成功而欣慰。在眾多的成功人士中,有很多的共同特點。比如卓越的領導才能、極強的凝聚力、優秀的專業素質、崇高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而其中很多能力都是他們自己在微軟成長過程中,充分利用公司提供的育人平台,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為自己的成功坐標定位和調整,加上勤奮的努力而走出了自己成功之路的。而微軟也只會把個人成功的機會,永遠留給那些渴望進取、勇迎挑戰的同事。微軟構建的一個公司與員工共同成長、共存共榮的良性環境與機制,促成了微軟輝煌的昨天和今天,也奠定了明天成功的基礎。
本書有一個良好的敘事視角。作者們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觀察微軟,而是以主人翁、親歷者的身份深情地拼圖微軟,用自己的真心實感說話,講他們在微軟的創業史、奮鬥史、成長史。其中的酸甜苦辣、人生感悟,定會引起讀者的共鳴。故此也不妨把本書的作者,權當作走進微軟軟體王國的幾位導遊吧,讓他們帶領大家看看微軟公司人才至上管理的方方面面,聆聽微軟的心聲,感受微軟的脈動吧。
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於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階段,培養出大批具有全球化事業的高層次、實用型和複合式的人才至關重要。相信本書的出版,將會對我國IT及其他行業人才的培養及員工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衷心地祝願微軟繼續為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也祝願微軟所有華人員工以及各位讀者,在成長和成功的路上不斷地演奏出美好、嶄新的樂章!
微軟全球副總裁 沈向洋
引言——來自我們大家的祝福
張奭 暨本書全體作者
我們前一本書《微軟360度——企業和文化》的引言是“來自我們大家的問候”,作為該書的姐妹篇《微軟360度——成功與成長》的引言,很自然的就是:“來自我們大家的祝福”。因為第一本書是初次結識新朋友時的問候;而這次應該是與很多老朋友重逢,該道一聲祝福了。
我們期待這本書的內容能幫助:
 新加入微軟或其他大型企業的新員工早日適應並明確努力方向。
 年輕的學子及讀者們積極思考和計畫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目標。
 啟發和激勵IT及其他領域就職人員找到適合自己的特長的發展前景。
 管理者們找到領導團隊和企業的最佳用人策略,並都不斷地成長和取得成功。
我們二十幾位作者中,多數在美國生活、工作了10年以上,並在微軟工作了5年以上,我們怎樣能調整自己,融入微軟的企業文化,能成功地勝任我們的工作,並與微軟共同成長,實現雙贏呢?方敏的以下提議代表了所有作者的意思:
星條旗下多壯志,華裔英才顯雄風
且看微軟360度系列叢書之二

成功與成長

這本書的編寫旨趣,不妨歸納為5個“用”字:
一是用感想和舉例的形式,忠實地描述微軟人的價值觀、事業目標、生活態度、對挑戰和成長的看法與體驗,意在與朋友們一起探討當代青年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成功與成長,並希望對讀者們有所啟示和幫助。對企業界的同仁來說,亦可通過我們的介紹,了解並借鑑像微軟這種跨國大型企業在人才至上理念下的人才儲備、領導團隊、管理及使用人才的機制等成功經驗或教訓,希望能幫助找出適合貴企業的人才策略,與國際接軌,迎接IT網路時代帶來的巨大挑戰和發展機遇。
二是用現身說法的角度,將我們這些沉浸在西方企業文化中,微軟華人員工的奮鬥與挑戰、成功和成長的心路歷程親口道出,意在深入淺出地把成功企業的管理用人理論,轉成鮮活的實踐感知,讓大家能近距離接觸它、感受它。
三是用微軟的產品開發管理模式,運用到本書的開發、編寫、發布過程中來。我們所有作者都很熟悉微軟的軟體開發流程。我們這本書也和第一本書一樣,很自然地把寫書當成一個產品開發項目。一開始是領導班子成立,然後是組建團隊,招聘團隊成員,制定總體目標和進度表,明確產品質量要求,任務分工合作,質量檢查,制定每月例會及其他聯絡溝通渠道等。
四是用邊學、邊總結的方式,力求給讀者更多有益的知識與實際建議。我們這些搞技術工作,平時上班非常忙的人,要下班後在晚上和周末坐下來寫書,而且要求達到期望的質量,實屬不易。要先構思、反思,進而提煉、提純為理性知識,並用事例或簡單語言解釋。常常在要寫時,又感到難下筆或者寫不出自己滿意的內容。由朦朧到清晰,由模糊到確切,常推倒重來,幾易其稿。雖然寫作過程辛苦,但我們每個人都覺得學到了很多東西,自己也受到激勵。在此基礎上悟出的建議和道理,也總結在本書中了。
五是用團隊協作、集思廣益的優勢,集體攻關,互相勉勵和幫助,各自力所能及地貢獻力量。有效的分工、共同的目標、合理的合作制度、思維碰撞激起的創新的火花——這一直是微軟團隊協作制勝的一大法寶。我們不僅是這個法寶的實踐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大家都非常忙,誰也不可能全職寫作,更沒有可能靠一個人就能把微軟這個軟體巨人的方方面面看清說透。本書眾多作者組成的團隊優勢互補,眼界角度互補,其結果是得以代表很多人的認識,進而擴大了我們協作的廣度、深度和效度。能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裡基本上完成對微軟進行360度的掃描與探討,並表達出我們的認識,這不得不歸功於作者團隊的成功協作。像本書的附錄“高管訪談”的決定,就是在本書接近尾聲時,團隊成員們電子郵件討論時“靈機一動”想出來的。我們每個人都運用各自的執行能力和項目管理的寶貴經驗,切磋思路、調控進度,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做到親密無間的合作,使得這套姐妹篇實現了珠聯璧合。
我們既是微軟文化的薰陶者,也是推廣這種優秀文化的熱心人。微軟企業文化中有一條讓我們深受教益的感動,這就是:願意助別人更成功。這也是我們業餘時間對本書傾心付出的動力之一。因此,我們編者團隊表達的共同心愿是:
祝福每一位朋友早日找到個人的通往成功之路。讓挑戰伴隨你、激勵你,在中國和你所在的特定環境中不斷成長,在成功的征途上更上一層樓!

