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震中

一次地震的震源不是一個點,通常是一個斷層面。 而現場考察確定的巨觀震中是地面上破壞最重的那個地方。 上述三個因素都可能導致微觀震中與巨觀震中不完全一致。

詞條概述

地震時,人們感覺最強烈、地面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稱為巨觀震中。對比分析國內外不同學者對崑崙山口西8.1級地震地表破裂帶的考察結果和4次現場考察記錄,認為:地震的巨觀震中及破裂起始點位於同一地點。即布喀達坂峰東南3km處,與根據中國數位化地震台網資料確定的微觀震中基本一致。

與微觀震中的不同

地震發生後,由各地震台記錄的地震波到達時間計算得到的震中位置被稱為微觀震中。而通過地震現場考察,勾畫等震線,確定的震中位置被叫做巨觀震中。對於同一次地震來說,這兩者往往是比較接近的,但也總有一點差異,有時相差還比較明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1)定義就有差別
一次地震的震源不是一個點,通常是一個斷層面。用儀器資料測定微觀震中,實際測的是斷層面上開始破裂的那個點在地面上的投影。而現場考察確定的巨觀震中是地面上破壞最重的那個地方。斷層面上開始破裂的地方不一定是錯動最大的地方,它在地面上的投影也就不一定是破壞最重的地方。按這樣的定義,儀器測定的微觀震中與現場考察得到的巨觀震中本來就一定在同一個點。
(2)斷層面可能傾斜
斷層面不一定都直立。如果傾角比較小,即使開始破裂點的錯動量最大,它在地面的投影—微觀震中也會明顯偏離斷層線—斷層面與地面的交線。而這種地震破壞最重的地方,即巨觀震中很可能就在開始破裂點沿斷層面。
(3)測量誤差
任何測量都會有誤差,地震定位也不會例外。地震儀記錄地震波的到時有誤差,所用地殼與地球內部速度模型,即走時表與實際情況會有不盡合理的地方,測定的微觀震中肯定會有誤差。現場巨觀考察更是比較粗的工作。這兩者都帶有誤差,也是不會完全一致的原因之一。
上述三個因素都可能導致微觀震中與巨觀震中不完全一致。實際情況又是那樣複雜,如有的地震開始破裂點與最大錯動點相差很大,有的卻相差不大;有的地震斷層面傾角很大,有的卻很小;由於震中附近地震台網的密度、分布,以及交通等工作條件很不一樣,微觀震中與巨觀震中的定位精度也很不相同。這就使得微觀震中與巨觀震中有時比較接近,有時相差較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