目 錄

第1章 人才至上——微軟成功的秘訣 1
1.1 人才至上 2
1.1.1 企業成功關鍵因素“金三角” 2
1.1.2 IT=IQ+IP——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的發展戰略 5
1.1.3 動能,人才和先進的管理方式的關係 6
1.2 組織結構 7
1.2.1 人力資源部門 7
1.2.2 卓越軟體工程部門 10
1.2.3 產品部門各級領導 11
1.3 人才管理策略 12
1.3.1 吸引人才 12
1.3.2 招聘人才 15
1.3.3 培養人才 18
1.3.4 留住人才 19
1.4 職業發展系統和機制 20
1.4.1 職業發展機制和系統 20
1.4.2 職業發展指南針 22
1.4.3 半年職業討論和年度考核評比制度 23
1.5 可持續發展實際措施 25
1.5.1 員工大會 25
1.5.2 部門獎勵系統 27
1.5.3 監督反饋系統 29
1.5.4 職業諮詢培訓 30
1.5.5 內部信息網路 32
1.5.6 內部申請工作系統 34
1.5.7 職業導師和諮詢 35
1.5.8 團隊集體娛樂活動 37
1.6 結束語 39
第2章 選擇成功——理想追求的起點 40
2.1 定義成功 41
2.1.1 認識成功 41
2.1.2 成功的品格 47
2.1.3 成功需要的技能 50
2.2 制訂成功計畫 67
2.2.1 成功的階段 67
2.2.2 管理軌道不是晉升的唯一之路 68
2.2.3 晉升不是成功的唯一選擇 70
2.2.4 成功的目標和願景 74
2.2.5 制訂職業計畫 83
2.3 開拓成功之路 90
2.3.1 尋找和創造機會 (70/20/10 的學習模式) 91
2.3.2 追求結果和享受過程 94
2.3.3 做一個好的追隨者 95
2.3.4 做一個成功的交流者 97
2.3.5 尋找你的楷模 99
2.3.6 面對挫折和失敗 100
2.3.7 從優秀到卓越 105
2.4 結束語 107
第3章 面對挑戰——更新提高的機遇 109
3.1 語言交流障礙 110
3.1.1 認識英語能力的重要性和長期性 111
3.1.2 參加語言交流培訓 111
3.1.3 掌握有效組織內容的能力 112
3.1.4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提高 114
3.2 多元文化的隔閡 115
3.2.1 認識和尊重多元化 116
3.2.2 主動有效地溝通交流 117
3.2.3 克服對亞洲人的偏見 117
3.3 人際關係的處理 119
3.3.1 尊重員工的個性 119
3.3.2 設身處地為上級考慮 120
3.3.3 建立良好的同事關係 120
3.3.4 和實習生做朋友 121
3.3.5 建立一個好的關係網 122
3.4 技術軌道的攀登 122
3.4.1 確定個人發展方向 123
3.4.2 怎么才可以被提職 124
3.4.3 怎么才能從工程師提升到經理 125
3.5 產品技術知識更新 126
3.5.1 了解和使用新產品技術 127
3.5.2 有效利用時間重點學習 127
3.5.3 不要重新設計車輪 128
3.6 事業家庭的平衡 128
3.6.1 克服年齡差距的壓力 129
3.6.2 兼顧家庭和工作的責任 130
3.6.3 注意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130
3.7 職業類別的挑戰 131
3.7.1 一人身兼數職——項目經理 132
3.7.2 產品生命線——軟體開發人員 134
3.7.3 質量的保證——項目測試人員 136
3.8 管理團隊的挑戰 138
3.8.1 制定團隊方向和願景 138
3.8.2 駕馭頻繁的團隊改組 139
3.8.3 管理多個同時進行的項目 140
3.8.4 建立有活力的戰鬥團隊 141
3.9 跨團隊合作的挑戰 143
3.9.1 團隊合作的益處 143
3.9.2 團隊之間合作的挑戰 144
3.10 產品開發與競爭的挑戰 145
3.10.1 激烈的產品競爭 145
3.10.2 緊張的進度安排 147
3.10.3 緊缺的人力資源 148
3.11 結束語 149
第4章 成長心路——通向成功的歷程 150
4.1 認識“成長” 151
4.1.1 何謂成長 151
4.1.2 在微軟成長 151
4.1.3 成長公式 152
4.2 成長能力的培養 154
4.2.1 採用循序漸進的自我成長管理辦法 154
4.2.2 個人成長的關鍵素質 156
4.2.3 成長過程中的十做十不做 162
4.3 成長心路歷程 175
4.3.1 技術路線的成長——李雨航 176
4.3.2 在微軟為人民服務——施衛娟 179
4.3.3 追隨我的熱情 (傅雄儉) 186
4.3.4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鄭洪流 190
4.3.5 外行 入門  熟練——張奭 195
4.3.6 不斷攀登自己事業的高峰——方敏 204
4.4 結束語 223
附錄A 微軟寫真——一天工作的收穫 224
平凡一天篇 225
故事一 225
故事二 227
故事三 229
故事四 232
成長片段篇 234
故事一 234
故事二 237
故事三 240
情系中國篇 245
故事一 245
故事二 247
故事三 250
故事四 253
故事五 255
工作·生活篇 259
故事一 259
故事二 263
和比爾·蓋茨在一起 265
故事一 266
故事二 269
故事三 272
本附錄小結 276
附錄B 高管訪談——經驗之談的匯萃 277
訪談一:成功者說——張亞勤 278
訪談二: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沈向洋 283
訪談三:影響力和創造力是勝出的關鍵——張宏江 287
訪談四:機遇永遠惠顧有備者——黃學東 293
訪談五:要有遠見,主動爭取——李穎 300
訪談六:追隨激情——劉世勝 306
訪談七:多思考如何發揮自己的特長——潘正磊 310
訪談八:認識自我,把握機遇——謝恩偉 314
訪談九:做優秀者中的優秀者——郭蓓菁 321
附錄C 編後記——《微軟360度——成功與成長》的“產品開發過程” 331
附錄D 中英對照 339

序言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高校在校生數量已達2700萬人,居世界第一——這是不久前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先生向國內外媒體介紹中國教育開放與國際合作現狀時所舉出的數字。他進一步指出,“教育的發展將使中國從13億人口大國轉化為人力資源強國”。
中國的人力資源優勢在本屆奧運會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萬眾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幅幅凝聚著國人非凡想像力、創造力的歷史畫卷和現實圖景依次展開:當小女孩用稚嫩的童聲“歌唱祖國”,引來全場觀眾應和;當2008位表演者以象徵天人合一的太極圓陣讓世界領會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真實內涵;當體操王子李寧高擎奧運火炬,穿過“祥雲”一飛沖天時,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有同樣的感受——13億人為奧運的付出是值得的,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6萬名運動員會聚了五環旗下,在中國北京實現了奧運史上規劃空間的大團圓。

文摘

以人為本、人才至上可以被認為是微軟的指導思想,而且已經貫穿在公司的企業文化、發展戰略、願景、部門設定、員工管理系統各環節中,可以說它是微軟企業成功的關鍵所在。讀者們可能已從微軟很多高管的報告、書籍、網站、部落格等渠道聽說過一些描述。比如最近筆者在採訪微軟中國研發集團CTO(首席技術官) 張宏江時,他就指出:微軟的最大優勢是我們有一套人才至上的系統。
作為一個日趨成熟的公司,微軟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來不斷完善內部制度。我們有一整套的職業發展機制,可以系統化地幫助他們認識個人的長處和興趣。微軟提供了兩條可以選擇的職業生涯發展軌道:走“技術軌道( Technical Path)”或走“管理軌道(Management Path)”。這樣,微軟的員工可以不斷地在自己的長處上發展。另外,微軟的成功歷史使得企業內部有大批的優秀人才,這就樹立了很多楷模讓人們效仿和學習。那么到底微軟怎樣認識和制定人才策略?微軟為自己員工的成長和成功提供了什麼樣的人才培育系統、流程、要求和條件,以及各自所起的作用及之間的關係呢?本章里我們想給讀者做些具體介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